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第357章 锣一响,咱就得给新灶添把柴!

铜锣第三响时,陆言已经踩着青石板往西巷跑了。

裤脚带起的风掀翻了窗台上的醋坛子,酸味还没散透,他就看见陈家院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灯穗子上沾着新剪的“囍”字,门楣上歪歪扭扭贴着张红纸,是陈爷爷颤巍巍写的“曾孙满月”。

“陆小子!”院里传来陈爷爷的大嗓门,裹着粥香撞出来,“可算把你盼来了!”

陆言跨进门槛就被拽到灶台边。

陈奶奶正往陶锅里搅米糊,米香混着红枣甜,在灶火上滚成一团雾。

那口陶锅他认得——是“灶盟”去年给老手艺人们发的传习灶,锅底还留着他亲手刻的“福来居制”。

“当年你爷爷用这口锅给我闺女熬鱼汤,今儿我用它给重孙子熬第一口米糊。”陈爷爷攥着他手腕往锅边带,布满老年斑的手劲儿大得惊人,“你得给我当这个‘灶证人’——等孩子会说话了,我要告诉他,这口锅熬的不只是饭,是胡同里传了三代的热乎气儿。”

陆言喉咙发紧。

他望着陶锅沿上斑驳的茶渍,突然想起三天前直播里陈爷爷举着旧菜单掉眼泪的模样。

那时候老头说“谷雨的鱼最鲜”,现在他说“锅在,味儿就断不了”。

“成。”他应得利落,从围裙兜里摸出刻刀,“我给您在陶牌背面刻个‘传’字。”

刀锋落下时,院里突然静了。

陈奶奶停了搅粥的手,几个凑过来看热闹的小娃娃也闭了嘴。

刻刀刮过陶土的沙沙声里,陆言听见自己心跳——这哪是刻字,是往每个老手艺人心窝里钉秤砣。

“从今儿起,”他直起腰,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分,“胡同里每个新生儿满月,福来居免费送一套‘传习灶’。锅、铲、火种坛,全齐。”

“啥?”刚端着茶盘进来的小芳手一抖,搪瓷杯“当啷”砸在八仙桌上,“陆哥您疯了?一套成本三十七块八,上个月统计有九十七户新生儿……”

“没疯。”陆言抄起桌上的茶喝了口,甜津津的是陈奶奶特意泡的桂圆茶,“咱不掏现钱,让‘味道专列’变‘嫁妆车’。”他转向跟着挤进来的小雪,后者正举着摄像机找角度,“雪姐,帮我联系外省那些报名加入灶盟的——东北的铁锅坊、广东的砂锅厂、新疆的铜壶匠人,每户捐一口小锅、一条围裙、一本《百姓味谱》手抄本,统一寄到北京。就说这是‘新生命的第一口灶’。”

小雪眼睛亮了:“我昨天刚收到甘肃老面馍师傅的私信,说想给京城娃娃送套陶瓮。这事儿我来!”她掏出小本本唰唰记,钢笔尖戳得纸页直响。

十天后,福来居后院堆成了山。

东北的铸铁锅带着“愿你吃得香”的刻字,广东的砂锅描着金灿灿的锦鲤,新疆的铜壶把手上缠着红绳——最上面那口四川土陶锅,锅底用指甲划着歪歪扭扭的字:“锅在人不慌”。

“陆哥你瞧!”小芳扒着纸箱子乐,“山西的醋坊还塞了瓶十年陈醋,说是给娃娃将来学做菜用的。”

陆言蹲在地上翻包裹,指尖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块磨得发亮的老榆木牌,背面用墨笔写着:“赠京城小灶主,盼你把锅烧得比我旺。”他抬头,正看见苏清欢抱着一摞药罐进来,月白旗袍下摆沾着星点药渍。

“我有个主意。”她把药罐搁在石桌上,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与其只送满月礼,不如做‘节气育苗计划’。每到节气,主灶师带学徒给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做顿应季饭。我查了《千金方》,春分适合养肝粥,夏至该熬解暑汤……成本不超过五毛,可老人们喝着,能想起家里人。”

她打开蓝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手写的方子,墨迹还带着薄荷香。

陆言凑近看,见她在“春分养肝粥”旁边画了朵小菊花,突然就想起上个月李奶奶握着他的手掉眼泪:“我孙子在外地,好几年没喝上热粥了。”

“就这么办。”他拍板,“清欢负责配方子,阿勇带主灶师执行。”

阿勇正靠在院墙上擦保安帽,闻言直起腰:“得嘞。不过先说好——要是有人偷懒应付,我可不惯着。”

结果第三天就出了岔子。

春分那天,李叔端着粥碗来找陆言,碗底沉着没煮烂的薏米:“那小子熬粥时直看表,说赶时间去接孩子。”

陆言还没说话,阿勇已经扯着嗓子把主灶师们喊到了福来居大堂。

他搬来十碗热气腾腾的养肝粥,用红布蒙住众人眼睛:“今儿盲品。尝出哪碗是真心熬的,算过关。”

最先举手的是隔壁张婶家的小丫头,扎着羊角辫,举着勺子奶声奶气:“这碗最甜!我奶奶说,熬粥要搅三百下,手不能停。”

揭开红布时,那碗粥的主人是个十五岁的学徒,围裙上沾着饭粒:“我奶奶病了,我每天给她熬这个。”

阿勇把保安帽往桌上一扣:“瞧见没?灶火不看手艺深浅,看心里有没有人。”他扫过缩在角落的主灶师,对方脸涨得通红,当晚就搬了铺盖睡在灶房,说要“把这三百下搅明白”。

小雪的摄像机没闲着。

她拍陈家孩子摇摇晃晃摸锅铲,拍东北那户为外孙女搭的“传习小灶”,拍盲人徒弟闭着眼听油声——“滋啦”一声,他就知道油温到了六成。

最火的是那个四川大娘的采访。

镜头里她蹲在田埂上,身后是飘着炊烟的土灶:“我儿子在城里开饭馆,总说要标准化。可我觉得,锅是活的,得有人气。你瞧这锅底的黑,是我给孙子孙女熬了二十年粥蹭的——这哪儿是灰,是人心。”

视频上线当晚,评论区炸了。

“这才是中国的烟火气!”

“突然懂了我奶奶为啥总不让扔旧锅,原来里面全是故事。”

“求链接!我也想给老家的小侄子捐口锅。”

陆言盯着手机屏幕笑,手机突然震了——是阿勇发的消息:“西巷又敲锣了,陈爷爷说要带重孙子给你看新刻的‘传’字。”

他关了手机往外走。

夜风裹着远处的锣声荡过来,清清淡淡,却像根线,串起胡同里所有亮着灯的窗户。

走到陈家门口时,那锣声突然近了。

他抬头,正看见陈爷爷抱着裹红布的小娃娃站在台阶上,陶锅里的米糊还冒着热气,在月光下散成一片白雾。

“陆小子!”陈爷爷冲他招了招手,“来看看咱重孙子,他抓周时非得扒拉你刻的‘传’字陶牌呢。”

陆言笑着往院里走,鞋跟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

他知道,这锣声不只是给新生儿道喜——它敲醒了所有压在箱底的老锅,敲热了所有藏在岁月里的手艺,更敲开了一扇门。

门后面,是数不清的灶火,正等着被点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