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农国历山陛下(上)
古人云:“盈极反亏”,这是一条自然规律。一个人到了其事业和功名的鼎盛期,功成名就、一帆风顺后,就会走下坡路。人人如此、氏族如此,伏羲王朝也如此。伏羲氏带领着族人在宛丘定居后,日子越过越红火,食物充沛,人丁兴旺,村落连片,办公大楼巍峨壮观,功劳大大,政绩辉煌,伏羲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物极必反”,有盛就有衰。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也不知什么原因,伏羲王朝又被神农王朝继承了。
不过,神农开国者当上了华夏集团的首领后,似乎并沒有继承伏羲王朝的名号。也许是因为神农这一朝代功劳太大,后人有意将伏羲王朝终结,以他为历史新起点。于是,远古时期一个新的朝代又诞生了,这就是神农王朝。
神农王朝历代君主、根据考古人员考证,分别是伊百氏,连山氏,烈山氏,历山氏,神农氏。神农氏就是炎帝,这是考古界的共识;而“神农氏”就是神农王朝末代的那位君主。如此赘述一下,读者阅读起来就方便了。
伏羲王朝为什么被神农王朝继承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历史文献没有记载,但朝代已经变更,这是历史事实。
朝代变更这是天下大事,当时肯定是个多事之秋。
那时,伏羲王朝已经分化为重氏、该氏、修氏、熙氏“四大家族”,并掌握着四时令的祭祀大权,可谓人丁兴旺,各家族都位高权重,伏羲王朝应该是更加繁荣昌盛,无比强大。论势力,这一族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无与伦比。为什么却被另一王朝所代替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史记”没有记载,使人深思,也给远古历史遗留下一个很大的谜团。这个谜团使得伏羲王朝更加神秘。由于这个谜团,让许多后人、好事者,对伏羲王朝末期产生了各种猜测。
笔者也不例外,梦幻是:
1、因“四大家族”内部争权夺利、引发内讧,分化瓦解了伏羲王朝的实力,让伊百氏等人钻了空子,通过选举,“四大家族”落选了?
2、是伊百氏通过分化、瓦解“四大家族”,然后用武力各个击败而得到了权力?
3、是伊百氏与“四大家族”其中一部分联合、击败了另一部分而夺得了皇权?
4、是“四大家族”其中一族联合伊百氏,击败了本家族各方,还没来得及建国,就暴病而死,大权旁落到伊百氏手中?
总之,伏羲王朝又被神农王朝继承了,已经成为历史事实。都城继续利用宛丘城。
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刚开始是旺盛的、朝气蓬勃的。宛丘被神农王朝继承后,神农全体子民在新君主伊百氏陛下的带领下,也肯定如此。他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积极拓荒增田,种植五谷,发展农业;齐心协力、围剿兽类,获取更多食物;共同修建居室、建设美好家园,社会发展和子民生活越来越好。从古代史学家对这一朝代的称谓“神农”,可证实这一点。
“神农国”时代,农耕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从单纯依赖采集狩猎天赐为生,转入开垦荒野,种植五谷,依靠生产劳动、创造财物为生。子民有了住房,学会了耕田种植五谷,开渠灌溉农作物,户户有了简陋的住房和食物积蓄,基本解决了温饱。
又一新王朝的诞生,对人类进化产生了一个飞跃,从此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
“宛丘”圣都也在伊百氏、连山氏、烈山氏、历山氏四位君主的修复扩建下,更加巍巍壮观。
不过,前面说过,历史发展有盛就有衰,到了神农国末期、历山氏执政时,神农社稷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又开始不尽人意。按“史记”的说法是:“江河日下,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貌和神离,掣肘,各氏族自保,行事阳奉阴违,各打各的小算盘。外部,东夷集团经常入侵、骚扰神农,抢劫食物、财物。”照这种说法,神农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此时,历山陛下年事已高,大病缠身,病魔已经折磨的他肌黄面瘦,皮包骨头,每日只能躺在竹榻上。他已经好久没上朝理政了。
这天天气晴朗,气温不高不低,外面暖和,当沙漏(古时的计时器)漏到子时时,历山陛下便对御侍郎曰:“今日寡人感觉头脑清醒,精神见好,外面又暖和,传旨,寡人要上朝理政,让诸位大巫师、爱卿在巳时准时上朝。”
“喏!”御侍郎应声而去。
御侍郎走后,卧窒内,两位侍女开始忙活起来。有端水给陛下洗手凈脸的,有给陛下准备朝服的。外面,跟班差役也沒闲着。知道了陛下要上朝理政,也赶紧忙活起来。轿椅好久沒用了,上面布满了灰尘,于是乎有用麻布清洁椅面的,有检查椅杠绳索的,有整理自己衣冠的。
半个时辰后,历山陛下被御侍郎、侍女搀扶着走出卧室,坐到轿椅上。
“起驾!”御侍郎一声大喊。立刻四位力士缓缓把轿椅升高。
离开卧室,时间不长,历山陛下被抬到大殿前。
陛下被二位侍女搀扶着离开轿椅,缓缓进入殿堂,坐到大殿龙椅上。
龙椅高高在上,宽敞漂亮。表面装饰的很美,饰物用斑花虎皮,两边扶手用花鹿皮包裹,摆放在大殿的正中。
此时,沙漏已经漏到巳时,神农国的各位大巫师、股肱大臣、将军们便陆陆续续进入大殿内入坐。众位大巫师、股肱大臣、将军们看到历山陛下坐稳后,立刻站起,向陛下行跪拜礼。诸位异口同声齐呼:“恭喜陛下康复,永远身強力壮。”
历山陛下挥挥手,示意他们落座。
稍后,他环视一眼下面,看到座无空席,便知众位大巫师、爱卿已经到齐。于是干咳一声,道:“众位爱卿,寡人已经卧榻数月,无力了理朝政,让尔等多劳了。”话到这里,群臣中立即有一位回应:“尔等不辛苦,应该、应该!”
此人便是老臣重裔大巫师,他在朝廷中专职神事。重裔巫师五十多岁,身材高大,圆头大耳,鬓发已白,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历山陛下听后曰:“今日寡人感觉精神见好,身体有力,让侍郎把尔等召唤到大殿内,一是想念,二是挂念朝政,今日想了解一下神农国近期一些情况,然后与尔等想出计策,应对处理。尔等是国家的重臣,寡人的左膀右臂,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出现问题共商应对措施。”
“陛下为神农国日夜操劳,劳累成疾,是属下的楷模。”该裔氏首先谄媚道。他中上等身材,四方大臉,鼻高嘴阔,四肢粗壮,双目有神。在朝廷中专职财物。(相当于财政部长。)
“该裔氏大巫师说的对极了,陛下的确是为神农累垮身体的,是我等的榜样。”重裔氏不甘心落后,也立即赞美。
“两位大巫师都说的很对,虎力也是这样想的,我们下臣都要向陛下学习。”侍卫营兵总虎力又敷衍。他铁塔似的身材,虎背熊腰,浓发披肩,皮肤黑里透红,五官端庄。在朝廷中专职军队与防务之事。
“熙裔氏也要以陛下为楷模,对神农国忠心不二,全心全意的为子民着想,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为神农国振兴不辞劳累,尽心尽力。”他若比该裔氏矮点,瓜子脸型,不白不黑的皮肤,高鼻梁,大眼睛,双目炯炯。他在朝廷中专职收缴赋税。
历山陛下听了这些奉承话当然高兴,但他今日上朝不是为听这些阿谀之言来的,他是为念念不忘的国事而来的,高兴之后道:“众位爱卿,此时不是赞美寡人的时候,要抓紧时间商讨一下目前的国事。”
一提国事,诸位股肱便缄默不语了。
历山陛下见诸位缄口,不得不开口询问。
他道:“重裔爱卿,你是朝廷中的大巫师,专管朝廷神事一职,现在又身兼社稷平安,(相当于现今的公安部长)九黎王蚩尤三个月前有人弹劾他言语不忠,狂妄自大,轻视朝廷,扬言要改朝换代,有觊觎天子之位的嫌疑,现在表现怎样,此人老实不老实,有没有发现他图谋不轨之事?”
重裔氏是“四大家族”重氏的后裔,他这一族从伏羲王朝到神农王朝一直主管祭祀上天事宜,可以说是老牌的了。现在又兼职公安部长,就更加威风了。他平时与九黎部落蚩尤王交情深厚,沆瀣一气,大概是惜才之,多年来一直是蚩尤的奥援,听到历山陛下点名询问,更觉脸上光彩。于是赶紧调正坐姿,正襟危坐,马上给蚩尤辩解道:“陛下,此言非也。请陛下勿虑,是他狂妄之态惹人非议之言,并非如此,是众人对他的偏见也。”
“这就好,寡人心安了,涉及朝廷大事,重裔爱卿一定要加倍警惕,九黎王蚩尤不是等闲之辈,平时言谈孤芳自赏,桀骜不训,从言论揣测此人,他胸有大志,有野心,骨子里很刚強,又武功了得;但凡这种人都很可怕,不会安分守已,会觊觎帝王位;此人虽然现在没有和朝廷翻脸,直接对抗,但行事已经阳奉阴违,在九黎部落散布朝廷的流言飞语,与朝廷已经离心离德,对这种狡诈之人一定要严防。”
“陛下,蚩尤王的确武功了得,是一位武林高手,据臣覌察,他现在还没有反对陛下、反对朝廷,只是言语放荡,口无遮掩,惹人非议。据说,他苦练武功,是为了对付东夷人,防备夷人来侵犯、来抢劫财物的。”重裔氏又为蚩尤辩驳。
“但愿如此,”历山陛下听后道,“寡人还听细作禀报,此人依仗武功了得,骄横跋扈、欺強凌弱,目空一切,可有此事?”
“回禀陛下,老夫细想,此人是个烈性汉子,平时言语得罪人,是有点恃才傲物之态,谈不上骄横跋扈,更无觊觎天子之心,是他的仇人在嫉妒他,蛊惑人心,诽谤他、打压他,诬陷他。”
“蚩尤王果真如你所言、这就好了,寡人也不想九黎王会变为蟊贼,让朝廷动用军队去剿灭他,这样会浪费朝廷的人力财物,但其人不是忠厚人,言语诡谲、让寡人很不安心,爱卿对他还是要多费心,再派遣细作去九黎部落,暗中多加覌察监视,注意防范,一旦发现可疑,立刻禀报。”
“喏,敝臣记住了。”
陛下道完,然后又嘱咐该裔巫师:“该裔爱卿,你掌管神农财物,要和熙裔爱卿紧密配合,即时把赋税收缴齐全。国库空虚,要精打细算,减少开支。”
“喏,臣记住了,感谢陛下对敝臣的提醒。”
“东夷人又来侵犯我神农国没有?”陛下又问。
“回陛下,”该裔氏道,“上个月中旬,夷人曾经入侵过九黎部落的边缘和大湖的粟陆氏族、山沟里的尊卢氏族,因为还不到收获期,他们只是来探望五谷成熟没有,人来的不多,有六七十人,抢劫的食物不多,只掠夺了九黎部落的六头牛,二十只羊,粟陆氏族的八只羊,尊卢氏族的一头牛、五只羊。敝臣要求侍卫营的虎力将军派遣侍卫营二百士卒去保护他们,在半路上打死了他们三个人和九匹马。”
“夷人太嚣张了,屡次入侵、抢劫我神农国,气死寡人了,打死他们应该,咳……”历山陛下听后动怒了,一生气,痰上涌,咳嗽起来。御侍郎急忙给陛下捶背。
侍郎忙碌了一会儿,陛下恢复了常态,道:“熙裔爱卿,你是掌管朝廷赋税一职,收获将近,你要密切注意夷人动向,保护好乡民农耕收获,确保收获季节不被夷人抢劫,把国库仓储填满,到了冬天,开仓放粮,救济缺粮的混沌氏族、骊蓄氏族和昊英氏族,这几个氏族的兄弟们还笨拙,他们现在还不辨菽麦,对农耕不熟练,五谷收获甚微,一到冬天,便缺少食物、挨饿受冻,朝廷有了库存便可救济他们,让他们氏族别再饿死人。”
“陛下,单靠朝廷救济这不是长久之计,”熙裔巫师听后道,“要赶紧派遣神农子(农业技术员或农技师)去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农耕技巧,管理好种植好五谷,这才是根本之策。”
“熙裔氏言之有理,”重裔氏听后立刻赞成。
“陛下,臣也赞成熙裔氏之言,朝廷赶紧派遣多位神农子去帮助他们,教导他们,让他们快快学会种植五谷的本领,快快掌握生存的能力。”该裔氏也道。
历山陛下听了三位爱卿之言,道:“爱卿所言甚佳,但此时朝廷缺少神农子呀!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多增加些国库储蓄,到时开仓救济他们为好。”话说到这份上,各位大臣看在陛下体弱多病的情面上,也就不再反驳了。
历山陛下用茶水滋润一下口,然后道:“熙裔氏爱卿,你刚才之言提醒了寡人,现在朝廷急需神农子,但又缺少神农子,寡人想、朝廷要快快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人材。这个活很重要,关系到天下众人的吃穿大事,寡人想让爱卿你担当这事,为神农共同富裕多费些脑力体力,快快从各氏族中挑选一部分头脑聪明的人子,组成一群人,到田间去观察田地土质、五谷种植、灌溉、除草、禾苗管理技术,从中发现些见识,然后再商量、研究出一套综合经验。寡人听说‘姜’地出了一位神农子,他把‘姜’地搞的有声有色,你们也可以到‘姜’地去参观学习。此人很能干,不怕苦不怕累,夏天顶着烈日,冬天不畏严寒,在田地是举一反三地教授子民种植五谷的技巧。整天忙的不可开交。他带领着当地子民抢墒保墒,把农耕搞的禾苗旺盛,瓜果满地,五谷丰收。你们要去他那里向他学习,把他这些耕作五谷的经验学到手,你们也就变成神农子了。然后再把这些种植五谷的宝贵技术带到各部落、各氏族中,指导那里的子民,传授种植五谷的技巧,让其他各部落、各氏族种植得禾苗也能茁壮成长,五谷丰收。不知熙裔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这事确实很重要,”熙裔巫师听后道,“关系到天下万民的吃穿大事,但这种活应该由专管农事的火正负责,臣不想插手农耕之事,别招惹的火正祝融裔氏不悦,二人有了隔阂。”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