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镐京之中,周公旦正于府邸筹谋国事,忽有急报传来,言三监竟与武庚勾结,悍然发动叛乱。那消息如九霄神雷,轰然炸响,震得周公旦心内惶惶。他深知此场叛乱若不平息,那新生的大周王朝便似那狂风中的残烛,随时都有熄灭之危。
周公旦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传下号令,召集众臣于那巍峨庄严的朝堂共商破敌之策。不多时,毕公、召公、虢叔、南宫适等一众大臣皆匆匆赶来。但见那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铅,似有一股无形的煞气弥漫其中。
周公旦眉头紧蹙,似有千钧重担压于眉间,然而他的目光却依旧坚定如铁,大步流星地走进朝堂,与众臣围坐一处。他率先起身,声若洪钟,响彻朝堂:“诸位大人,如今三监与武庚狼狈为奸,悍然发动叛乱,致使天下动荡不安,此乃我大周王朝的一场大劫。吾等身为臣子,当以社稷为重,齐心协力,共寻良策,出兵平定叛乱,方能保我大周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吾已命人卜算,此次出征大吉,此乃上天庇佑我大周啊!”
言罢,周公旦目光扫视众人,只见众人皆面色凝重。这时,周室族长,文王之三弟虢叔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目前局势如此严重,大周各地的民众都不安宁,这些响应武庚叛乱的有的是我们周王室内部和诸侯公室之人。我等几个老臣深思熟虑,觉得不可轻易征讨,不能只听那占卜之言啊。”
这时,成王站起身来,神情肃穆,周身似有一层祥瑞之光环绕。他开口说道:“孤也经过仔细考量,军队东征讨伐,确实会使百姓受苦。孤德行不足,以至于受到上天的责罚,将这么大的灾难降临到我的身上。但孤不能只忧虑自己的安危荣辱,而是要坚定地完成文王所谋求的大业。我绝不敢违背上天的旨意,上天庇佑文王,使我们小小的周王国兴盛起来,文王遵循着占卜的旨意行事,所以能够继承天命。如今,上天开始帮助孤王和大周子民,我们一定要按占卜的旨意行事。天命威严,必能成就伟大功业!”
周公旦得成王鼎力支持,刹那间,一股浩然之气自他体内迸发,其声若九天龙吟,再次响彻朝堂:“列位臣工,尔等多为先文王、武王旧臣,当回首往昔,忆那文王,勤勉操劳,为我大周基业殚精竭虑!如今,上天垂怜,明示我等成功之道,吾岂敢有丝毫懈怠,定当速承文王未竟之业!故而,吾恳切相劝诸位诸侯国君,上天诚心佑我、诫我,意在成就我大周民众。如此,吾怎可放弃先人文王所谋之大业?今上天欲动我民众,恰似疗疾,吾岂敢不为文王所受之天命,尽除这世间疾患!”
周公旦稍作停顿,目光如炬,继续说道:“往昔,吾随周武王伐纣灭殷,此役艰难,吾日夜思索。且以造屋为喻,若父造屋,规划已定,其子却连堆土奠基之力都不愿出,更勿论立柱装椽、盖成广厦;又若父已耕田,其子连播种之事都不肯为,更何谈收获庄稼?如此,父怎敢言‘吾有后,基业可保’?所以,吾怎敢不在此位,实现文王所受之天命?如今兄长武王仙逝,竟有群弟攻伐其子,吾等身为治国之臣,岂能见死不救?”
言罢,周公旦环顾众人,声如雷霆:“诸位国君、近臣,努力奋进吧!欲治国家,必用贤才。如今我大周有十位贤人,引领我等洞悉上天旨意与庇佑之情。尔等不敢轻慢上天之意,何况上天已降罪于叛乱之徒。那些逆贼勾结殷人,同室操戈,犯我大周。难道尔等不知上天赐予我大周之禄命不可更改?吾深思许久,认定上天欲灭殷朝。我等既受天命,便如农夫务农,岂敢不尽全力灭殷?上天降命于文王,吾等怎敢弃占卜之吉兆,不遵天命守护文王之疆土?今占卜皆得吉兆,吾定率尔等东征平叛!上天之令无误,占卜之兆分明在此!”
毕公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开口道:“周公所言极是。然叛军来势汹汹,如妖邪肆虐,我等须慎之又慎。依吾之见,当务之急是让天下百姓知晓我大周政权乃顺应天意,名正言顺。如此,方能如神佛降福,赢得民心,使叛军失道寡助。”
周公旦微微颔首,眼中闪过智慧之光,道:“毕公所言甚是。吾亦有此念。吾欲制造祥瑞之兆,昭示上天对我大周政权之认可,彰显吾摄政当国之正统。”
召公面露疑惑,拱手问道:“这祥瑞之说,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民心,但若无根无据,恐难取信于民。不知周公有何良策?”
周公旦微微一笑,自信满满道:“吾已派人于大周境内四处查访。近日传来消息,岐山之下现凤凰翱翔奇景。凤凰乃百鸟之王,为祥瑞之象征,宛如神物降临。吾即刻命人将此消息传遍天下,宣称此乃上天对我大周政权之庇佑,是吾摄政当国之正统之兆。百姓听闻此等祥瑞,定会深信我大周政权顺应天意,从而更信服于我等。”
南宫适兴奋不已,高声赞道:“妙哉!此计若成,必能如神法显威,让天下百姓归心,为我等平定叛乱增添助力。”
毕公又道:“周公此举虽能稳定民心,但朝中仍有部分人对周公摄政心存疑虑,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如妖魔作祟。若不消除此等疑虑,恐会在内部引发不必要之纷争。”
周公旦长叹一声,神情凝重道:“吾亦深知此事棘手。为表明吾并无篡位之意,吾决定将部分朝政事务交予召公处理。吾将亲往与召公相商,恳请他与吾一同辅佐成王,共保大周江山,如众神护佑。”
召公连忙起身,拱手行礼,言辞恳切道:“周公如此信任吾,吾定当竭尽全力,与周公携手,共同处理朝政,不负周公所托。”
南宫适赞道:“周公此举,光明磊落,如日月昭昭。如此一来,定能让那些心怀猜忌之人无话可说。”
周公旦接着道:“叛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管叔、蔡叔、霍叔等人本为一己私利与武庚勾结,如群魔聚首。吾打算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叛军营地,分别与他们谈判,许以高官厚禄和土地财富,只要他们肯放弃叛乱,归顺我大周政权,便既往不咎。如此,或可分化瓦解敌人,如神兵破魔阵。”
毕公点头称善:“此计甚妙。叛军内部各怀鬼胎,若能以利益相诱,他们之间定会心生嫌隙,不攻自破。”
召公忧虑道:“但不知那些使者能否顺利说服他们?倘若使者被叛军所害,反而会打草惊蛇。”
周公旦胸有成竹道:“吾会挑选精明能干且忠心耿耿之士为使者。他们定会小心行事,见机行事。即便不能成功劝降,也不会轻易暴露身份,如神隐之术。”
南宫适道:“但愿此计能如周公所愿,让叛军内部自乱阵脚。”
周公旦又道:“要想彻底平定叛乱,需有一个稳固的军事基地。吾欲在斟寻屯兵,并将此地改名为洛邑,营建一座副都。洛邑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实乃理想的军事战略要地,如神之要塞。吾将亲自带领工匠和士兵,修筑城墙,建造宫殿,囤积粮草和兵器,为平叛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毕公赞道:“周公此举高瞻远瞩。有了洛邑这个稳固的基地,我军进可攻,退可守,定能在平叛之战中占据优势。”
召公道:“如此大规模的营建工程,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吾等需做好统筹安排,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周公旦道:“此事吾自会妥善安排。吾会征调各地的工匠和民夫,合理分配资源,务必让洛邑早日建成。”
南宫适道:“有周公亲自督建,洛邑必能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此时,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热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平定叛乱出谋划策。
周公旦又道:“为了更好地应对叛乱,吾决定实行分陕而治。吾与召公以陕原为界,陕以东由吾负责,陕以西由召公负责。吾将亲自率领大军,向东进发,全力平叛;召公则负责后勤事务,筹集输送粮草,确保前线物资充足。”
召公拱手道:“周公放心,吾定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毕公道:“分陕而治,职责明确,如此方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应对这场叛乱。”
南宫适道:“周公亲率大军出征,定能所向披靡,一举平定叛乱。”
周公旦接着道:“吾深知仅凭我军之力,虽能与叛军一战,但要想彻底平定叛乱,还需借助其他力量。姜子牙乃大周开国元勋,精通兵法,威望极高。吾打算派人前往齐地,联系姜子牙,邀请他一同出兵,东西合击叛军。如此,以众击寡,胜算更大。”
毕公击掌赞道:“此计甚妙!姜子牙若能出兵相助,我军如虎添翼,定能将叛军一举歼灭。”
召公道:“只是不知姜子牙是否愿意出兵?毕竟齐地离此甚远,他或许会有所顾虑。”
周公旦道:“吾会在信中向姜子牙详细说明叛乱的情况,阐明利害关系。且姜子牙乃忠义之士,定会以大周社稷为重,不会坐视不理。”
南宫适道:“但愿姜子牙能早日响应周公号召,与我军共同平叛。”
周公旦又道:“粮草乃行军打仗之根本。吾下令在潼关屯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以备出征之需。同时,派遣专人负责粮草的管理和运输,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到前线。此外,还需加强对潼关的防守,防止叛军偷袭。”
毕公道:“周公考虑周全。有了充足的粮草和严密的防守,我军定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召公道:“吾会安排人手协助管理粮草运输之事,确保万无一失。”
南宫适道:“潼关乃重要关卡,吾定会加强巡逻守卫,不让叛军有可乘之机。”
最后,周公旦道:“叛军在东方的一些方国部落大多位于河流沿岸。吾打算打造战船,沿河而下。如此,不仅可以快速运兵和运粮,还能对叛军进行水陆夹击。吾将召集大量工匠,日夜赶工打造战船。”
毕公赞道:“周公此计甚是精妙。战船一出,定能让叛军防不胜防。”
召公道:“打造战船之事,吾会安排工匠全力配合,争取早日完工。”
南宫适道:“待战船建成,吾愿率领水军冲锋陷阵,为平叛立下战功。”
众人一番商议,这八条应对之策便确定下来。只见周公旦长舒一口气,道:“有陛下支持,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吾相信这三监之乱定能平定。吾等即刻行动起来,为保我大周江山,护我百姓安宁,奋勇前行!”
众臣齐声应道:“谨遵周公之命!”于是,众人各自领命而去,一场平定三监之乱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且说周公旦于镐京正为三监与武庚勾结叛乱之事忧心忡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深知此场叛乱若不平息,大周这新生的王朝便如风中残烛,随时有覆灭之危。
与此同时,周公次子姬陈已回到镐京。只见城内一片忙碌景象,军士们往来奔走,筹备着平乱事宜。姬陈心急如焚,直奔周公府邸。
到得府中,只见周公旦正与众臣商议军务,面容憔悴,眉头紧锁。姬陈眼眶一热,快步上前,跪地叩首道:“父亲,孩儿姬陈奉师父原始天尊之命,下山助您平乱!”
周公旦抬眼望去,见是阔别五年多的次子,又惊又喜,连忙起身将他扶起,上下打量着道:“吾儿,一别数年,你已长成这般模样。你既奉天尊之命而来,必是身怀神通,此次平乱,吾又多了一份助力。”
姬陈看着父亲疲惫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涩,道:“父亲,孩儿这五年多来,日夜思念您。在仙山之上,师父教导孩儿道法神通,如今学有所成,定要为父亲排忧解难。只是见父亲如此操劳,孩儿心中实在不忍。”
周公旦轻抚姬陈的头,道:“吾儿孝心,为父已知。如今这叛乱之事,关乎大周存亡,为父身为周公,自当责无旁贷。但你既已归来,为父也能稍感宽慰。”
姬陈道:“父亲,这五年多来,孩儿有太多的话想对您说。孩儿在仙山,时常想起小时候您教导孩儿读书识字,教孩儿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今孩儿长大了,也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此次下山,孩儿定要跟随父亲,披荆斩棘,平定这叛乱,让大周百姓重归太平。”
周公旦欣慰地点点头,道:“吾儿有此志向,为父甚是欢喜。这叛乱非比寻常,三监与武庚勾结,势力不小。你切不可掉以轻心,定要与诸位将士齐心协力,方能取胜。”
姬陈坚定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会牢记您的教诲。”
说罢,姬陈便与周公旦一同投入到紧张的平乱准备工作中。他凭借着在仙山所学的道法神通,为大周军队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平定三监之乱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