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拓荒临沂,农力广增
临沂府衙的晨鼓刚落,农三便带着账房们在粮仓前支起长桌,桌上堆着刚过秤的粟米、糙米,麻袋上的标签写着“拓荒兑换粮”。他扬声喊道:“按新规矩,除每日必需口粮,余粮尽数折算成农力——一百斤粮换一名农民,随拓荒队开垦周边荒地,连续一月,不得有误!”
话音刚落,排队的农户便往前涌。家住城郊的王老汉捧着自家缴税后余下的两石粟米(约200斤),颤巍巍递过粮袋:“俺换两名农力,跟着队里开荒,家里的娃也能去学堂认字了不?”农三在册子上记下“王二柱,换农力2名,划拨荒地5亩”,点头道:“只要荒地种出粮食,娃子入学堂,学费全免。”
拓荒队由卫七麾下的士兵带队,每日天未亮便带着兑换来的农民出发。临沂周边的荒坡、废圩被划成二十个片区,每片区立着木牌,红漆写着“甲区今日拓荒目标:清障30亩,开渠20丈”。农民们拿着士兵分发的锄头、镰刀,先砍去荒草灌木,再用犁耙翻土,正午歇脚时,士兵会按工作量分粮——多劳者能领到额外的麦饼,少动者只给够充饥的稀粥。
头五日,每日兑换的农民便从300人增至800人。原本杂草丛生的东门外荒坡,被开辟出整齐的田垄;城南的淤塞河道被疏浚,引入沂河水后,近千亩旱地变成水田。有擅长木工的农民自发造出简易水车,效率比人力灌溉快三倍,农三见状,立刻让人把这水车图样传回新田营本部,下令批量打造。
半月后,拓荒范围扩展到周边十里。每日清晨,粮仓前的兑换长桌前排着长队,不仅有农户用余粮兑换农力,连商户也加入进来——绸缎铺张掌柜用三匹绸缎折算成粮食,换了15名农力,包下一片荒地种桑树,说要给自家织坊供原料;铁匠铺李师傅则用铁器农具折算,换了20名农力,在荒地边缘开垦铁矿,顺带帮拓荒队修补工具。
卫七带着士兵巡查时,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晨光里,农民们弯腰挥锄,士兵们背着弓箭在周边警戒,孩童们提着陶罐给大人送水,田埂上的野花开得正盛。有老农摸着新翻的黑土,笑纹里沾着泥:“这土肥得流油,明年准是个好收成!”
月末清算时,农三的账册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他拿着算盘噼啪作响,对卫七道:“这一月,可算没白忙。”
月度数据汇总
-食物消耗与兑换:日均消耗口粮1.2万斤(含士兵、农民及府衙人员),日均余粮4.8万斤,全月累计兑换农民1440名(4.8万斤/日×30日÷100斤/人)。
-拓荒成果:全月开垦荒地1.2万亩,其中水田4000亩、旱地6000亩、桑田2000亩;疏浚河道15里,修建水车30架,新打水井80口。
-人口与农力:新增登记农民1440名,连同原有农户,临沂周边拓荒队总人数达3200人;按“一户一田”原则,划拨荒地8000亩给农民,每户年均需缴粮一成(首年免缴,次年起算)。
-物资联动:消耗木材2万斤(用于搭建农舍、制作农具),石料1.5万斤(用于筑堤、修井),铁矿0.8万斤(打造犁、锄等农具);新增储粮30万斤(月末余粮折算)。
-士兵调度:3万驻守士兵中,每日抽调500人协助拓荒(含警戒、传授耕作技巧),其余士兵仍负责城防与治安,全月无治安事件。
夕阳下,新开辟的田垄如金色丝带铺展在临沂城外,农民们正赶着牛犁最后一遍地,远处的学堂传来孩童背书声。农三望着这景象,把账册合上:“下月,该种冬小麦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