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第461章 荒原上那口锅,谁点的?

灶膛里的火苗轰地窜高,把窗纸映得通红时,陆言正裹着军大衣打激灵。

后槽牙刚咬响,院外拍门声已经砸得门框嗡嗡响,混着小芳带着哭腔的喊:陆哥!

陆哥!

您快看看系统——

风卷着沙粒往门缝里钻,陆言鞋都没系好就冲过去拔门闩。

门一开,冷风裹着小芳扑进来,她鬓角沾着霜花,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系统截图,指尖抖得像筛糠:三点零七分监测到异常!

西北那块儿的火运值疯涨,您看!

陆言接过手机,屏幕亮度刺得他眯眼。

热力图上原本暗黄的光点正往上窜数字,89、90、91——燃料备注里动物干粪+耐旱灌木几个字扎得他心口发烫。别急,慢慢说。他压着嗓子安抚,余光瞥见阿勇从西屋跑出来,军靴踩得青砖咚咚响。

没、没人报名建分会!小芳抽了抽鼻子,冻红的鼻尖一翕一合,灰料申请记录是空的,可那火的燃烧节奏......她戳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三燃三歇,跟咱们教各分店的共鸣灶分毫不差!

阿勇已经抄起桌上的老款地图册,粗粝的手指在甘肃区域抹开:民勤,治沙前线。

上个月李叔说那边有临时工棚,我记着呢。他抬头时眉峰拧成刀,要不是偷学,难不成是...

偷学烧不出这火候。陆言突然打断,拇指摩挲着手机壳上福来居的旧铜扣。

系统提示音还在滴滴响,他能听见自己心跳比火苗还急——爷爷说过火脉认灰认心,灰是灶膛里未冷的柴烬,心是守灶人熬汤时的热乎劲儿。这火有主,就是没走咱们的路子。

李叔不知什么时候裹着旧棉袄挤进来,烟袋锅子在手里转:咱教的共鸣灶得用青石板垫底,配槐木风箱,那地儿连棵树都难见......他话没说完,小雪举着摄像机冲进来,镜头盖还挂在手腕上晃。

我联系上甘肃台的老张了!她喘得胸脯起伏,他说民勤那边昨天刚传回段素材,您看——

电视机啪地亮起雪花点,陆言赶紧扒拉桌上的茶缸腾地方。

画面跳出来时,所有人都凑到了跟前:风沙卷着铁皮桶,几个穿工装的汉子裹着军大衣,脸上的皴裂比戈壁的纹路还深。

铁皮桶里滚着羊骨和野菜,汤沫子扑腾着撞锅盖,热气从缝隙里窜出来,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里凝成白练。

前阵子看了《竹火记》纪录片。领头的汉子抹了把脸,胡子上沾着冰碴子,俺们治沙队二十多号人,夜里冻得睡不着,就合计着生个灶。

没好锅,拿废铁皮焊了个;没好柴,捡骆驼粪晒成块儿。

可这火一烧......他突然笑了,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锅里的汤咕嘟着,人围一块儿暖手,比看那电视里的火苗子,热多了!

画面里,有人往灶里添了把沙枣枝,火星子噼啪炸响,映得汉子们眼尾发亮。

陆言喉结动了动,摸出兜里的《火亲录》。

空白页上还留着下午写的火不分南北,此刻笔尖落下去,墨迹晕开:火种无主,只认归途。

他们用的骆驼粪得晒足七七四十九天。苏清欢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的安神茶早凉了,我爷爷说过,戈壁滩的干粪火气最纯......她声音轻得像飘在汤上的油花,突然顿住。

陆言顺着她的目光看回电视——画面里,铁皮桶底下垫着块黑黢黢的东西,被风沙吹得露了半角。

他刚要凑近看,系统提示音又炸响,热力图上民勤的光点噌地窜成橘红,周围还冒出几个小光点,像星星落进了沙海。

陆哥!阿勇突然拍桌子,新光点在宁夏!是枸杞烘干灶!

小芳已经趴在桌上记数据,睫毛上的霜花化了,滴在+127的数字旁:这波火运值涨得跟潮水似的......

李叔吧嗒着烟袋,火星子在暗夜里明灭:合着咱教的是法子,人家心里头早有团火呢。

陆言没说话。

他望着窗外,灶膛的光映在玻璃上,把那些跳动的热力点都揉成了暖黄的雾。

爷爷的话突然浮上来:火这东西,你给它搭个灶,它能暖一条街;你给它留条缝,它能烧红半片天。

苏清欢的手指轻轻碰了碰他手背。

他转头,见她盯着电视画面,眼尾微挑——像极了那年她穿月白旗袍切药膳时的模样。怎么了?他轻声问。

她没回答,只是抬手指向屏幕。

陆言顺着看过去,铁皮桶底下垫着的东西被风掀开一角,露出半截——像是块烧得焦黑的陶片,纹路有些眼熟。

后半夜的风突然大了,吹得院外的老槐树沙沙响。

热力图上的光点还在涨,像撒在宣纸上的墨,正顺着黄河故道,往京市方向,缓缓洇开。

后半夜的风裹着沙粒拍在玻璃上,苏清欢的指尖还停在电视屏幕前。

画面里铁皮桶下垫着的沙枣枝被风掀开一角,暗红枝桠上的细刺在镜头里泛着微光。

她忽然轻声道:“他们锅底垫的,是沙枣枝——性温,理气,治胃寒。这搭配……像谁的方子?”

陆言正把《火亲录》往怀里拢,闻言手指一松,羊皮封面“啪”地砸在茶案上。

他凑到电视前,眯眼盯着那截枝桠,记忆突然被扯回三年前——当时他在“民间灶火论坛”回了个帖子,楼主问西北苦寒无鲜蔬如何暖胃,他随手写:“若无鲜蔬,可用沙枣枝代柴,火气入汤,亦可暖中。”

“好家伙!”陆言突然拍着大腿笑出声,惊得阿勇手里的搪瓷缸差点砸了脚,“我一句闲话,让人当了‘圣旨’!”他掏出手机狂翻相册,找出三年前的发帖截图,屏幕蓝光映得眼眶发亮,“你瞧这日期,1987年霜降那天发的,那楼主ID叫‘治沙小马’,说不定就是画面里缺门牙的汉子!”

小芳的手机突然“叮咚”炸响,火亲群99+消息涌进来。

她冻得通红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点击,抬头时眼睛亮得像点了盏灯:“山西的老周说要寄两车耐烧炭!江南的阿婆问有没有防风灶帘的尺寸,说她绣的蓝印花布最挡风!”

李叔的烟袋锅子早灭了,此刻正扒着小芳肩膀看手机:“咱胡同口修自行车的王师傅说要捐旧铁皮!我那仓库里还囤着半车煤炉铁皮,明儿一准拉来!”他转身冲阿勇挤眼,“大侄子,你那电焊机可得支棱起来,咱得焊个‘移动共鸣灶’模型,让西北的娃们拆了就能用!”

阿勇已经抄起桌上的卷尺,军靴在青砖上踩出闷响:“我这就去工具房翻角铁!那铁皮桶直径得量准了,戈壁风大,灶脚得加三角支撑……”他风风火火往外走,门框上挂的红辣椒串被带得直晃,“陆哥你等着,明儿晌午保准给你看模型!”

陆言望着一屋子忙活的人,喉结动了动。

窗外的老槐树还在沙沙响,可风里的沙粒似乎没那么扎脸了。

他摸出《火亲录》,蘸了蘸爷爷留下的松烟墨,笔尖悬在“火不分南北”那行字下,墨迹重重落下:“火运最野的地方,往往长出最硬的根。”

系统提示音突然连成串,小芳举着手机冲过来:“陆哥!新提示!【新火点持续稳定】【火脉热力图扩展至127个活跃节点】!”她屏幕上的热力图像被撒了把火星子,从民勤往四周炸开的光点连成线,沿着黄河故道蜿蜒向东,最前端的亮点离京市只剩三个节点。

陆言盯着那片跳动的橘红,忽然解下腰间的蓝布围裙。

苏清欢正给他续茶,见他走向抽屉,青瓷杯在茶盘上磕出轻响:“你翻什么?”

“个体户营业执照申请表。”陆言抽出泛黄的纸页,钢笔尖在“经营项目”一栏悬了三秒,突然重重写下六个字:“民间灶火孵化。”他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像当年爷爷第一次教他烧灶时,灶膛里窜起的那簇火苗,“清欢你说,咱这火……”他顿了顿,喉结滚动着笑出声,“还能再旺几回?”

苏清欢望着他发梢沾的灶灰,伸手替他拍了拍。

窗外新砌的灶膛里,火苗“轰”地窜高,暖黄的光漫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叠成两团跳动的暖。

恍惚间,她好像看见千里外的戈壁滩上,那口铁皮桶里的汤正“咕嘟”翻涌,火星子溅起来,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里,绽开一朵极小却极亮的花。

后半夜三点,小芳裹着陆言的军大衣缩在系统后台前。

屏幕上的热力图还在微微跳动,西北那颗最亮的光点像颗倔强的星子,每过三分钟就闪一下,仿佛在和京市的主灶呼应。

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正要关电脑,光点突然又闪了——比之前更亮,更稳。

她盯着那光点,忽然想起陆言下午说的话:“火这东西,你给它搭个灶,它能暖一条街;你给它留条缝,它能烧红半片天。”

窗外的天开始泛青,小芳搓了搓手,把军大衣裹得更紧些。

她盯着屏幕上那颗始终跳动的西北星火,忽然笑了——这火,怕是要烧到天亮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