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天宋八百年 第九章 九曲鸳鸯壶(五)

小说:天宋八百年  作者:火炉子  回目录  举报

汴京的深秋,总是浸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潮冷。连那白日里还能透过高阔门楣洒进来的几缕阳光,也终归敌不过午后自城墙砖缝、太液池畔升腾起的、带着腐败落叶和冰凉水汽的寒雾。卫国公石府的书房早已人去楼空,徒留一地狼藉与尚未散尽的、昔日煊赫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迁入原属石守信府邸后苑一处精雅别院的王审琦。

这处新居精巧雅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比起石府前院的恢弘,此处更像是遁世隐逸的桃源之所。然而此刻,空气中弥漫的绝非闲适,而是一种被水汽浸透的无形重压。自垂拱殿前叩首递上沉重兵符匣、又从御书房中冷汗湿透官袍、交出那份心惊肉跳的契书承诺(实则为私兵名册的半成品掩护)之后,王审琦便觉得自己的神魂仿佛被抽去了一大半。石守信的结局如同一面森然的铜镜,清晰无比地映照出他们这些开国勋臣最终可能的归宿。那日御书房里,皇帝碾过私兵名册“甲士名录”字迹的冰冷手指,那不带丝毫人类情感的、洞穿灵魂的目光,此刻在阴冷的秋意中反复回放,寒意比窗外的寒雾更甚,砭人肌骨。

石府的下人早已遣散殆尽,新府邸只留了最核心的几个心腹老仆。廊下静悄悄的,唯余秋风穿过空寂门廊时发出“呜——呜——”的幽咽。王审琦枯坐于临水轩窗边的紫檀圈椅内,窗外池塘上漂浮着几片枯黄的梧桐残叶,随着涟漪无声地旋转、沉浮。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小小的龟钮玉章——那是他被封为忠武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铁券时,由宫中颁下的官印信物。玉质温润生凉,此刻握在手中却感觉不到半分暖意。

铁券丹书……王审琦嘴角扯出一个极苦的笑纹。那玩意儿供在正堂里,金灿灿一片,刻满永保富贵的誓词,不过是一张随时可能被帝心翻转为索命符的催命符罢了。石守信交出的私兵名册,如同最响亮的警钟。他们这些武将,自诩拥趸无数,手握重兵,可一旦皇权决心倾轧,所谓根基,不过沙塔。皇帝要的,是彻彻底底、不留任何退路的臣服。兵权已削,明面上的荣耀已卸,连私兵这点残渣都被榨干……那么,退路在哪?富贵何在?子孙世代何以为继?这潮冷的别院、这精巧的樊笼,能维系多久的安宁?

石守信的路是绝路,但自己的路,难道就只剩下坐困愁城、引颈待戮?绝不!王审琦眼中陡然爆射出一种困兽濒死的厉芒!权力如沙,攥得越紧流失越快。皇帝最忌惮的,不就是武人握刀的手、藏兵的胆?既已交出兵刃,自断爪牙……那就该换个活法!放下铁剑,拿起书卷!走那条通天路、登天梯!

“书……”他猛地从圈椅上站起,喉咙因突然拔高的声调而显得嘶哑,“王忠!王忠!”

一个年约五十、面貌忠厚却眼神精明的老仆闻声快步而入,躬身垂手:“阿郎。”

“立即……”王审琦疾步走到书案前,手指急切地点在空白的宣纸上,声音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颤音,“……立即持我名帖,去请文德斋李朝奉!还有……寻访几位在太学甚有声望的饱学老儒!不管花多少银钱,务必请来!要快!”他顿了顿,眼神扫过这空寂却奢华的庭院,“……替我放出风去,就说……就说王某解甲归宅,敬慕圣人之道,欲延名师,为家中子弟……也为王某自己,启学蒙!”

王忠看着自家主人眼中那燃烧的、近乎疯狂的光芒,惊愕之余旋即心领神会,深深一揖:“小的明白!这就去办!”

消息如同投石入湖,在看似沉寂的汴京权贵圈中漾开阵阵涟漪。不到旬日,“忠武郡王王审琦延聘名师、开府授学”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原本门可罗雀的别院门前,渐渐车马稍盛。几位在太学乃至整个北方士林都薄有声誉的老先生,如告老的原太学博士范质、以治《左传》闻名的宿儒陈景等,竟被重金礼聘而至。更别提耗费巨资从江南搜罗、经由秘密渠道运抵京城的无数经典古籍、翰墨名帖,将别院西厢几大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王审琦更是几乎日日身着常服,执弟子礼,虔诚地端坐于白发皓首的老儒面前,案头摆开《论语》、《孝经》,那曾经挥舞千钧大斧的粗粝手掌,此刻笨拙却无比认真地提着狼毫,在洒金粉笺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前朝大贤的书法拓片。

这幕“武夫弃武从文”的景象,带着几分刻意为之的虔诚,也透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大手笔投入,在微妙时刻的汴京上空,悄然传播发酵。朝野间,那些对“杯酒释兵权”尚存腹诽的,那些对石守信骤然失势惊疑不定的目光,一时间被这更奇特、更“政治正确”的景象所吸引。

连深宫里的赵匡胤,都连续数日从王继恩口中,听闻这位“忠武郡王”如何焚膏继晷、苦读圣贤书的轶闻。帝王眼中,那份审视的冰寒深处,终于掠过一丝极淡、转瞬即逝的满意。王审琦捕捉到了这一线微妙的风向变化,心中那块沉坠的巨石,终于轻轻挪开了一丝缝隙。

时机已然成熟!

冬至大朝会后的第三日。一场细密的冰雨笼罩了宫苑。飞檐兽吻上凝结着长长的、晶莹剔透的冰溜子,如同悬垂的水晶利剑。

王审琦屏退了所有随从,只身撑着一把寻常青布油伞,穿过被冻雨洗刷得乌黑发亮、反射着微弱天光的宫道水磨砖。冰雨敲打在伞面上,发出细碎密集的“沙沙”声,寒气透过层层锦袍直侵骨髓。他臂下紧紧夹着一个硬木方匣,匣内正是那份早已誊写修订、以最工整馆阁体书就的“契书”正本,墨迹浓黑,纸笺名贵,字里行间浸透着谦卑与恭顺。而在这份正本之下,还安静地躺着另外两份内容完全相同、笔迹却迥异的誊录本!其中一份,字迹模仿了石守信府邸掌书记的手笔;另一份,则刻意扭曲,略显稚嫩。这是他辗转反侧、费尽心力才琢磨出的后路——绝不能再像石守信那本私兵名册般,将自己所有底牌赤裸裸奉于皇权铡刀之下!他需要迷惑,需要埋下暗桩!

紫宸殿侧殿暖阁内,炉火熊熊。王继恩早已躬候在门侧。炭火的暖意与香炉里焚着的御制龙涎暖香扑面而来,却驱不散王审琦眉梢和锦袍边缘凝结的湿冷霜气。他将被雨雪打得半湿的油伞倚在门口朱漆盘龙柱旁,整了整衣冠,压下心头的悸动,垂手肃立于阁外。暖阁明间御座之下,左右分立着两人:右边是身着厚重御寒貂裘、眉宇间凝着冰碴一般锐利与疲倦之色的宰相赵普;左边则是皇帝御前常伴、面色肃然、正低首专注整理着案上凌乱文牒的内侍副都知张德钧。

“宣,忠武节度使王审琦觐见!”王继恩尖细悠长的声音穿破暖阁内沉闷的空气。

王审琦深吸一口充满暖香的气息,跨过那道精工细雕的门槛。暖阁内烛火通明,炭盆映得四壁红彤彤一片,他却感到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寒意。他快步上前,离御座尚有五步,便按品肃然跪倒,额头触及温热的金砖:“臣王审琦,叩见圣躬!”

“平身吧。”赵匡胤的声音从御座方向传来,带着一丝炭火熏染出的暖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外面天寒地冻,忠武难行了。来人,赐座。”

“谢陛下隆恩!”王审琦恭敬谢过,却并未立刻站起,而是微微抬首,目光飞快地扫过站在左前不远处的赵普。赵普的目光也正落在他身上,那眼神如古井幽潭,看似平静,深处却锐利如刀锋,似要穿透他层层叠叠的伪装,直抵他所挟之物的核心。

一个小黄门悄无声息地搬来一只硬实平滑的紫檀木圆墩,置于御座左下手方向。王审琦小心翼翼地只坐了半边。他顺势将臂下夹着的那个硬木方匣横置于自己膝上,稳稳扶住。他再次抬眼望向上首,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恭敬与诚恳:“陛下体恤老臣,天恩浩荡。臣自解除禁军重担,授节外镇以来,每每思及陛下之恩深似海,惶恐汗颜,夜不能寐……”

他的开场白谦卑冗长,饱含武臣卸下权柄后特有的惶恐与对皇帝恩德的无限感激。那匣子稳稳地放在膝头,随着他恳切的言辞微微被双手捧起。

然而,他清晰地感觉到,那御座之上的目光,如同沉甸甸的铅块,并未落在他那貌似恭顺的脸上,也并非集中在他那份刻意表露的“惶恐”上。

那目光,正无比冷静、无比锐利地——紧紧锁在他双膝之上,那个平平无奇的硬木方匣之上!

赵普那如同审视古鼎锈痕、不带任何温度的目光,也如影随形,如同两把无形的解剖刀,瞬间穿透了紫檀雕花窗棂透进的冬日暗光,穿透了暖阁里浮动的暗香暖意,牢牢地钉在木匣光秃秃的表面上!仿佛要将那硬木的纹理都寸寸剥离审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如同泰山般,自御座之上倾压而下,瞬间笼罩了王审琦的全身!

王审琦的后背刹那间被冷汗浸透!他捧着木匣的指尖控制不住地轻轻颤抖了一下。皇帝和赵普的沉默,那穿透性的目光,让他精心准备的谦卑开场白戛然而止,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冰锥抵住了喉咙!暖阁内只有炭火爆裂的轻微“噼啪”声和龙涎香无声的流动。一种濒临窒息的感觉攫住了他。他甚至怀疑,自己那份隐藏秘本、另做手脚的伎俩,是否在踏入这暖阁的第一步,就已经被这对君臣洞若观火?!

巨大的恐惧攫紧了咽喉。王审琦猛地深吸一口气,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再没有时间铺垫了!他几乎是以一种近乎豁出去的姿态,猛地将膝上的硬木方匣高高捧过头顶,双手因用力而指节泛白,声音带着一种决绝的颤抖:“臣……自知天恩厚重,此生难报万一!唯……唯有以此物为凭!尽表臣拳拳之心!此生此世,愿效仿先贤,屏除武戾,专奉文教!望陛下……望陛下悯臣赤诚!纳此微契!”

他用力托举着木匣,像一个溺水者死死抓住最后的浮木。额头紧紧贴住冰凉的金砖地面,不再抬起。

暖阁内一片死寂。连炭火都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有龙涎暖香缭绕如丝。王审琦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在耳膜中奔流的轰鸣,以及膝下金砖传来的冰冷彻骨的寒意。

片刻之后,上首传来赵匡胤不辨喜怒的声音:“呈上来。”

王继恩碎步上前,轻巧而恭敬地将那沉甸甸的硬木方匣从王审琦高举的手中接过。木匣被呈送御案。赵匡胤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用审视的目光扫了一眼光洁无纹的匣面。然后,他眼皮也未抬,只随意地抬了抬手。

王继恩立刻心领神会,小心翼翼地将匣盖掀开。

一道折叠整齐、纸质厚实坚韧、墨色乌亮浓郁的文牒,安静地躺在匣内深紫色的绒衬之上。

站在一旁的赵普向前微微倾身一步,他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立刻如同最精确的标尺,落在那份文牒展开后的字迹之上。沉稳劲健的馆阁体,内容他几乎能倒背如流——无非是王审琦及其子孙永世解甲、专注文事、不再涉及兵政之类的誓言条款。他快速扫过关键字句,眼神骤然变得如鹰隼般犀利!手指悄然捏住了自己宽袍袖中一份薄薄的卷宗——那是他让枢密院检详司整理过目、关于王审琦家族及其主要故旧部将近半年动向的汇总摘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天宋八百年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