飞鹿言情小说网

抗战:华夏战神,打造最强基地 第126章 冬物资全民储备,防冻武器巧改良

代县自治政府的议事厅里,炭火盆烧得正旺,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冬季物资储备清单”,上面用红笔圈着“粮食50吨、棉花1000斤、柴火200捆”的核心目标。龙战指着清单上的数字,对围坐的干部们说:“冈村雪夫的冬季扫荡还有三个月就到,大雪封山后咱们寸步难行,必须在一个月内备齐所有物资!”他顿了顿,看向农业专家李教授,“李教授,红薯的储备情况怎么样?这可是咱们过冬的主粮。”

李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旧眼镜,翻开手里的账本:“龙司令放心,今年红薯大丰收,每亩产量达到了800斤,咱们共收了120亩,除去留种的10吨,还能储备50吨。不过红薯容易烂,我建议分成三批处理:一批新鲜储存,一批晒成红薯干,一批磨成红薯面,这样能保存到明年春天。”

“这个办法好!”龙战拍板,转头对老烟枪说,“老烟枪,你负责组织炊事班和百姓们加工红薯,晒红薯干的场地就选在城南的空地上,那里光照足。另外,粮食要分三处储存,分别在县衙地下、兵工厂地窖和西门外的山洞,避免被日军飞机炸光。”

老烟枪立刻起身应道:“保证完成任务!我已经让炊事班的人把大铁锅都搬出来了,明天一早就开始蒸红薯、晒薯干。不过咱们需要更多的竹筐装红薯,得让老铁头那边帮忙赶制一批。”

老铁头坐在角落里,手里正打磨着一把新做的耕犁,闻言抬起头:“竹筐的事交给我!我让徒弟们从山上砍些竹子,三天就能做500个竹筐。对了,我还琢磨着把日军的旧炮弹壳改造成煤炉,一个炮弹壳能做两个小煤炉,放在百姓家里取暖正好。”

物资储备的消息传开后,代县百姓纷纷响应。第二天一早,城南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妇女们坐在板凳上剥红薯皮,男人们则把蒸好的红薯摊在竹席上晾晒,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帮着递水、递毛巾。王大娘抱着自家储存的20斤棉花赶来,对负责收棉花的苏婉清说:“苏院长,这是俺家留着做棉袄的棉花,俺们少吃点、少穿点没事,可不能让战士们在冬天里冻着!”

苏婉清接过棉花,感动地说:“大娘,谢谢您!咱们现在正组织妇女做冬衣,您要是有空,就来学堂一起做吧,那里有现成的针线和布料。”王大娘连忙点头:“俺有空!俺晚上就去,俺的针线活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

制冬衣的场地设在学堂里,五十多名妇女围着十几张桌子忙碌着,桌子上堆着粗布、棉花和剪刀。苏婉清拿着一件做好的棉衣示范:“姐妹们,棉衣的领口和袖口要多缝两层棉花,战士们在战场上风大,这些地方最容易进风。还有,棉衣的口袋要做深一点,方便战士们装手榴弹和子弹。”

正在缝袖口的阿花嫂抬头问:“苏院长,咱们做多少件棉衣才够啊?”苏婉清答道:“咱们联军有3000人,加上伤员和百姓代表,一共要做3500件。不过大家放心,布料和棉花都够,龙司令已经让人从周边的村镇收了不少粗布,咱们只管加油做就行。”

与此同时,地下取暖工事的挖掘也在紧张进行。龙战带着战士们和百姓们一起挖地道,地道宽两米、高一米五,每隔十米就挖一个通风口,墙壁用砖石加固,防止塌方。马大牙挥舞着锄头,一锄头下去就能挖起一大块土,他笑着说:“这地道挖好了,既能取暖又能躲飞机,等日本鬼子来了,咱们就在地道里跟他们捉迷藏!”

龙战擦了擦额头的汗,对身边的战士们说:“地道要和家家户户的地窖连通起来,这样百姓们就能直接从家里进入地道。另外,每个通风口旁边都要堆上柴火,冬天冷的时候,咱们就在通风口烧柴火,让热气顺着地道流进每家每户。”

半个月后,物资储备和工事挖掘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红薯干晒了20吨,红薯面磨了15吨,新鲜红薯储存了15吨,分别放在三处储存点;冬衣已经做了2000件,剩下的1500件也将在十天内完成;地下取暖工事挖了五公里,连通了三百多户百姓的地窖。

龙战带着干部们检查储备情况时,看到县衙地下的粮仓里堆满了红薯和粮食,满意地点点头。老烟枪指着角落里的几个大缸说:“龙司令,这是咱们腌制的咸菜和酸菜,一共50缸,够咱们吃一个冬天了。另外,我还在每个储存点都安排了专人看守,白天晚上都有人巡逻。”

走到西门外的山洞时,龙战看到洞里整齐地摆放着竹筐,竹筐里装着红薯干和粮食,洞口有两名战士在站岗。一名战士敬了个军礼:“龙司令,我们每天都会检查粮食的情况,目前没有发现发霉变质的现象。我们还在洞口设置了陷阱,要是有日本鬼子过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检查完储备情况,龙战回到自治政府,林墨拿着一份电报走进来:“龙司令,八路军联络员陈刚发来电报,说他们已经开始储备冬季物资,还问咱们要不要帮忙。另外,他们截获了日军的密电,说冈村雪夫正在从太原调运过冬的棉衣和粮食,准备给扫荡部队使用。”

龙战接过电报,思考了片刻说:“回复陈刚,咱们的物资储备很顺利,不用他们帮忙。不过日军的过冬物资是块肥肉,咱们可以想办法抢过来。让二愣子带侦查队去侦查一下日军的运输路线,咱们在半路上设伏,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代县兵工厂的车间里,铁匠们挥舞着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此起彼伏。老铁头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日军的步枪,眉头紧紧皱着。旁边的徒弟小张问道:“师傅,您这是在琢磨啥呢?这把步枪不是好好的吗?”

老铁头站起身,把步枪放在铁砧上:“这步枪在常温下是好用,可到了冬天,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枪机就会冻住,拉都拉不开。上次咱们的战士在雪地里训练,就有好几把步枪出现了这种情况,要是在战场上,这可是要人命的!”

正在车间里检查工作的龙战听到这话,走了过来说:“老铁头,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冬季扫荡时,战场肯定在雪地里,要是武器出了问题,咱们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你有什么办法吗?”

老铁头拿起一把自己改进的步枪说:“我想给枪机加一层防冻机油,不过普通的机油在低温下会凝固,我得琢磨一种防冻的机油。另外,炮管也得改进,上次测试榴弹炮时,发现炮管在低温下射击精度会下降,我想给炮管加一个保温套,减少低温对炮管的影响。”

龙战点了点头:“这个思路可行。我让林墨从情报室调一下日军的武器维护手册,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防冻问题的。另外,你需要什么材料,尽管跟我说,咱们全力支持你。”

接下来的几天,老铁头带领徒弟们开始研发防冻机油。他们尝试了多种配方,先是把普通机油和煤油混合,测试后发现还是会凝固;后来又加入了猪油,经过反复调试,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比例——三份机油、两份煤油、一份猪油,混合后制成的防冻机油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下也不会凝固。

为了测试防冻机油的效果,老铁头带着徒弟们来到城外的雪地里。他把涂了防冻机油的步枪放在雪地里,过了两个小时,拿起来拉动枪机,枪机灵活自如,没有一点卡顿。小张兴奋地说:“师傅,成功了!这防冻机油真管用!”

解决了步枪的防冻问题,老铁头又开始改进炮管。他用粗棉布和羊毛做了一个炮管保温套,保温套里面缝了一层油纸,防止雪水渗进去。他还在保温套的两端安装了卡扣,方便拆卸和安装。改进完成后,他带着榴弹炮来到靶场测试,二愣子负责校准炮管。

二愣子趴在雪地里,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靶标,对老铁头说:“老铁头,你先打一发试试,我看看精度怎么样。”老铁头点燃引信,榴弹炮“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准确地落在靶标中心。二愣子兴奋地喊道:“命中了!精度比之前提高了三成!”

除了改进步枪和榴弹炮,老铁头还研发了防冻手榴弹。他在手榴弹的引信外面套了一个防水的油纸套,还在引信顶端加了一个小小的防风罩,防止引信被风吹灭。为了测试防冻手榴弹的性能,二愣子带着几名战士来到雪地里,先后投掷了十枚手榴弹,每一枚都成功引爆,没有出现哑弹的情况。

龙战得知武器改良成功后,亲自来到兵工厂视察。他拿起一把改进后的步枪,拉动枪机,感觉非常顺畅。老铁头介绍说:“龙司令,咱们现在每天能生产50把改进后的步枪,10门加装保温套的榴弹炮,200枚防冻手榴弹。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内就能把所有武器都改进完毕。”

龙战满意地说:“好!老铁头,你立了大功!让战士们尽快熟悉改进后的武器,下周开始进行冬季实战演练。另外,把防冻机油的配方交给后勤部门,让他们批量生产,不仅咱们自己用,还可以支援给八路军一些。”

正在这时,二愣子带着一名侦查队员走进来,侦查队员手里拿着一个日军的防冻面具。二愣子说:“龙司令,我们在日军的一个废弃据点里发现了这个,这面具是用棉布和活性炭做的,能防寒风和毒气。咱们是不是可以仿制一些,给战士们在雪地里作战时使用?”

龙战拿起防冻面具,仔细看了看说:“这个主意好!苏婉清,你负责组织妇女们仿制防冻面具,用咱们自己的棉布和活性炭,做得厚实一点。另外,让医疗部门测试一下,看看这个面具能不能防日军的毒气,要是能防,咱们就多做一些。”

苏婉清立刻行动起来,她带着妇女们拆解了日军的防冻面具,研究其结构和材质,然后开始批量仿制。她们用厚实的棉布做面具的外层,中间夹着一层活性炭,内层用柔软的绒布,戴起来既保暖又舒适。三天后,第一批1000个防冻面具就做出来了,苏婉清带着面具来到医疗站,用辣椒水模拟毒气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面具的防护效果非常好。

武器改良和防冻面具的仿制工作都在顺利进行,龙战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大日本帝国的装备比咱们先进,他们肯定也有更完善的冬季作战准备。他召集干部们召开会议,说:“虽然咱们的武器和物资都准备好了,但日军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接下来,咱们要进行高强度的冬季实战演练,让战士们熟悉在雪地中的作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冬季扫荡中取得胜利!”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立刻行动起来。马大牙负责组织步兵进行雪地冲锋和隐蔽训练,孙排长负责组织重机枪手进行低温射击训练,苏明远负责组织榴弹炮连进行雪地火力覆盖训练。代县城外的雪地里,到处都是战士们训练的身影,喊杀声和武器射击声此起彼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抗战:华夏战神,打造最强基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