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深蓝基地的旅程,是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和紧迫感中进行的。
那声来自上古星门的绝望悲鸣和“收割者”的恐怖阴影,如同最冰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每一位知情者的头顶。恐惧并未导致混乱,反而转化成了一种极其纯粹的、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和效率。
深蓝基地,这座深海堡垒,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进入了某种超负荷运转的“战时状态”。
“星海”控制中心成为了绝对的核心。能量输出权限被提升至最高,“普罗米修斯”反应堆以前所未有的功率平稳运行,磅礴的能量被优先输送到这里。
基于“爱因斯坦”模型和星门碎片数据,“星海”巨构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升级和调试。更多的超导线圈被加装,能量引导结构被优化以更好地模拟那检测到的维度谐振频率。目标不再仅仅是探索,而是——尽快获得短距离、稳定的维度跳跃能力,哪怕只能跳出太阳系,也为文明保留一颗火种。
“星槎”和他的团队几乎住在了控制室,眼睛熬得通红,却精神亢奋。每一次微小的参数优化,每一次成功的稳定性测试,都让他们欢呼雀跃。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龙脉”前进基地也接到了新指令:在保证“绿洲”项目不被外界察觉异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生态工程师”和当地资源,向下、向更深处扩张,构建具备更强防护能力和自持力的地下避难所雏形。同时,开始秘密勘探和建设备用能源及物资储备库。
“蛟龙”舰队扩大了巡逻范围,新型的维度波动传感器被加装到每一艘潜航器上,如同警惕的哨兵,监控着太阳系内任何可能的空间异常。那声“虚空低语”之后,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维度涟漪都足以让全员神经紧绷。
“梧桐苑”内的理论研究更是进入了疯狂状态。“虚空低语”和星门信号被拆解成最基础的信息单元,从数学、物理、信息学甚至哲学层面进行跨学科攻坚。李厉授权开放了更深层的基地科技数据库(部分脱敏后),刺激着这些顶尖大脑的灵感。虽然“收割者”的本质依旧迷雾重重,但对其可能的力量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开始出现一些极具想象力的理论和应对猜想,其中一些甚至被反馈回工程部门,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改进方案。
整个深蓝体系,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为了一个渺茫却必须争取的生存希望,疯狂压榨着每一分潜力。
李厉坐镇核心,每天处理着海量的报告和决策。他的冷静和果断,成为了稳定整个体系的基石。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无比,直指核心:获取时间,提升技术,寻找生路。
他甚至亲自参与了几次关键的理论推演,其超越时代的视野和偶尔提出的、一针见血的问题,让“爱因斯坦”等人都感到震惊和佩服,更加确信追随这位神秘领袖是文明唯一的希望。
……
与此同时,外部世界并未察觉到深海之下和雨林之中发生的剧变。
“绿洲”项目的合作谈判仍在继续,各大势力为了那一点技术授权和未来的市场份额,依旧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和妥协。临州依旧热闹非凡,各方代表络绎不绝。
然而,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开始通过周永明的情报网络和“蜂鸟”的全球监控,反馈回来。
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开始出现一些罕见且难以用现有气候模型解释的极端天气现象。某个干旱地区突然爆发千年一遇的洪水,某个风平浪静的海域毫无征兆地形成超级风暴,虽然规模尚未造成全球性灾难,但其突发性和异常性已经引起了少数顶尖气候学家和保险公司的注意。
地壳活动似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期,几个原本稳定的板块边缘地区,小规模地震的频率略有上升。
太空中的卫星和空间站,也监测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局部的扰动。
这些现象单独来看,都可以归咎于自然变异。但当它们几乎同时出现,并且其模式隐隐与“星海”试运行和维度探针发射的时间点存在某种模糊的相关性时,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
“……大师,这是全球异常气象和地磁扰动的初步报告。”周永明将一份加密文件递给李厉,脸色凝重,“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但我们的分析师认为,这很可能与……我们最近的‘活动’有关。”
李厉快速浏览着报告,目光在其中几张异常能量分布图上停留片刻。
“星海”和维度探针的每一次运行,是否都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地球所在空间的稳定性?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荡开,总会波及岸边。
那“收割者”的“清理”,又会是以何种形式进行?是否也会引发甚至更加剧烈的时空灾难?
“继续监测,建立更精确的模型,尝试找出关联性。”李厉下令,“必要时,可以‘引导’国际科研机构关注这些现象,让他们去研究,分散注意力。”
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让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一起去思考对策,或许还能发现一些他们忽略的细节。
“明白!”
……
压力之下,深蓝基地的技术突破速度惊人。
基于维度谐振理论的超距通讯原型机“谐振器”,在消耗了海量能源后,终于成功进行了一次持续三秒的、跨越地球与月球距离的稳定信息传输!虽然信息量微不足道,却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
新一代“生态工程师”的设计图纸出炉,其能量利用效率和环境改造速度预计提升百分之三十,并且具备了初步的地下深层构筑能力。
甚至“影牙”小队从雨林星门残骸带回的少许材料样本,在经过初步分析后,也展现出惊人的特性:极高的能量导性和维度稳定性。虽然无法完全复制,但其分析数据为深蓝自身的材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危机,成为了最好的催化剂。
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意味着人类在这场生死赛跑中,又多了一分渺茫的希望。
李厉站在主控室巨大的观察窗前,看着外面繁忙而有序的深海基地。
“星海”巨构在升级中微微发出幽光,如同正在打磨的利剑。
他的目光坚定而冰冷。
无论对手是谁,无论未来多么艰难。
他绝不会让人类文明,成为星海中无声熄灭的余烬。
这场生存之战,
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