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化学博士穿越人生 第249章:小丰题字

小说:化学博士穿越人生  作者:鸣麟  回目录  举报

第249章小丰题字

晨光微熹,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凌州城南的馨雅书院。青瓦白墙间,桂香浮动,书声未起,却已氤氲出一派文脉绵长的气息。叶小丰踏着石板小径而来,衣袂轻扬,眉宇间既有少年得志的从容,又藏着一丝离别的凝重——明日,他便要启程赴京,踏上仕途新程。

临行前,他执意再拜恩师。这不仅是一份礼数,更是一种心绪的归位。在这个功名即身份的时代,一举成名天下知,世人目光如炬,言行皆成风向。而叶小丰深知,真正的风骨,不在金榜题名那一刻的喧嚣,而在饮水思源的静默之中。

孔山长正在院中修剪一株老梅,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叶小丰,眼中顿时泛起欣慰的光。“你来了。”他放下剪刀,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笑意温厚,“就知道你要走之前,定会来这一趟。”

“老师在上,弟子岂敢不告而别?”叶小丰躬身深揖,动作沉稳而不失敬意。

两人落座于书房之内,窗外竹影婆娑,室内墨香淡淡。孔山长端起茶盏,感慨道:“自你高中状元以来,这书院门槛几乎被踏平了。各路乡绅、官宦人家纷纷登门,求我收徒引荐,连带着叶长林夫子也成了‘香饽饽’。你说说,这是喜事还是烦心事?”

叶小丰轻笑:“学生明白,这是‘甜蜜的烦恼’。若非老师德高望重,谁能引来这般追捧?不过依我看,老师不妨择一二良材,延续薪火,也算不负众望。”

孔山长摆手笑道:“罢了罢了,年岁不饶人。再说,你能有今日成就,靠的是天资卓绝、勤勉不辍,我们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倒是叶老夫子尚有余力,或可再带几个学生。”

“老师太过谦了。”叶小丰正色道,“若无您当年悉心点拨,谆谆教诲,纵有天赋,也不过是璞玉蒙尘。儒学之道,贵在传承,而您正是那执灯引路之人。过去种种,皆因书院栽培;今日荣光,亦属师门共耀。”

话音未落,门外忽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如钟振林樾:“哈哈哈!好一个‘师门共耀’!这话该刻在墙上才是!”

二人转头望去,只见赵富源总山长负手而入,锦袍玉带,神采奕奕。他一双炯目落在叶小丰身上,满是赞许:“新科状元亲临我院,真是蓬荜生辉啊!孔兄,你不介意我这个老头子也来凑个热闹吧?”

叶小丰连忙起身行礼:“晚生叶小丰,参见赵总山长。”

“免礼免礼!”赵富源摆手大笑,“说起来,你还记得当年知府大人考你《儒行》篇那段吗?‘儒有一亩之宫……’你脱口接上:‘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那一瞬,我就知道,此子必非凡品!”

叶小丰微微一怔,那场景早已模糊于记忆深处,却不料赵富源竟记得如此清晰,仿佛亲历昨日。他不禁动容:“那是年少轻狂,侥幸应对,哪谈得上什么非凡。”

“轻狂?哈哈!”赵富源抚掌而笑,“真正成大事者,谁不曾年少锋芒?正是这份锐气,才让你敢于叩开孔山长的门扉,才有了今日的锦绣文章!没有当初那一股劲儿,哪来的如今这一身光华?”

一番言语,既是褒奖,也是洞察。叶小丰心中微动,正欲回应,却听赵富源话锋一转:“状元郎,今日我来,实有一事相托。”

“请讲。”

“你是我馨雅书院百年来第一位状元,意义非凡。我想召集全院学子,设一场‘励志讲筵’,请你登台讲学,分享治学心得,激励后进。让他们知道,状元并非天生,而是由寒窗灯火、笔耕不辍堆砌而成。此举功德无量,亦为书院立下一座精神丰碑。”

叶小丰心头一热,本欲应允,可念头稍转,脑海中浮现出梅家暗流涌动的身影,那些尚未揭开的阴谋如阴云压境。他知道,越是万众瞩目之时,越容易成为箭靶。公开露面、聚众讲学,极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略作沉吟,他拱手道:“赵总山长厚爱,学生感激涕零。然明日即启程返京,事务繁杂,时限紧迫,实在难以抽身。此等荣耀之事,不如留待他日归乡之时,再为书院尽绵薄之力,如何?”

赵富源与孔山长相视一眼,虽有遗憾,却也理解地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消息早已如春风传遍书院。听说状元郎亲至,又有讲学盛举,不少先生携弟子纷纷赶来。有的悄悄趴在窗棂外侧耳倾听,有的挤在门口探头张望,更有年轻学子捧着纸笔,只盼能得一句箴言、半幅墨宝。

见此情景,赵富源灵机一动,笑道:“既然讲学暂且搁置,不如换一种方式留下印记?小丰啊,你书法清峻挺拔,颇有晋唐遗风。不如为你母校题写一幅匾额,也好让后来者铭记:这书院,曾走出一位状元!”

孔山长眼睛一亮:“妙哉!就题在明伦堂前的正厅之上!”

叶小丰略一思索,欣然应允:“既是师门所请,学生岂敢推辞?”

当下有人迅速备来文房四宝,紫檀案上铺开一幅素绢。叶小丰挽袖研墨,提笔蘸饱,略一凝神,挥毫写下四个大字:

**“志在圣贤”**

笔力遒劲,气韵贯通,似有浩然之气奔涌纸上。众人屏息观赏,无不赞叹。赵富源击节称赏:“好一个‘志在圣贤’!不止是读书人的追求,更是立身之本!”

叶小丰放下笔,望着那四字久久不语。他知道,这不是炫耀,而是一种承诺——对恩师的回报,对书院的反哺,更是对自己初心的提醒。

阳光穿过窗棂,洒在墨迹未干的宣纸上,熠熠生辉。这一刻,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点。

而那四个字,也将长久地悬挂在馨雅书院的心脏之地,见证一代又一代学子,踏着他的足迹,走向属于他们的远方。

赵总山长眼中掠过一丝惋惜,却并未强求,只是轻轻一叹,语气温和而诚恳:“说来也是我们书院疏忽了,未能早些与你商议此事。不过无妨,今日虽未成,来日方长——下次你回凌州,务必要成全这群孩子们的心愿啊。”

叶小丰闻言,目光温和地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热切的脸庞,嘴角扬起一抹真诚的笑意,点头应道:“赵先生放心,这话我记下了,定不负所托。”

话音未落,忽闻院外传来一声清亮的呼喊:“状元公!可否赐墨宝一副?为我等学子提气鼓劲!”声音稚嫩却饱含敬意,仿佛一道春风拂过庭院。

赵总山长听罢,朗声大笑,眼中精光闪动,转向叶小丰道:“你瞧,众望所归,盛情难却啊!这可是莘莘学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岂能推辞?”他语气虽轻,却暗含期待,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叶小丰微微一笑,略作沉吟,随即坦然起身:“既然如此,那我就献丑了。若字中有半分激励之功,也算不虚此行。”

话音刚落,一名书生模样的学生已快步上前,双手捧上文房四宝——端砚泛墨光,宣纸如雪铺展,狼毫笔尖微颤,似也感知到即将落下的千钧之力。四周顿时鸦雀无声,连风都仿佛屏住了呼吸。

叶小丰凝神静气,执笔蘸墨,手腕微顿,继而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般写下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笔走龙蛇,气势如虹。行草之间,既有魏晋风骨,又蕴唐楷筋骨,墨迹酣畅淋漓,力透纸背。每一笔都似刀刻斧凿,却又灵动飞扬,仿佛将千年豪情尽数倾注于尺素之上。

此联原出自明末抗清名将金声之手,慷慨激昂,寓意深远。然而在这时代,无人知晓其来历。众人只当是叶小丰即兴挥就,心中震撼更甚。一时之间,全场寂静如夜,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两位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皆为士子耳熟能详的励志传奇。此刻被巧妙融于一体,既显学识渊博,又寓意志坚韧,堪称劝学励行之绝唱。

赵总山长反复品读,口中喃喃:“墨宝!真乃墨宝也!”他轻抚胡须,眼中泛起晶莹,“如此佳作,岂能私藏?必须悬挂于讲堂正壁,让后世学子日日瞻仰,铭刻于心!”

不久,那副对联便高悬于馨雅书院最显赫之处——明德堂正中梁下。红绸揭幕那一刻,无数师生驻足仰望,有人低声诵读,有人眼眶微红,更有年轻学子握拳立誓:“他日若能成才,必不负此联所寄!”

而叶小丰并未止步于此。临行前,他悄然取出一千两银票,交予赵山长,言辞谦逊:“一点心意,聊表寸衷。愿设‘小丰奖学金’,专资奖励勤勉向学、品行卓异之士。望诸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消息传出,满城震动。百姓纷纷称颂:“状元郎不仅才高八斗,更是仁心济世!”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皆传其善举。有人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有人言其德比古贤,更有孩童以他为榜样,日夜苦读。

自此,叶小丰的名字不再只是一个功名的象征,而是化作一座精神灯塔,在凌州大地熠熠生辉。他的言行举止,皆成佳话;他的每一次出现,都被视作一场文化的盛宴。

人们开始相信:真正的英雄,并非仅凭一纸金榜名动天下,而是以才学立身,以仁德润世。而叶小丰,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一段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化学博士穿越人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