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北宋包工头:召唤梁山好汉造巨城 第183章 砖丘起处,谁在押注?

林川已站在舆图前,目光如炬。

密探跪伏于地,声音微颤:“禀使君,宣德门前,捐砖已逾三千块……更有老石匠携子认工,愿无偿砌石。”

话音未落,吴用从廊下缓步而出,月白长衫随风轻扬,手中轻捻一缕长须,望向北方夜空,嘴角浮起一丝冷意:“民心如沙,聚则成塔。今人人愿留名于桥基,便是将身家押在你我旗号之下。”

林川闻言,眸光骤亮。

他猛然转身,抓起案上朱笔,疾书一道新令:“制‘铭心砖’——每砖烧制前,刻捐者姓氏与一句誓词,如‘不修谎’‘还我路’‘此砖不跪权’!由义基工坊统一烧造,免费发放,不得拒收一文之民!”

令出如风。

八百里加急信鸽再度腾空,羽翼划破晨雾,将“铭心砖”三字送向三十七处分社。

百姓闻之,奔走相告。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拍案而起:“诸位!从前修桥铺路靠官府恩赏,今日却是百姓自己立碑!一块青砖一个名,一句誓词一道魂!”

短短三日,宣德门前的砖丘已非昨日孤垒。

层层叠叠,高达六尺,形如祭坛,青砖泛着晨露微光,每一块都刻着名字与誓言——“李三娘,愿儿有桥可过”“张铁脊,不修谎”“王五,此路不跪高俅”……

孩童手持小锤,在鲁智深指点下,围着砖丘轻敲三下,口中齐诵:“一敲去贪,二敲去惧,三敲立骨。”声如稚钟,响彻宫门。

鲁智深盘坐于砖丘之侧,禅杖点地,不动如山。

他原本只是奉命护基,可这几日看老人拄拐送砖,乞儿捧残石而来,心头竟涌起五台山种菜时的滋味。

“洒家当年在五台山种菜,知道一颗籽也能长出满园绿。”他喃喃自语,眼中竟有泪光闪动,“如今这一块块砖,不是土石,是人心在生根。”

他不再说话,只以禅杖为界,凡有孩童靠近,便亲自授锤,教其叩砖。

数日之间,宣德门前竟成了孩童朝圣之所。

百姓私语:“好汉教娃,比学堂先生还严。”

而更深的夜里,一道银甲身影悄然浮现。

三更天,月隐云后,林冲自虚空踏出,披风猎猎,枪影如霜。

他俯身凝视砖丘,指尖轻触地面,闭目感知地脉。

片刻后,他睁眼,眸中寒光如电。

“此地……是旧日禁军校场龙脊所在。”他低语,“地气未断,龙脉未绝。若在此立桥,等同于在天子宫门,重铸梁山脊梁。”

话音未落,吴用的声音如风般传入耳中:“此地若成桥基,等同于在天子宫门立下梁山脊梁。”

林冲身形微震,沉默良久。

他缓缓解下随身佩枪的护手铁环——那铁环历经风霜,刻着“林”字残痕,是他唯一未被高俅夺走的旧物。

他将铁环嵌入首块铭心砖的模具中央,声音低沉如雷:“这一夯,不是为我林冲……是为八十万禁军里,那些没敢说话的人。”

模具合拢,火光冲天。

义基工坊彻夜不熄,上千窑火映红天际。

每一块铭心砖出炉,皆带铁环印记,沉如磐石,声若金鸣。

林川立于城楼,遥望北方。

他知道,这场“砖丘之战”,已非土木之争,而是人心与权柄的对峙。

他轻抚腰间图纸,那是“正名桥”的最终设计——三拱飞虹,横跨御河,桥基深植龙脊,桥身铭刻万民之名。

桥成之日,不只通路,更要通魂。

“高俅……你可听见,三千块砖,正在叩你权杖?”他低声自语,唇角微扬。

而就在此刻,宣德门前的砖丘,在晨光中静静矗立。

每一块砖,皆以特殊泥料烧制,边缘暗藏凹凸刻痕。

若细看,便会发现——砖与砖之间,并非简单堆叠,而是以古老“榫卯嵌连法”精密咬合,层层相扣,如锁链相连。

鲁智深依旧盘坐不动,禅杖点地,目光如渊。

忽然,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及近。

差役队伍如黑潮般涌来,铁镐在手,杀气腾腾。

领头差头高喝:“奉开封府令!此地聚众惑民,私筑异物,即刻拆毁!”

百姓惊呼四散,孩童躲入鲁智深身后。

差役狞笑着举起铁镐,狠狠砸向砖丘最底层。

“铛——!”

火星四溅,铁镐反弹,差役虎口崩裂,踉跄后退。

众人骇然低头——那青砖竟纹丝未动,反将镐头震出裂痕。

差头不信邪,连砸三下,结果如一。

“这……这砖怎会如此结实?”他惊恐抬头,望向那沉默如山的花和尚,又望向那层层叠叠、仿佛自地底生长而出的砖丘。

风起,卷起一角红纸告示,上面墨字凛然:

“一砖一民愿,一铭一忠魂。此桥未成,民心已立。”

铁镐砸落第三回,差役们终于跪了。

不是跪在砖丘前,而是被震得虎口崩裂、双臂发麻,踉跄着退成一圈惊魂未定的影子。

那青砖非但未碎,反将镐头震出蛛网般的裂痕。

风卷残云,晨光斜照,宣德门前的砖丘泛着冷铁般的光泽,层层叠叠如龙鳞拱起,每一块都刻着名字,每一寸都嵌着誓言。

“这……这不是寻常砖石!”差头嘶声低吼,额角冷汗滚落,“这是……阵法?”

他不懂什么榫卯嵌连,可本能告诉他——这堆砖,已非土木,而是人心铸就的城垣。

百姓早已围成一圈,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白发老者牵着孙儿,妇人抱着襁褓,乞儿拄着拐杖,站得笔直。

他们不喊不叫,只是静静望着差役,眼神里没有惧意,只有沉默的重量。

忽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砖有姓,心有主——”

紧接着,百人齐唱,声浪如潮:

“拆一块,千人补!

官不修,民来筑!

高太尉,睁眼看——

三千砖,万民愿!”

歌声一起,差役阵脚大乱。

有人下意识后退,有人握紧铁镐却不敢再抬。

他们不是怕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怕这歌声背后那股看不见、却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力量——那是民心,是千年以来帝王最惧之物。

差头咬牙挥手:“驱散!只许驱散,不得毁基!”

人群被粗暴推搡,孩童哭喊,老人跌倒。

可就在差役转身离去的瞬间,又有人从巷口奔来,抱着一块青砖,轻轻放在砖丘边缘。

一人来,两人来,十人百人……不到半个时辰,被“驱散”的砖丘竟又高了一尺。

而宫墙深处,内侍监偏殿。

老太监张守忠颤抖着双手,将两块青砖交予心腹商贩:“送去……送去宣德门,记我名字。”

“公公,您疯了?这是要掉脑袋的!”

张守忠苦笑,望向宫门外那若隐若现的砖丘轮廓:“我在这紫禁城里当了四十年奴才,头一回想为自己立块碑。”

砖上刻字清晰:“内侍张,愿桥通南北。”

当夜,子时三刻。

义基城烽火台燃起三柱狼烟,戴宗脚踏神行靴,携首块铭心砖破空而去,直入汴京。

与此同时,宣德门前,月色如霜。

一道银甲身影自虚空中浮现,如神兵天降。

林冲立于砖丘之巅,银枪横握,枪尖映月如霜。

他俯视脚下万民之愿,闭目良久,忽而睁眼,眸中寒光如电。

“这一夯,”他低声自语,“是为那些不敢说话的人。”

话音落,枪尾猛然下击——

轰!!!

地动山摇,三声巨响如钟鸣九霄,整座砖丘猛然下沉三寸,稳稳嵌入地心龙脉。

尘土飞扬中,砖与砖咬合更紧,仿佛自地底生根,化作不灭基石。

百姓闻声奔来,跪地叩首。有人喊:“好汉夯基了!”

有人哭:“这桥,真能通天啊!”

千里之外,义基城军帐中,吴用轻摇羽扇,仰望星象,忽而闭目,一滴清泪滑落。

“桥未起,魂已立。”

而宣德门上,值夜的禁军小校默默立于城垛,望着那被月光镀成银色的砖丘。

他手中长矛本应朝内警戒,此刻却悄然调转——

枪尖,朝外。

林川在城楼遥望汴京方向,手中握着戴宗传回的密报。

他嘴角微扬,正欲下令全城庆贺,忽然眉头一皱。

“吴用,”他低声唤道,“最近几日,禁军换岗频率……是不是快了些?”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北宋包工头:召唤梁山好汉造巨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