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潜龙园区,早已成为全球技术伦理的核心基地。
园区里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道路两旁的光伏路灯是“光菌”技术的微型应用,
白天吸收阳光储存能量,夜晚发出柔和的暖光,照亮行人的脚步。
庭院中央的花坛里,种满了苏晴最爱的多肉植物,每一盆都长势喜人,叶片边缘的红边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这些多肉是五年前她从旧办公室带过来的,
如今已经繁衍出了无数新的植株,被分给了园区里的每一位员工。?
程潜和苏晴并肩走在园区的小路上,
两人都穿着简约的白色工装服,看起来和普通员工没什么两样。
周围围满了来自各国的青年学者,
他们手里拿着笔记本,脸上带着求知的热情,
热烈地讨论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伦理边界”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规范”等话题。?
“程总,苏总!”
一个穿着蓝色实验服的年轻中国学者快步跑过来,
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检测报告,
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是潜龙深空探测项目的负责人,名叫李阳,三年前从清华大学毕业,
因为崇拜程潜和苏晴的技术理念,毅然加入了潜龙。
“我们在月球背面建立的‘光菌’实验站,最新检测数据出来了!能量转化效率突破了45%,而且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的环境下,设备运行稳定,没有出现任何故障!这为未来建立深空基地,甚至进行火星探测,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苏晴接过检测报告,手指在数据图表上轻轻划过。
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光菌”实验站的运行参数,
从能量转化效率到设备损耗率,每一项数据都经过了反复验证。
她的眼中满是欣慰:“做得很好!不过要注意,在后续的设备升级中,一定要预留‘秩序场’的接口。
深空探测技术一旦被滥用,可能会对宇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防护,防止技术失控。”?
“我明白!”李阳用力点头,把苏晴的叮嘱记在笔记本上,
“我们已经在实验站的核心模块里安装了‘秩序场’的微型节点,
还设置了多重伦理审查机制,确保每一项实验都符合《潜龙公约》的要求。”?
程潜拍了拍李阳的肩膀,语气中带着鼓励:
“还有一件事要记住,深空探索不是一个国家的事,
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李阳又匆匆跑回了实验室,还有很多数据需要整理,
很多方案需要优化,他想尽快把月球“光菌”实验站的成果,
应用到更多的深空探测项目中。
看着李阳忙碌的背影,程潜的眼中满是感慨。
这些年轻的学者,就像当年的他和苏晴,充满了对技术的热爱,
对未来的憧憬,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坚守着技术伦理的底线,
明白技术该如何为人类服务。?
就在这时,程潜的私人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
通讯器的屏幕上显示着“深空监测中心紧急”的字样,
这是潜龙专门为监测宇宙信号设立的部门,
五年来一直在监听宇宙深处的电磁信号,试图寻找外星文明的踪迹。?
程潜和苏晴对视一眼,快步走向深空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的实验室里,技术员们正围在巨大的屏幕前,脸上带着震惊和激动。
屏幕上显示着一段微弱却规律的脉冲信号,信号波形整齐,
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宇宙辐射。?
“程总!苏总!”监测中心的负责人王教授快步迎上来,
手里拿着一份信号分析报告,
“我们监测到一段来自距离地球约20光年的‘织女星’方向的脉冲信号!
经过分析,这段信号不是自然天体发出的,
而是人工调制的!
更重要的是——”
王教授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激动,
“这是五年前‘秩序场’反击赫尔曼时,
意外向宇宙深处发送的‘技术伦理准则’信号的回应!
对方似乎解读了我们的信号,还回复了一段简洁的信息!”?
程潜和苏晴走到屏幕前,看着那段规律的脉冲信号。
技术员们正在对信号进行解码,屏幕上的字符一个个跳出来,
最终组成了一行简洁的文字:
“你们的规则,我们在观察。”?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行文字上。
苏晴的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她看着程潜,眼中带着震惊与期待:
“这……这意味着宇宙中真的存在其他文明?
他们还解读了我们的‘技术伦理准则’,甚至做出了回应!”?
程潜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的温暖让她渐渐平静下来。
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文字上,眼神平静而坚定:
“或许,这是宇宙给人类的一场考试。
他们在观察我们,观察我们是否真的能坚守技术伦理,
是否真的有资格成为宇宙文明大家庭的一员,
是否真的能用技术守护自己的文明,
守护宇宙的秩序。”?
夜幕降临,程潜和苏晴坐在潜龙园区的屋顶上。
屋顶上摆放着一张小小的圆桌,桌上放着两杯温咖啡,是苏晴亲手冲泡的,
还是她习惯的不加糖的口味。两人并肩看着满天繁星,
“你说,未来我们会和外星文明合作吗?”
苏晴靠在程潜的肩上,声音轻柔,带着一丝憧憬。?
程潜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目光望向深邃的宇宙:
“会的。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守护’的初心,只要技术始终带着温度,
只要人类能团结协作,终有一天,我们会和外星文明建立联系,
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一起制定宇宙文明的共同规则。
那时候,人类不再是孤独的存在,我们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新的传奇。”?
远处的“曙光公益实验室”还亮着灯,
实验室里,李阳和其他年轻学者们还在忙碌,
他们在分析月球“光菌”实验站的数据,在优化深空探测设备的方案,
在为人类的未来努力奋斗。
全球的“光菌”电站平稳运行,为无数家庭提供清洁的电力;
《潜龙公约》的成员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个国家,技术伦理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深夜,潜龙总部的“启明”系统实验室里,幽灵还在调试代码。
屏幕上,“跨文明伦理预案”的模块正在自动更新,
界面中央的金色节点不断向外辐射出绿色的线路,
连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向遥远的织女星。
幽灵看着屏幕,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想起程潜说过的话,
“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是带着温度的守护”。?
窗外的星星越来越亮,织女星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潜龙的故事,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开始,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技术伦理的标杆;
程潜和苏晴的初心,从一束光伏光开始,如今已经延伸向宇宙的远方。?
或许,有些故事不必用冗长的篇幅来结尾,
因为“守护”的初心会永远传承,技术的光芒会永远闪烁,
而人类文明的远方,永远有无限可能,就像夜空中的星星,
虽然遥远,却始终明亮,
照亮每一个前行的人。
致我亲爱的读者:
当您的目光落在这行字上,程潜与苏晴的故事,便要暂时画上一个句号。
此刻我的指尖悬在键盘上,心中翻涌的情绪就像潜龙指挥中心里那些跳动的数据,有不舍,有感激,更有太多未说尽的话,想一一讲给您听。
首先,请允许我向您深深鞠躬,道一声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您愿意推开这扇故事的门,陪着这对曾在婚姻里破碎的人,走过从互相误解到并肩作战的每一步。
您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对这个故事的认可;
每一个收藏,都是我创作路上的星光;
每一朵鲜花,都让我在熬夜改稿的深夜里,多了一份坚持的勇气。
您的陪伴,是这段创作旅程中最珍贵的礼物。
于我而言,这本书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冒险。
我清楚地知道,市场期待的是一个标准的“追夫火葬场”剧本:
重生者带着恨意归来,用先知先觉碾压对手;
前任哭着跪求原谅,最终在卑微里实现“破镜重圆”。
可我偏想跳出这个框架,去探寻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当爱情的余温散尽,两个独立的灵魂,能否挣脱怨恨的枷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成为彼此最信任的战友?
于是,我让程潜的重生不再是为了狭隘的报复。
他从一心搞事业的企业家,一步步成长为守护技术伦理、捍卫人类文明的“光菌”守护者;
我让苏晴的归来不再是为了祈求原谅。她用潜伏时的智慧、面对危险时的勇气、研发技术时的坚韧,证明真正的平等从不是靠眼泪换来的,而是凭实力赢得的尊重。
我以为,这样的成长与蜕变,会是另一种“爽点”,一种关于格局与理想的“高级爽”。可我终究犯了一个关键的错:
我把《重生离婚开局让前妻悔哭》这本藏着科幻内核与人文思考的书,错装进了“爆米花式爽文”的袋子里。
偏离了部分读者对“重生离婚”题材的固有期待。
这种定位的偏差,让数据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也让我不得不在此,为第一部故事画上休止符。
读者点开页面,期待的是轻松解压的言情桥段,却迎面撞上关于AI制药伦理的深度探讨、“秩序场”背后复杂的技术逻辑;
大家盼着快速打脸的快感,却要耐心等待前期埋下的伏笔慢慢展开,那些关于“黑曜石”组织的线索、“启明”系统的进化、“光菌”技术的未来,都需要时间去品味。
这种认知的错位,让这本书在数据的浪潮里,遭遇了预料之外的滑铁卢。
更让我深思的,是一位读者的犀利点评:“富二代不会娶离婚带娃的女人,有钱人不傻……别被电视剧误导。”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传统叙事的反思。
它点破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让我更加确信,我创作的初心本就有价值,我想让女性角色摆脱“依附者”的标签,用技术与智慧站在舞台中央;
想让男性角色跳出“占有欲”的局限,用格局与担当实现真正的成长。
只是,走在前面的人,总要承受些许孤独,这份“颠覆”,终究没能赢得市场的广泛共鸣。
因此,我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到心痛的决定:
将原计划百万字的故事,在此作为第一部正式完结。
可请您一定相信,这绝不是程潜与苏晴的终点。
从潜龙集团的技术突围,到《全球技术伦理白皮书》的全球共识;
他们本应带着“光菌”技术走向火星,在太阳系搭建能源网络;
本应解开“黑曜石”组织的终极秘密,揭露其操控全球产业链的阴谋;
本应代表人类,与外星文明展开第一次平等对话,践行“技术守护人性”的誓言。
回首这三十八万字,字里行间藏满了我的希望、野心与遗憾。
程潜、苏晴、秦天、幽灵,这些鲜活的角色还没来得及完全展现他们的故事;
A.F、黑曜石、汉莎,这些反派的背后还藏着未揭开的谜团;
西部光伏电站的风沙、热带雨林的危险、神秘晶体的秘密,这些场景还没来得及让您细细感受;
“启明”AI的“全域智能协同”、AI制药的突破、“天罚”系统的升级,这些技术线还没来得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启明”系统刚刚触达新高度,本是揭开“黑曜石”面纱的序曲;月球背面的“光菌”实验站,那45%的能量转化效率背后,连接着太阳系能源网络的宏大蓝图;
织女星的信号,本是人类文明步入宇宙礼堂的入场券,是程潜与苏晴从地球守护者跃升为星际引路人的开端……
这些我精心布下的棋局,这些埋在故事土壤里、亟待破土的种子,如今只能在数据的寒冬里静默。
这种“故事远未讲完,却不得不提前谢幕”的无力感,是我作为作者,此刻最真切的痛。?即便如此,我依然为这个故事骄傲。
我倾注了全部心血,去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去构建有温度的技术世界,去探讨有深度的伦理命题。
如果这些文字曾让您有过一瞬间的触动,或许是苏晴潜伏时的坚韧让您动容,或许是程潜守护技术伦理的决心让您思考,或许是“启明”系统里的“守护”代码让您感受到科技的温度,那么,我所有的坚持,都已值得。
但请您相信,这绝非程潜与苏晴的终点。
倘若未来有机会,我期望能在更贴切的土壤里,或许是科幻的苍穹之下,续写他们的传奇:
看“光菌”如何在火星荒漠点燃文明的火种,看人类在宇宙深空中,如何用“技术无国界”的初心叩响他者的大门。
故事可以暂停,但探索不会停止。
生活总要继续,创作的笔也不会放下。
我的新故事《港综枭雄》正在飞卢连载,那里有热血沸腾的江湖,有快意恩仇的对决,有更直接的情感冲击。
如果我的叙事风格曾有一刻打动过您,如果您愿意再给我一次信任,我诚挚地邀请您移步一观。
对我而言,您的支持,就是穿越创作黑夜的灯塔。
最后,想对您说:故事的篇章会暂歇,但“守护”的初心永远不会落幕。
愿程潜与苏晴带给您的那些关于坚韧、勇气与成长的微光,能照进您的现实,在您遇到困境时,给您一份坚持的力量;在您迷茫时,让您想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初心。
感谢您一路同行,陪我走过这段冒险的旅程。
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人生里,成为自己的英雄,也成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
期待在下一个故事里,与您重逢。
顺祝福安!
始终带着诚意创作的,作者:波波龙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