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批重症患者终于退烧了。苏云锦累得几乎站不稳,却还是坚持为最后一个病人诊脉。
夫人,您歇会儿吧。李铁柱端来一碗热粥,眼中满是担忧。
苏云锦摇摇头,强撑着站起身:还有很多人等着
话音未落,她的身子突然一晃,眼前一黑,向后倒去。李墨白一个箭步冲上前,及时接住了她。
云锦!他惊恐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却发现她只是累得睡着了。看着她憔悴的面容,李墨白心如刀绞,轻轻将她抱起,走向临时搭建的休息处。
就在这时,寺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李墨白抬头望去,只见晨曦中,无数百姓自发地聚集在慈恩寺外,有人提着装满食物的篮子,有人抱着干净的衣物,更有人捧着刚采摘的草药。
大人!一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李墨白的眼眶湿润了。他低头看看怀中熟睡的妻子,再看看眼前这些朴实的百姓,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希望,就像这初升的朝阳,终于穿透了笼罩江宁多日的阴霾。而点燃这希望之火的,正是那位柔弱却无比坚强的女子——苏云锦。
清晨的慈恩寺外,几个妇人缩在墙角窃窃私语。
听说知府夫人开的药能治病?
谁知道呢,昨儿个李铁柱他娘不是喝了吗?
我亲眼看见的,那老婆子今早都能下地走动了!
正说着,李铁柱搀着老母亲从寺里走出来。老太太虽然脚步蹒跚,但面色已经好了许多。
大娘,您真好了?一个年轻媳妇壮着胆子问道。
老太太咧开没牙的嘴笑了:多亏夫人给的药,苦是苦了点,可管用啊!
消息像春风一样传开。午时不到,寺外排起了长队。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男子犹豫地问守卫:官爷,真能治病?
守卫擦了擦额头的汗:我家婆娘昨儿喝了药,今早烧就退了。你要不信,看看那边——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几个已经退烧的病患正在帮忙分药。
大家听好了!苏云锦站在台阶上,对志愿者们讲解,病患要按轻重分开安置。重病的住西厢,轻症的住东厢。每人一张草席,间隔要够三步远。
她拿起一块白布示范:照顾病人前,要用醋水洗手,戴上这样的面巾。病人的衣物要单独煮过。
李铁柱挠着头问:夫人,为啥要撒石灰啊?
生石灰能杀秽气。苏云锦耐心解释,特别是茅厕周边,每天早晚各撒一次。记住了吗?
记住了!众人齐声应答。
深夜的药房里,苏云锦对着药方皱眉沉思。小丫鬟翠儿端着茶进来:夫人,您都忙了一天了,歇会儿吧。
翠儿,你来得正好。苏云锦指着药方,我发现老人和孩子喝这个方子容易腹泻,得加些甘草调和药性。
正说着,李墨白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古籍:云锦,我找到《伤寒杂病论》里类似的记载,或许对你有用。
夫妻二人头碰头研究到三更天,终于敲定了改良方案。
府衙大堂上,李墨白正在训话:周师爷,药材采购进展如何?
回大人,已经购得生石膏五百斤,黄连三百两...
不够!李墨白拍案而起,再拨三千两银子,派人去邻县采购!王捕头,加强巡逻,发现哄抬药价的,一律严惩!
娘!娘!八岁的小柱子蹦跳着跑进病房,我能吃饭了!不发烧了!
他娘一把抱住孩子,泪如雨下:多谢夫人救命之恩!
苏云锦摸摸孩子的头:再喝三天药巩固一下。小柱子真勇敢,是第一个康复的孩子呢!
活菩萨来啦!集市上,小贩们见到苏云锦的轿子,纷纷跪地磕头。
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捧着一篮鸡蛋:夫人,自家养的,补补身子...
苏云锦连忙搀扶:老人家使不得,留着给孙子吃吧。
要不是夫人,我孙子早没命了!老人执意要送,您就是活菩萨转世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