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第384章 纸船还没化,新神像就送上门了!

陆言蹲在灶前添柴的手顿了顿。

晨雾里飘着新熬的小米粥香,他望着那两道西装裤脚往上看——左边是金丝眼镜,右边是油亮背头,两人怀里还捧着个红绸裹着的木盒,红绸穗子在风里晃得刺眼。

陆老板早啊。金丝眼镜先笑,右手虚扶木盒,我们是市文旅城市记忆工程专项组的,特意来给您送份礼。他指尖一挑红绸,露出木盒上烫金的民间饮食守护神字样,这尊铜像是局里特批立项,照着您平时掌勺的模样雕的,底座还刻了您名字呢。

打住!李叔拎着刚买的油条从胡同口窜过来,油纸上的油渍晕成小月亮,福来居是吃饭的地儿,不是供神仙的庙!他往门槛上一横,花格子汗衫被晨风吹得鼓起来,上回要收我们老灶台当文物,这回又要立人铜像?

我们老几位还没糊涂,这是要把陆小子当牌位供着赚门票吧?

陆言把柴火往灶膛里拨了拨,火星子噼啪窜起来。

他起身拍了拍围裙上的灰,眼睛却盯着那尊被红绸半掩的铜像——雕的是他叉腰颠勺的模样,连围裙上的面点子都刻得清楚,倒真下了功夫。李叔,您消消气。他笑着拽了拽老人胳膊,来者是客,先请进院喝口茶。

金丝眼镜和背头对视一眼,跟着进了院。

陆言转身往铜壶里续水,茉莉花茶在盖碗里浮浮沉沉。您二位这像,得花不少钱吧?他捏着茶夹递茶,眼尾扫过对方紧绷的嘴角,我就一做饭的,值得局里这么破费?

这...这是财政拨款的文化项目。背头端茶的手有点抖,茶水洒在西装裤上,主要是为了...为了传承民间饮食文化。

那要是我现在拿擀面杖砸了它,算破坏公物不?陆言突然弯腰从灶台底下抽出根枣木擀面杖,在掌心颠了颠。

晨光透过葡萄架落下来,在他眉骨投下阴影,您说这像叫守护神,可我们胡同里的守护神,是张奶奶给邻居留的热汤面,是清欢她爷爷半夜起来给发烧孩子熬的姜茶。他用擀面杖敲了敲自己心口,是人心头那团火,不是铜疙瘩。

陆老板您别激动!金丝眼镜额头冒了细汗,伸手要去扶木盒,被苏清欢轻轻拦住。

她刚从济仁堂过来,蓝布衫上还沾着点中药香,说话时眼尾微挑,声音却软得像春茶:真正的守护神不该站着,该蹲在灶前——您看陆言哥这膝盖,去年为了给李叔熬病号粥,在灶前蹲了半宿,裤子都磨破了。她指了指陆言裤腿上那道洗得发白的补丁,铜像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对吧?

背头喉结动了动,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小芳不知什么时候凑到木盒边,推了推起雾的眼镜,指尖在底座摸了摸——那里有行极小的钢印编号。

她转身回屋翻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那是她专门记胡同里大小事务的,翻到最新一页时眼睛突然亮了:陆老板,我明儿去图书馆查财政公示!

傍晚收摊时,胡同口的公告栏哗啦响了声。

小芳踮脚贴了张纸,标题用红笔写得老大:一尊像,够修三十口灶。

底下是她连夜抄的财政项目明细——民间饮食守护神雕塑预算八万,而老旧社区厨房改造申请写着资金不足,暂缓。

李叔端着晚饭路过,海碗里的炸酱面拌得油亮:合着我们胡同里漏雨的灶台不修,倒要给活人立像?王奶奶拄着拐过来,指甲盖点着纸角:我家那口锅,熬了四十年粥,比这铜疙瘩金贵多了。连平时闷头做衣服的老裁缝都凑过来,针别在领口直晃:钱花在脸上,锅里还是凉的,要这虚头巴脑的干啥?

月亮爬上葡萄架时,阿勇蹲在院门口擦保安棍。

那尊铜像还搁在台阶上,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突然用棍尖戳了戳底座,抬头对陆言说:老板,明儿我开三轮。

陆言正给灶膛封最后把火,火星子映得他眼睛发亮。

他没说话,只拍了拍阿勇肩膀。

风掀起院角的布幡,福来居三个大字被吹得猎猎作响,远处传来街坊们收门板的声音,混着谁家孩子的笑声,像把火在胡同里烧得更旺了。

陆言的拇指在擀面杖上碾出一道浅痕。

葡萄叶筛下的光斑落在他眉峰,把眼底那丝冷意割得细碎——这商务车他熟,今早送铜像来的就是同款。

“陆老板。”油亮背头先跨进门槛,金丝眼镜跟在后头扶着公文包,两人额角都挂着薄汗,“局里领导听说您对雕塑有顾虑,特意派我们来……”

“顾虑?”陆言把擀面杖往八仙桌上一磕,震得茶碗跳了跳,“我顾虑的是您二位今早说的‘财政拨款’。”他歪头看向小芳,后者立刻举起笔记本晃了晃,封皮上“胡同账本”四个歪扭大字格外扎眼,“小芳查了,去年文化局给社区厨房换防漏瓦的预算,到现在还压着。”

金丝眼镜的喉结滚了两滚,公文包拉链“咔嗒”响了声,露出半截红绸——竟是今早那尊铜像的设计图。

“其实……这项目是有企业赞助的。”他声音低了下去,“宏盛集团听说要给您立像,主动承担了七成费用。”

“宏盛?”苏清欢突然开口,蓝布衫下摆沾着的陈皮末簌簌落进土里,“上周他们派人来谈收购福来居,被陆言哥婉拒了。”她指尖绕着辫梢,眼尾微挑的弧度里带着点锐,“合着谈不拢收购,就换个法子把人供起来当活招牌?”

院外传来“哐当”一声,阿勇扛着保安棍大步跨进来,帽檐压得低低的:“老板,我刚去车棚看了,那车后厢有宏盛的logo。”他拍了拍腰间的对讲机,“我让底下人盯着呢,跑不了。”

陆言突然笑了,笑得前仰后合,惊得葡萄架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他抄起桌上的搪瓷缸灌了口凉茶,指节敲着桌沿:“行啊,既然这铜像是企业赞助的,那我替它找个好去处。”他冲阿勇抬了抬下巴,“把它拉到文化局门口,不砸不还,就往台阶上一摆。”

“摆着干啥?”李叔拎着刚买的芝麻酱从巷口探进头来,“难不成要供着?”

“供?”陆言弯腰拍了拍铜像底座,铜质凉意透过掌心渗进来,“我给它立块木牌,写‘此神暂未认主,诚招烧火工一名,月薪三十六,包吃住’。”他直起腰时,晨光正落在他围裙上的面点子上,“让那些想当神的,先尝尝蹲灶膛前呛眼泪的滋味。”

阿勇的眼睛亮了,把保安棍往肩头一扛:“我这就叫俩兄弟抬三轮去!”他转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得小芳的笔记本哗啦翻页,正好停在“社区厨房改造预算”那页。

下午三点,文化局门口的梧桐树下围了一圈人。

阿勇把三轮停在台阶正中央,铜像被红绸半裹着,木牌插在底座旁,毛笔字还带着墨香。

“三十六块够买半袋富强粉呢!”卖冰棍的王婶踮脚看木牌,“我家那口子退休前在国营食堂烧火,要不我帮着问问?”

“婶子,我这正拍呢!”小雪举着摄像机挤进来,镜头扫过木牌时故意晃了晃,“陆老板说了,烧火工得会挑蜂窝煤,会看火候,会给街坊留碗热汤——铜疙瘩要是能学会,这神位它坐得。”她转身对准台阶上的铜像,镜头突然一转,对准了福来居的方向。

当晚,福来居的煤炉还没封。

陆言蹲在灶前捅炉灰,火星子“噼啪”炸在他鼻尖,苏清欢举着蒲扇给他扇风,蓝布衫被风吹得鼓起来:“你看小雪刚发的样片。”她递过摄像机,屏幕里先闪过铜像冷硬的脸,接着切到福来居后厨——陆言蹲在地上掏炉灰,被烟呛得眯起眼;苏清欢半夜给胃病的张奶奶熬小米粥,药罐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小芳趴在桌上对账本,眼皮直打架,手指还勾着根没吃完的油条。

最后画面是陈伯的手——掌心的烫疤像朵褐色的花,正往灶里添柴。

旁白是小雪的声音,带着点哽咽:“他们不立像,不刻碑,可每道疤里都藏着热汤的香,每声咳嗽里都裹着粥的暖。这样的人,才配当神。”

陆言摸出裤兜里的系统面板,食运值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蹿。

他刚要关面板,系统突然震动:“检测到‘去神化信仰’,解锁特殊技能‘无名薪火’——主灶可感应匿名贡献者的情绪共鸣。”他抬头,正撞进苏清欢的眼睛,对方眼里也亮着和灶火一样的光。

后半夜,阿勇的电话打进来:“老板,铜像被人悄悄搬走了。我瞅着像是宏盛的车,没敢追,怕打草惊蛇。”

“搬就搬吧。”陆言裹着外套走到院门口,月光把青石板照得发白,他蹲下身,指尖蹭过台阶上的铜锈印子,“小芳,明儿去刻块新碑。”

“刻啥?”小芳抱着账本从屋里探出头,眼镜片上还沾着墨迹。

“青石的,无字。”陆言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口锅的轮廓,“就刻这个。”他摸着粗糙的石面,声音轻得像风,“神位空着,才装得下千千万万个烧火的人。”

清晨的雾还没散,小芳端着豆浆从厨房出来,突然“咦”了一声。

她举着张皱巴巴的通知往屋里跑,纸角被露水洇得发皱:“陆哥!市税务局发了通知,说要派专员来核查……”

陆言正在给新碑刷清漆,刷子“啪”地掉在地上。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听见苏清欢在身后轻声问:“又是麻烦?”

“怕啥。”他弯腰捡起刷子,漆刷在石面上拉出一道亮痕,“福来居的灶火,从来没怕过风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