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山在外面应付一阵,喝了几杯就回到屋里。
“花二妗子,这里没有你的事了,出去喝酒吧。”
“恭喜恭喜,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明年孩子喝满月酒的时候,别忘了再请我来。”
张青山拿出一包喜果子:“这趟辛苦你。”
花二媒婆喜笑颜开道:“我见过那么多年轻后生,数你最懂人情世故,你们张家的日子一定会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宁大小姐,我先走了,你们小两口好好拉拉呱。”
张青山上来挑开宁绣绣的红盖头。
她今天穿了一身红色的嫁衣,脸上打着腮红,头上扎着红色的簪子。
红扑扑的嘴唇,白嫩嫩的脸蛋,看着别提多惹眼。
“饿了吧。”
张青山拿出一个果子递给她。
宁绣绣一边吃一边看着她。
今天上了花轿,她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嫁给她。
坐在张家的炕头上,听着外面人来人往的声音。
她的心里别提有多踏实。
以后这就是她的家,她会在这里和她的青山哥过日子,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他们永远会在一起,永远都不分开。
“青山哥,我真的成了你的人。”
“你已经嫁到我们家,当然是我的人。”
“可我怎么觉得像做梦一样,自从你那天救了我,我就一心在家等着,还以为你不会来接我。”
“你不准再离开我,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她一下扑到他怀里。
张青山看她撒娇的样子:“我要是下地干活,出去办事怎么办?”
“那我就在家里等着你。”
“现在和以前不同,我是你的人,这里是咱们的家,和在宁家等的滋味不一样。”
“咱家有娘还有两个妹妹,我愿意和她们一起等你。”
张青山听到她口口声声护着自己家,觉得这个媳妇算是娶对了。
宁绣绣虽然是宁家大小姐,但懂得做人家媳妇的本分,更知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
“天色不早,咱们睡吧。”
“娘还在外面张罗,要不要和她说一声?”
“小傻瓜,她刚才让我让别喝多,就是想让我早早和你入洞房。”
“我娘在外面替我张罗客人,我两个妹妹替我挡着那些准备闹洞房的人。”
“她们这么做,就是想让咱们两个早点睡觉。”
“你看娘和妹妹是不是特别心疼你,特别对你好?”
虽然她已经嫁到这个家,可这是第一个晚上,他怎么能和娘还有妹妹说那些事。
宁绣绣一阵娇羞。
还未开口,就觉得自己再也说不出话。
其他想要闹洞房的人,看到张青山屋里的灯灭了。
在外面一边喝酒一边喊。
“你们快看,青山连酒都不喝,这么早就睡下。”
“你懂个求,人家这是洞房花烛夜,这滋味可比喝酒要过瘾。”
“咱们还没闹洞房呢,这样的好事一辈子一次,绝对不能放过他。”
“他两个妹妹就像两个门神守着不让进,看来今天是闹不成了。”
“我要是能娶到这样一个天仙似的媳妇,我也不喝酒,更不会让人闹洞房,也会早早吹灯睡觉。”
“哈哈哈,做梦去吧,人家青山是谁,咱们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娶上媳妇呢。”
张高氏张罗着大家:“街坊邻居们,大家多喝点。”
看封二和封二老婆一直在跟着忙活,把剩下的鱼装进碗里让他们拿回家吃。
封二老婆不好意思道:“你看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还连吃带拿的。”
“她婶子,我们家青山说了,咱们都是邻居,你这人心肠这么好,给你就拿着。”
封二老婆再次感受到张青山是个好后生。
难怪人家能娶到宁家大小姐,那是因为张家祖上积德行善,更是因为张青山自己有本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宁绣绣就早早起来了。
虽然昨天晚上他们忙活了大半夜,她是累的浑身酸软。
但听到鸡叫声,还是一咕噜爬起来。
娘说过,新媳妇进门的第一天,要起来帮婆婆做饭。
以后她就是张家的人,无论做饭还是其他家务,都应该抢着干。
张青山见她这么早就起来,一把揽住她。
“要不要咱们再......”
“唉呀,不要闹了,我还要帮娘去做饭呢。”
“家里有娘和妹妹,不用起这么早。”
“不行,俺娘说我是新媳妇,得在婆婆面前好好表现。”
说着就要穿衣服下地,张青山也跟着起来。
“青山哥,你再睡会吧,昨天晚上你也累了。”
“谁说我累,我别提多有精神,昨天晚上的被窝热呼呼的,我睡的别提有多踏实。”
宁绣绣听到他这么说,看他在帮自己穿衣服,想着昨天晚上的情景。
把头倚靠在他肩膀上:“我也是,咱家的炕烧的真热,有你在我身边,我也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两个人你一下我一下腻歪了一会。
听到前院有开门的声音。
知道娘和妹妹起来了,宁绣绣赶紧下地穿鞋:“哎呀,我都晚了。”
说着就往外跑。
生怕自己跑慢了,这做饭的营生被娘抢去。
张青山看着她勤快的样子。
一点也不像地主家的小姐。
反倒天生就应该是他张家的媳妇。
宁家姐妹都遗传了宁田氏的好品行,不仅长得漂亮,还都勤快利索。
他家算是娶到一个好媳妇。
“叮,恭喜宿主风风光光娶宁绣绣,并让宁家陪送300银元嫁妆,获得5把20响驳壳枪,两箱子弹,百步穿杨枪法,1000斤白面粉。”
他拿着手上的驳壳枪。
虽然和他从马子那夺来的盒子炮一样,都是96式。
但之前的盒子炮是半自动10发固定弹仓,现在手上的是20发可拆卸弹匣,可通过快慢机在半自动和自动之间切换。
5把驳壳枪配上两箱子弹,都抵得上一个班的火力。
宁可金团练有几十个兄弟,也没有这么好的装备。
这要是让他看到,还不羡慕死。
还有那1000斤白面粉,整个天牛庙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馍馍。
他们家却随时都能吃上。
这白面无论是做馍馍,摊煎饼还是包饺子,都比杂和面要好吃多了。
灶房。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