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煊决定孤注一掷。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对林鹤之不满的宗室和将领,准备发动宫变,逼迫皇帝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他的计划很周密:先散布谣言,说林鹤之勾结北狄,意图谋反;然后趁林鹤之不备,调动京畿卫包围皇宫,控制皇帝;最后以“清君侧”为名,除掉林鹤之。
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林鹤之的眼睛。林鹤之早已在林鸿煊的身边安插了眼线,得知了他的阴谋。
“他果然要动手了。”林鹤之看着密报,眼神冰冷,“周源,秦越,我们准备迎战。”
“需要调动兵马吗?”秦越问道。
“不必。”林鹤之摇头,“京畿卫中,也有不少忠于父皇和朝廷的将士。我们只需将林鸿煊谋反的证据公之于众,再策反一部分京畿卫,便可兵不血刃地解决此事。”
周源补充道:“我们可以利用之前建立的信号系统,快速将消息传递给城外的援军,让他们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好。”林鹤之点头,“秦越,你负责联络京畿卫中的可靠之人;周源,你负责确保信号系统畅通,随时准备通知援军;本王则去面见父皇,揭露林鸿煊的阴谋。”
一切部署就绪。
次日,林鸿煊按照计划,开始散布谣言。京中顿时人心惶惶。他趁机调动京畿卫,包围了皇宫。
“陛下!林鹤之勾结北狄,谋反叛乱,现已兵临城下!请陛下下旨,将其诛灭!”林鸿煊带着心腹,气势汹汹地闯入皇宫,逼迫皇帝下旨。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却异常平静:“鸿煊,你真要走到这一步吗?”
“儿臣也是为了大靖江山!”林鸿煊假意道,“林鹤之狼子野心,不可不除!”
就在这时,林鹤之带着秦越和一队禁军走了进来:“皇兄,你说本王谋反,可有证据?”
“证据?满城都是谣言,还需要什么证据?”林鸿煊色厉内荏地喊道,“来人,拿下这个叛贼!”
然而,他带来的京畿卫却迟迟没有动手。原来,秦越早已联络了京畿卫中的将领,将林鸿煊谋反的证据告诉了他们。这些将领大多是忠良之后,不愿跟随林鸿煊谋逆,纷纷倒戈。
“林鸿煊,你勾结贪官,克扣赈灾款,残害百姓,如今又意图谋反,逼宫篡位,罪证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林鹤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证据,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
那些证据包括林鸿煊与陈默等人的往来书信、他贪污受贿的账目、以及他联络党羽准备宫变的密函。
铁证如山,林鸿煊的党羽顿时慌了神,纷纷跪地求饶。
林鸿煊看着倒戈的士兵和确凿的证据,知道大势已去,他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父皇,儿臣恳请陛下,将林鸿煊及其党羽交由刑部审理,依法严惩!”林鹤之跪地请旨。
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切,叹了口气:“准奏。”
林鸿煊谋反一案,很快审理完毕。他罪大恶极,被剥夺一切封号爵位,打入天牢,等候秋后问斩。他的党羽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此一役,林鹤之在朝中的地位彻底稳固。皇帝见他贤明能干,又深得民心,便正式下旨,册立林鹤之为太子。
消息传出,举国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庆祝迎来了一位贤明的储君。
周源站在人群中,看着皇宫的方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林鹤之成为太子,未来必将成为一位明君,大靖的百姓,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几个月后,皇帝驾崩。林鹤之登基称帝,改元“仁熙”,史称仁熙帝。
仁熙帝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在他的治理下,大靖王朝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难得的盛世景象。
周源没有留在朝堂为官,他婉拒了林鹤之的挽留,选择了游历天下。他想看看这个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王朝,看看那些在他和林鹤之的努力下,过上了安稳日子的百姓。
他走过云州,看到那里的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粥棚早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粮仓和学堂;他走过边关,看到那里的士兵精神抖擞,边境安宁,商旅往来不绝;他走过上京,看到那里繁华依旧,却少了几分过去的浮躁和戾气,多了几分平和与安宁。
这一天,周源来到了雁门关。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辽阔的草原,他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的厮杀声,看到了林鹤之指挥若定的身影。
“周源。”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周源回头,只见林鹤之穿着一身便服,正微笑着看着他。
“陛下。”周源拱手行礼。
“说了多少次,私下里,叫我鹤之就好。”林鹤之走上前,与他并肩而立,望着远方。
“这些年,辛苦你了。”林鹤之轻声道,“若没有你,或许就没有今日的大靖,没有今日的太平。”
周源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真正辛苦的,是你。这江山万里,百姓安康,都系于你一身。”
林鹤之叹了口气:“江山沉重,百姓疾苦,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常想起当年在云州破庙里,你我初遇时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时,只想着能活下去,能为百姓做一点事,从未想过有今日。”
“时势造英雄吧。”周源感慨道,“不过,更重要的是,你心中有百姓。”
林鹤之转头看向他:“周源,留下来吧。陪我一起,看着这大靖越来越好。我可以给你最尊贵的爵位,让你辅佐我,共治天下。”
这已经是林鹤之无数次挽留他了。
周源摇了摇头,眼神坚定而温和:“鹤之,我不属于这里。我的根,不在这里。”他没有解释太多关于穿越的事,有些秘密,或许永远埋藏在心底更好。
“我喜欢自由,喜欢看遍这山河。留在朝堂,对我而言,是束缚。”周源继续道,“而且,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大靖,有你足矣。”
林鹤之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眼中带着一丝不舍,却更多的是理解:“既然如此,我便不勉强你了。只是,无论你走到哪里,这大靖的每一寸土地,都永远欢迎你。若有一日,你累了,想回来了,朕……我永远在这里等你。”
“好。”周源笑着答应。
两人在雁门关上站了许久,没有再多说什么,却仿佛将这些年的风雨同舟、肝胆相照,都融入了这沉默之中。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周源转身,向林鹤之作了一揖:“保重。”
“你也是。”林鹤之拱手回礼。
周源转身离去,脚步轻快,身影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他要去看看江南的烟雨,塞北的风雪,去看看这万里河山的每一处风景。
林鹤之站在城墙上,望着他离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知道,周源就像一阵风,偶然吹进了他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和改变,最终又会飞向更远的地方。
但他心中并不遗憾。因为周源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奇技淫巧”,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求太平的信念。这种信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治理这万里江山的准则。
多年后,仁熙帝林鹤之成为大靖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史书上记载着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抵御外侮、整顿吏治的功绩,记载着他如何让大靖走向盛世。
而关于那位曾在暗中辅佐他的“奇人”周源,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语焉不详,仿佛只是一个传说。
但在雁门关的老兵口中,在云州百姓的故事里,总会提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眼神清澈的年轻人。他们说,是他带来了能看清远方的“千里镜”,带来了能开山裂石的“惊雷”,带来了让账目一目了然的“新算学”。
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和那位仁君一起,让日子变得好了起来。
而此时的周源,正坐在一艘南下的船上,看着两岸的桃花盛开,听着船家哼唱着新编的歌谣,歌谣里唱着仁熙帝的功绩,唱着国泰民安的景象。
他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望着窗外的大好河山。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他来自另一个世界,却在这个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帮助一个值得的人,成就了一番值得的事业,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上了他曾经习以为常的、安稳幸福的日子。
至于未来会怎样,他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他只需要继续走下去,看遍这人间烟火,感受这岁月静好。
船,继续向前行驶,载着他,驶向更远的远方,驶向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的未来。而身后的大靖王朝,在仁熙帝的治理下,正如初升的朝阳,越来越辉煌。
周源在这个世界结束生命的时候,他听见了小可传来的声音。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