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秦幕后黑手,我打造了万世帝国 第二十五章 丝路初通,万物生长

第二十五章丝路初通,万物生长

初夏的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暖棚的泥土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赵策蹲在畦边,看着云曦送来的葡萄籽发出的嫩芽,嫩绿色的茎秆顶着两瓣圆叶,像刚出生的雏鸟张开翅膀。

“赵都尉,这葡萄真能在北疆结果?”王老汉提着水桶走来,往畦里浇着水,水流顺着土沟蜿蜒,润得泥土发黑。他总觉得这西域来的植物娇气,不如粟米皮实。

赵策用指尖碰了碰叶片,沾了点露水:“许先生说《史记》里记载,张骞通西域时就带过葡萄籽,只是以前没人在北疆试种。”他起身望向远处,新修的驿站已经封顶,工匠们正在给门楣刷漆,朱红色的漆料在阳光下亮得晃眼,“等葡萄长大了,就沿着驿站种,让往来的商队远远就能看见,知道这里有好酒。”

正说着,驿站方向传来一阵喧哗。乌戈骑着马奔过来,斗篷上沾着沙尘,显然是刚从西边回来:“赵都尉!月氏的商队到了!还跟着几个大宛的使者,说要见您!”

赵策拍了拍手上的土,跟着乌戈往驿站走。刚到门口,就见十几个身着异域服饰的人站在院子里,为首的大宛使者高鼻深目,正用不太流利的秦语和蒙恬说话,手里捧着一卷羊皮地图。

“他们说想跟我们通贸易,”蒙恬笑着翻译,“用汗血马换我们的棉布和铁器。”

大宛使者听到“汗血马”三个字,立刻掀开身后的毡布,露出一匹神骏的马。马身枣红,脖颈处的鬃毛带着金色,跑动时肩胛处渗出血色的汗珠,果然名不虚传。

“好马!”赵策赞道,转头对蒙恬说,“铁器可以给农具,棉布多给些,再让他们带些桑籽回去——告诉他们,种桑树养蚕,织出丝绸来,下次还能换更好的东西。”

大宛使者听懂了“丝绸”二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他身后的随从忙着卸货,骆驼背上的木箱打开,露出五颜六色的宝石、香料,还有一卷卷带着异域花纹的地毯。

月氏商队的伙计正和归乡营的妇人比划着织地毯的花样。一个月氏女子拿起彩线,在布面上绣出展翅的雄鹰,旁边的秦地妇人立刻学着绣出本地的猎隼,两种猛禽在布面上遥遥相对,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赵都尉,您看这个!”柳七娘拿着一卷新织的棉布跑过来,布面上用蓝靛染出葡萄藤的纹样,“这是按您说的,把西域花纹和咱们的染法结合起来,商队说能卖好价钱。”

赵策摸了摸布面,经纬细密,纹样生动:“让她们多织些,大宛使者不是要带回去吗?正好当样品。”

午后的驿站渐渐热闹起来。换粮点的匈奴牧民听说来了西域商队,都牵着牛羊来看新鲜,有的还用皮毛换了些香料,揣在怀里舍不得松手。乡学的孩子们也被许慎带来了,围着大宛使者的汗血马叽叽喳喳,胆大的还敢伸手摸马鬃。

“先生,大宛在哪里啊?”燕国孩童仰着脖子问,手里捏着刚从使者那里讨来的葡萄干,甜得眯起眼睛。

许慎指着大宛使者带来的地图:“在很远的西边,要过好多沙漠和雪山。那里的人跟我们长得不一样,说的话也不一样,但他们也喜欢好马和好布,就像我们喜欢葡萄和香料一样。”他顿了顿,轻声念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孩子们听不懂这句《中庸》里的话,却记住了“不相害”三个字,看着大宛使者的眼神愈发好奇,少了几分疏离。

傍晚时分,赵策在驿站的酒肆里设宴款待使者。厨子用新酿的葡萄酒做菜,炖肉时倒上半坛,酒香混着肉香飘出老远。大宛使者尝了一口,连竖大拇指,用秦语连声说:“好酒!比安息的葡萄酒还好!”

蒙恬举杯笑道:“等明年葡萄丰收了,酿更多的酒,沿着你们来的路送过去,让西域都知道大秦的酒好。”

赵策看着窗外,夕阳正把驿站的影子拉得很长,匈奴的牧人、秦地的农户、西域的商人在院子里混坐在一起,用手势比划着交流,笑声混着烤肉的滋滋声,像一首杂乱却热闹的歌。他忽然明白,所谓的“丝路”,从来都不只是贸易通道,更是人心相通的路。

【叮——检测到丝绸之路初通,星图更新。】

意识中的星图上,【万世基业】进度跳至60%,一条金色的线条从北疆延伸向西,标注着“丝路萌芽”,与【民心(势:和)】的星辰相连,光芒愈发璀璨。

夜深时,赵策独自坐在葡萄暖棚里,借着马灯的光看李儒的回信。信里说咸阳的新律推行顺利,李斯丞相在朝堂上提议,要在各郡设立“互市署”,专门管理和西域的贸易。李儒还附了张字条,说归乡营的老人们托他问问,什么时候能把家眷接来北疆。

赵策拿起笔,在信的空白处写道:“秋分时驿站的粮仓就能装满新粮,让老人们收拾行装吧。告诉他们,这里的葡萄快熟了,来了就能喝到新酒。”

写完信,他走出暖棚。月光下,新栽的桑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叶片上的露水像撒了层碎银。远处的草原上,匈奴的牧歌和秦地的纺车声隐约传来,交织在一起,竟分不清哪是胡声,哪是秦音。

赵策站了很久,直到露水打湿了衣袍。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才刚刚开始。葡萄会爬满驿站的篱笆,桑蚕会吐出雪白的丝,汗血马会在草原上生息繁衍,而不同语言的人们,会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听懂彼此的笑声。

次日清晨,大宛使者带着棉布和铁器启程回国。赵策送给他们一车桑籽,还有几个擅长纺织的妇人,让她们去大宛传授技艺。使者临走前,把那卷羊皮地图留给了赵策,上面用朱砂标出了沿途的水源和绿洲。

“明年这个时候,我带更多的汗血马来。”使者指着地图上的北疆,“在这里等我。”

赵策点头:“我在这里等你,还会准备好新酿的葡萄酒。”

看着商队的身影消失在西边的山口,王老汉忽然感叹:“真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见到这么多稀奇事。”他指了指暖棚的葡萄,“赵都尉,您说这葡萄能长到什么时候?”

赵策望向山口的方向,那里的风正带着西域的气息吹来:“会一直长下去的。”他顿了顿,像是对王老汉说,又像是对自己说,“只要这条路一直通着,万物就会一直生长。”

暖棚里的葡萄藤仿佛听懂了似的,新抽的卷须正悄悄伸展,朝着阳光的方向,一点点攀爬。而在更远的地方,一条连接着东方与西方的道路,正被往来的脚步踩得越来越坚实,像一条金色的丝带,把不同的土地和人心,紧紧系在一起。

驿站的酒肆里,许慎正在教孩子们读新抄的诗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孩子们的声音清脆,穿过敞开的窗户,飘向远方,仿佛在为这条新生的丝路,唱着最古老的歌谣。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秦幕后黑手,我打造了万世帝国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