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皇上有点糊涂,大人更迷糊
叶小丰站在营缮清吏司的大堂上,一脸正气地据理力争:“杨大人,您这建房计划听着像天上掉金砖,可咱们得脚踏实地啊。一千套房子齐刷刷往上盖,万一没承包商接手,那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再说了,房子盖到一半,没人买,岂不是要养一群水泥鸽子?”
杨建勋一听,眉毛一扬,鼻孔朝天:“你一个小小下官,也敢质疑本官的英明决策?皇上都夸你是个人才,要是啥事我都想明白了,还要你们这些‘人才’干嘛?不如我自个儿扛着瓦刀去砌墙,还能省点工钱!”
张德才赶紧打圆场,语气委婉得像刚蒸好的豆花:“杨大人,我们也不是反对建房,就是……京城这么大,但住得下的人都住下了,搬不动的都赖着不走,突然来一万套新房,谁拎着银子排队抢啊?这不是钱堆在风里吹吗?”
“浪费钱?”杨建勋冷笑一声,“谁说要咱们工部掏钱了?安富建筑队自己乐意砸银子,图纸是叶小丰画的,五套房连排建,省砖省料省人工,跟拼乐高似的,人家抢着干!咱们白捡吆喝,还不得给点掌声?”
张德才苦笑:“可问题是——安富建筑队愿意干,是因为他们懂行、有经验、会算账。换一批人,连‘地基’和‘地瓜’都分不清,您让他们怎么玩?”
“没有安富,还有富安、安康、永泰、长乐、幸福家园建筑有限公司!”杨建勋大手一挥,仿佛京城遍地都是包工头,“偌大帝都,难不成找个盖房的比找根干净筷子还难?”
叶小丰一听这话,心里火苗“噌”地冒上来,但脸上却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杨大人说得对极了!既然您这么神通广大,不如亲自介绍几支队伍?我也好跟着学学,将来也好改行当个包工头,说不定还能给您家祖坟设计个别墅小区。”
“大胆!”杨建勋猛地一拍案台,震得茶杯跳了三跳,笔筒差点表演后空翻,“你竟敢以下犯上,顶撞上官!来人啊——”
话音未落,叶小丰立刻装出一脸懵懂:“顶撞?下官哪敢啊!我只是觉得,您既然能找来这么多建筑队,不如让您的亲戚朋友也来分一杯羹?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您家表舅开布庄的,二姨夫卖烧饼的,三姑父修驴车的,转行盖房,多体面!还能顺便把祖传手艺发扬光大——比如‘烧饼式地基’‘驴车梁柱结构’,创新得很呐!”
杨建勋一口气卡在喉咙里,差点呛出眼泪。但他转念一想:哎?等等……安富建筑队那图纸我看过,五户连排,共用墙,省下整整一套房的成本!这不等于白送钱?要是让自家老表、小舅子、远房侄子组团承包,岂不是躺着数银子?
怒气顿时化作春风,杨建勋轻咳两声,摆出慈祥长者模样:“嗯……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本官大发慈悲,亲自帮你联络几位信得过的商人,总不能让好事落在外人手里。”
叶小丰和张德才前脚刚走,杨尚书后脚就派人飞马传讯:“速请京城所有亲朋好友,无论卖糖葫芦、修马桶、贩私盐的,统统来府议事!主题:西郊千套房产,致富神话,只差一个胆子!”
不多时,杨府客厅挤满了人。有绸缎庄掌柜、米铺老板、镖局押头、甚至还有位专治狗皮癣的江湖郎中。
杨建勋激情演讲:“诸位!机会来了!朝廷要建房,不花咱们一分银子,赚了归你,亏了……也归你。”
众人一听“亏了也归你”,集体打了个寒颤,仿佛听见丧钟敲响。
“先交一半押金?”卖米的大爷手一抖,“那我要是盖不完,押金是不是就变成您家厨房的米缸储备粮了?”
“我不是建房的啊!”修马桶的老王哭丧着脸,“我会的是疏通,不是搭建!再说,我这辈子最接近‘结构工程’的事,就是给我家母猪搭过猪圈……”
“关键是,一千套还能卖,一万套谁买啊?”糖葫芦摊主掰着手指算,“全京城一人一根签子都不够分!”
杨建勋急了:“明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你们怎么一个个缩头乌龟似的?安富建筑队都能干,你们不行?”
众人面面相觑,终于有个老实人开口:“杨大人,安富建筑队有叶大人设计的‘流水线造房法’,砖是预制的,梁是标准化的,工人像包饺子一样一天盖三间。我们呢?我们连‘承重墙’是啥都要查字典!照猫画虎都画成狗了,还想赚钱?那是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
“那稍微降点价,促销一下不就行了?”杨建勋灵机一动,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降价?”众人齐声惊呼,“大人,您这是让我们从赚一点变成亏一片啊!卖得越多,死得越快,这叫‘自杀式销售’!”
“怎么会亏?”杨建勋还在挣扎,“你们不会学安富那样五户连排?省出一套房的成本,稳赚!”
“我们算过了。”一位曾偷偷抄过图纸的布商幽幽道,“就算照着盖,刨去材料、人工、运输、行贿……哦不,是‘打点费’,最后利润还没我家门口卖煎饼的大娘赚得多。”
全场沉默,唯有风吹窗帘,像是在为梦想送葬。
杨建勋愣住了。他望着满屋子不敢接活的精明商人,忽然怀疑人生:“难道……叶小丰说的那些困难,居然都是真的?”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被“亲戚发财梦”冲昏了头脑,像个看见蜜糖的熊瞎子,一路狂奔,结果撞上了现实的墙。
不甘心之下,他又问:“那……如果皇上只批一千套,暂不提一万套,你们敢接吗?”
话音刚落,角落里有人眼睛一亮,刚要举手,旁边老爹一把拽住他耳朵:“傻儿子!你忘了咱家上次投资河豚火锅店的事了?赚了归老板,亏了归阎王!”
最终,偌大的厅堂,鸦雀无声。没人举手,没人应声,连那只常在杨大人脚边蹭饭的狗,今天都识相地躲进了柴房。
杨建勋仰天长叹:“怪哉!明明是送钱上门,怎么一个个比躲瘟疫还利索?难道……是我太聪明,而他们都太蠢?还是皇上太理想,而这个世界太清醒?”
他喃喃自语:“或许……真正糊涂的,不是皇上,是我这个以为人人都想当包工头的尚书大人。”
杨建勋确实去过工地现场,但那阵仗,说白了就是“领导视察三件套”——下车、拍照、上车。叶小丰他们压根没打算跟他细讲什么施工秘诀,只领着他绕着工地转了一圈,还特意避开了关键工序,搞得杨尚书像极了逛动物园的大爷:看是看了,但全是走马观花,连个螺丝钉怎么拧的都没搞明白。
他站在泥地里,官靴沾满黄泥,心里却美滋滋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全局,结果回到府中左思右想,愣是没参透其中门道。这就好比你去吃火锅,光看别人涮肉,却不告诉你汤底是祖传秘方,你还真以为自己学会了?
眼看计划落空,杨建勋不甘心啊!堂堂工部尚书,被一个小小郎中抢了风头,皇上见都不通报一声,直接面圣献策,这不是打脸是什么?不行,得反击!
他灵机一动:“既然叶小丰爱出风头,那就让他出个够!这事我就强行推给他,说什么‘本官也请不到承包队’,到时候他要是搞不定,岂不是自取其辱?连我杨尚书都搞不定的事,你一个芝麻官还想搞定?做梦!”
可刚得意两秒,他就猛地拍脑门:“哎哟喂!我咋傻了?我自己亲口说了也能请承包队……这不等于给自己挖了个坑,还顺手递了把铁锹?”
顿时冷汗直流,仿佛看见自己未来在朝堂上被群臣围观嘲笑的画面:“听说了吗?杨尚书连个包工头都请不动,还不如人家叶郎中!”想到这里,他一个激灵,赶紧改口:“罢了罢了,还是让叶小丰去谈吧,功劳算他的,只要别砸我手里就行。”
于是,叶小丰拿着杨尚书亲笔批条(字迹颤抖,疑似悔恨),再次携手张德才,踏入皇宫大殿。
皇上一见二人,龙颜大悦,笑容灿烂得像是刚中了彩票:“哎呀!两位爱卿来了!尤其是叶爱卿啊,你们那个‘承包队’模式简直绝了!一千套房,五万两押金,三万两预售款,钱哗哗地进国库,朕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顿了顿,皇帝竖起大拇指:“特别是收押金这个点子,妙!还有杨尚书提的那个预售款方案,也很有前瞻性嘛!看来你们君臣一心,团结协作,真是朝廷之福啊!”
叶小丰一听,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升天”:“啥?预售款是杨大人想出来的?”
“那是当然!”皇上一脸欣慰,“杨爱卿亲自向朕奏报的,说是他灵光一闪,命你执行的。嗯,这种大局观,值得表彰!”
叶小丰正要开口澄清,张德才眼疾手快,一个眼神甩过来——那是种混合着“做人留一线”和“别拆台”的复杂信号,堪比宫廷版摩斯密码。
叶小丰懂了:上次咱们跳过杨尚书直接汇报,确实有点不地道,这次就让他蹭个功劳吧,反正也不掉块肉。
但他心里的小算盘却噼里啪啦响了起来:“哼,幸好第一次没找他!要是当初乖乖递折子经他手,现在怕不是连我姓叶都要改成姓杨了!整个项目都得叫‘杨建勋惠民安居工程’!”
不行,不能忍!你贪功是吧?行啊,我给你加戏!
只见叶小丰微微一笑,恭敬问道:“皇上英明。不过,不知杨大人可曾提及——那‘营缮清吏司实行项目承包制’的构想,也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皇上一愣,随即果断摇头:“这怎么可能!这明明是你当日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朕记得清清楚楚,你还拿了个小本本,上面画了好多箭头和表格,跟打仗布阵似的。”
叶小丰心中叹气:我都提醒到这份上了,您咋还懵着呢?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任下属了,这是选择性失忆加被动洗脑啊!
他默默得出结论:难怪这么多年梅立忻拿捏您如捏软柿子,合着您这不是糊涂,是自带“滤功镜”——所有功劳自动归忠臣,所有创意自动变集体智慧。
这一刻,叶小丰忽然觉得,做官也不能光靠聪明,还得学会“如何在一个总把别人功劳记错的皇帝面前,既保住脑袋,又悄悄闷声发大财”。
而远在工部的杨建勋,正对着铜镜练习接受嘉奖时的谦逊微笑,嘴里喃喃:“此计甚妙……等叶小丰失败,本官再出手力挽狂澜,届时救星人设稳了,名利双收……”
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剧本早已被叶小丰悄悄改写,标题就叫——《论一个背锅侠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工具人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