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巷陌深处烟火暖,金陵旧梦岁月 第一百四十三章:苏婉遗稿,绣绷上的历史

八十岁的陆明玥坐在临窗的梨花木书桌前,手里攥着支狼毫笔,笔尖悬在泛黄的宣纸上,迟迟未落。

桌案上堆着半尺高的手稿,最上面那张写着“烟火商经”四字,笔力已不复当年的锐利,却多了几分经岁月熬煮后的温润。书斋外传来熟悉的吆喝声——“老灶头面馆的阳春面,刚出锅嘞!”

陆明玥放下笔,望向窗外。街角那家面馆的招牌,红漆虽已斑驳,“老灶头”三个字却依旧醒目。掌柜是林昭的孙子,眉眼间竟有七分像当年那个守着祖传灶台、红着眼眶也要护着面锅的青年。

“奶奶,该添茶了。”曾孙陆砚端着紫砂壶进来,见她望着面馆出神,忍不住笑道,“又想起林爷爷啦?”

陆明玥接过茶盏,指尖划过温热的瓷壁,笑了:“想起他当年总说,煮面最忌火急。火太旺,面芯生,汤易浑;火太慢,面坨了,味也散了。”她看向案上的手稿,“就像这商道,当年陆家总想用猛火‘烧开’金陵的市场,结果呢?急功近利,反倒把自家的根基烧得只剩灰烬。”

那年漕帮倒台,皇商头衔被夺,陆家险些倾覆。是林昭托人送来的那包老面引子,让她悟透了最质朴的道理——面引子要靠老面养,生意要靠人心护。她从街头摆摊卖腌菜起步,守着“不缺斤少两、不欺老幼”的规矩,三十年才重攒起家业,却再未碰过“垄断”“勾结”的歪门邪道。

“您在《烟火商经》里写‘商道如面道’,底下的商号掌柜们都笑说,哪有把做生意比成煮面的?”陆砚翻着祖父留下的账本,上面记着当年陆家与漕帮勾结的每一笔黑账,如今成了书斋里的警示碑。

“他们不懂。”陆明玥拿起桌上的竹制面杖,这是林昭临终前送她的,杖身上刻着“火候”二字,“你看这揉面,力道重了,面筋断;轻了,面不筋道。就像与人合伙,太算计,伤了情分;太退让,亏了本分。得像林昭那样,揣着杆良心秤,秤面也秤心。”

正说着,面馆的小伙计跑了来,捧着个食盒:“陆奶奶,我爷爷让给您送碗阳春面,说今儿霜降,吃口热汤暖身子。”食盒里的面卧着颗荷包蛋,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热气氤氲中,竟与几十年前林昭在老灶头上煮的那碗一模一样。

陆明玥的眼眶有些发热。当年她站在陆家大宅的台阶上,看着林昭被漕帮的人按在面锅前,滚烫的面汤溅在他手背上,他却死死护着那锅面,吼着“这是街坊们吃了三代的味道,你们动不得”。那时她不懂,为何有人会为一碗面拼上性命。

直到后来,她在街头摆摊,看见穿粗布衣裳的老妪省下铜板,只为给孙儿买块她腌的萝卜干;看见拉黄包车的汉子,把汗湿的钱票递过来,笑着说“你家的腌菜配得上我这力气钱”。她才明白,林昭守的从来不是一碗面,是街坊邻里捧在手心的烟火气,是寻常日子里那点踏实的念想。

“把面端到书桌上来。”陆明玥对曾孙说,“我把最后一段补上。”

狼毫笔再次落在纸上,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所谓商道,不过是守着颗初心,在岁月里慢慢熬。就像老灶头的面,柴要实,火要匀,汤要熬足时辰,待人要存几分热肠。任他时代浪潮翻滚,守住这口热汤,便守住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窗外,夕阳把陆明玥的影子拉得很长,与面馆的幌子、飘落的梧桐叶叠在一起。食盒里的面汤还冒着热气,香气漫过书斋,漫过青石板巷,漫过流淌的秦淮河,像一段未完的旧梦,在金陵的烟火里,温柔了岁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巷陌深处烟火暖,金陵旧梦岁月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