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车的汽笛声还没在海岸线上消散,一场台风就卷着暴雨扑来。狂风掀翻了码头的遮阳棚,暴雨砸得熔炉顶噼啪作响,最要命的是矿道里积了水——蒸汽抽水机虽好用,可天黑后看不清仪表,工人稍不留意就会让机器过载。
“要是夜里也能亮得跟白昼似的就好了。”宋应星举着油灯在矿道入口打转,灯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这油灯太费油,还容易引瓦斯。”
朱慈烺摸出系统面板,“蒸汽动力应用”的奖励点数正好够召唤爱迪生。他没犹豫,指尖一点,白光落在熔炉旁的空地上。穿工装的美国人刚站稳,就被暴雨里的蒸汽机车吸引:“哦!这机车的锅炉设计很巧妙——等等,你们还在用油灯?”
他从随身的工具包里掏出个玻璃泡子,里面缠着细铁丝:“试试这个。通上电,铁丝会发光,比油灯亮十倍,还不怕风。”
“电?”徐寿凑过来,看着那玻璃泡子,“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的‘雷火针’那种东西?”
爱迪生眼睛一亮:“你们也研究过电?那简单多了!”他拉着徐寿在木板上画电路图,“用伏打电池供电太费锌,不如造个发电机——就用蒸汽机带动线圈转,切割磁感线就能生电!”
詹天佑正好路过,指着蒸汽机车的传动轴:“把发电机接在这上面,机车跑的时候就能发电?”
“完全可以!”爱迪生拍了下大腿,“再拉根电线到矿道,装几盏弧光灯,夜里挖矿也能看得清!”
接下来的半个月,新津的人都围着“电”转。徐寿带着铁匠们锻打铜线,把铁丝拉成细如发丝的灯丝;詹天佑改造了蒸汽机车的传动装置,在车头装了个铁皮盒子似的发电机;宋应星则琢磨着用陶瓷做电线的绝缘层,免得雨水漏电。
试灯那天,矿道入口挤满了人。爱迪生合上闸刀,蒸汽机车“呜”地一声启动,车头的发电机开始转动。下一秒,矿道里突然亮起一片白光——六盏弧光灯沿着巷道排开,把潮湿的岩壁照得清清楚楚,连石缝里的水珠都看得分明。
“亮!太亮了!”印第安矿工们举着工具欢呼,之前他们总因为看不清路摔跟头。非洲铁匠们跑到灯底下,发现火焰般的光芒竟不烫手,纷纷啧啧称奇。
朱慈烺站在灯影里,看着系统面板弹出新提示:【“电力初步应用”完成,奖励召唤点数5000。可召唤:西门子(电气工程,消耗6000点)、贝尔(电话发明者,消耗7000点)。】
“电还能做什么?”他问爱迪生。
美国人正蹲在发电机旁调整线圈:“能传消息。用电流的通断编个密码,比如‘长亮’代表一,‘短亮’代表二,就能在两地说话——我叫它‘电报’。”
话音刚落,郑和的船队回来了。水手们带来个消息:南边的岛屿上发现了橡胶树,割开树皮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
“橡胶!”爱迪生猛地站起来,“那东西能做绝缘皮!电线包上它,埋在地下、拉过海水都不怕漏电!”
詹天佑已经在地图上画了条线:“要是从矿山到码头拉条电报线,矿车出发前发个信号,码头就能提前准备装船,省一半功夫。”
朱慈烺看着窗外的雨停了,天边露出晚霞。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发电机的嗡嗡声、人们的欢呼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奇怪却充满活力的曲子。他忽然觉得,这“新津”不再只是个临时的落脚点,正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的家园——一个用铁轨连着土地,用电流点亮黑夜的家园。
“先拉通电报线。”他对众人道,“再派人去南边采橡胶。至于召唤谁……”他看向面板上的名字,“等电报响起来再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