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牛马被裁后回老家开景区 第八十四章 百家食坊初开张

经过数日施工,村委会前那片打谷场,已然焕然一新。

原本空旷的黄土地被平整夯实,铺上了一层泛着青光的防滑砖。场子中央,一座巨大的、由深褐色防腐木搭建的古风顶棚拔地而起,顶棚的四角呈优美的弧度微微翘起,犹如展翅的鸿雁,每个角上都悬挂着一串古朴的铜铃,清风拂过,便会发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声。棚下,数十套统一规格的厚重木质方桌与长条凳整齐排列,散发着原木独有的清香,桌面上还细心地刷上了一层透明的桐油,既防水又显出温润的光泽。顶棚的边缘,一圈由油纸包裹的暖黄色防水灯笼已经安装完毕,只待夜幕降临,便会点亮。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着打谷场边缘,一字排开的那八个标准化档口。每个档口都用清新的竹木结构搭建,上方统一悬挂着一块由老支书题写、再由老木匠精心雕刻的木质牌匾。牌匾的左上角,统一刻着一个由“云”字和一尾锦鲤抽象结合而成的“百家食坊”标识,而牌匾中央,则用苍劲有力的字体书写着各家的金字招牌——“王婶秘制烧鸡”、“陈四叔酥炸溪鱼”、“张嫂农家豆腐煲”、“周家手工凉粉”……

陈明与村委会商议后,特地将开业的日子,定在了客流量比较大的一个晴朗周六。

没有搞什么隆重的剪彩仪式,只是提前一天,通过在锦鲤池附近巡逻的志愿者、以及村里的民宿老板的口头宣传,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游客:我们村民自己家做的拿手菜,保证地道!”简单的预热,却精准地勾起了游客们最大的好奇心——在神秘的锦鲤池许完愿,再吃上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这趟旅行才算圆满。

周六,上午十一点刚过,第一缕炊烟便从各个档口袅袅升起,伴随着各种食材的香气,像一只无形的手,开始撩拨着过往游客的嗅觉和味蕾。

果不其然,随着中午用餐高峰的到来,从锦鲤池方向涌来的游客潮,在饥肠辘辘的驱使下,几乎是立刻就发现了这片新大陆。

“哇!这里什么时候搞了个这么漂亮的美食广场?”

“快看,有吃的!而且看起来好干净,好有特色!”

“走走走,饿死了,正好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人群像是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迅速向“百家食坊”汇聚。整洁的环境、古朴的风格、扑鼻的香气,瞬间征服了这些早已厌倦了景区标准化快餐的游客。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几十张餐桌便座无虚席。

紧接着,火爆的场面正式上演。

八个档口前,无一例外地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灶火熊熊燃烧,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食材下入油锅的滋滋声、村民们热情的吆喝声、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

“老板娘,再来一只烧鸡!你们这烧鸡也太香了,皮脆肉嫩,味道绝了!”王婶的档口前,一个吃得满嘴流油的年轻人高声喊道。

王婶和她丈夫两人在小小的档口里忙得像两个陀螺,一个负责斩鸡、打包,一个负责控制火候、刷酱,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襟,脸上的笑容却比灶膛里的火还要灿烂。“好嘞!您稍等,刚出炉的马上就好!”

另一边,陈四叔的油锅里,一条条裹着薄面糊的小溪鱼被炸得金黄酥脆,捞出的瞬间便引来一阵惊叹。许多游客甚至等不及坐下,直接拿着纸碗站在一旁,趁热品尝,那“咔嚓咔嚓”的酥脆声就是最好的广告。

张婶的“农家豆腐煲”更是受到了家庭游客的青睐。用村里老手艺点的卤水豆腐,配上自家种的青菜、木耳和几片咸肉,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煮着,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暖意。

游客们兴奋地品尝着地道的农家味道,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发现一个宝藏美食地!云溪村的‘百家食坊’,食材新鲜得能掐出水,味道简直就是我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强烈推荐!”

付款的声音此起彼伏。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第一次如此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自家的手艺和劳动,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惊人的价值。到了下午三点多,许多档口的招牌菜就已经宣告售罄。王婶粗略地数了一下,光是她的烧鸡,就卖出去了几十只,流水轻松突破了两千元!其他几家虽然略少,但也都在千元上下。这个数字,几乎是他们过去辛辛苦苦种地小半年的纯收入!激动、兴奋、难以置信的情绪,洋溢在每一个示范户的脸上。

然而,初次运营所带来的混乱和不足,也开始暴露。

最先顶不住压力的,是后厨。所有人都严重低估了游客的热情。准备的食材在午后一点就纷纷告急,出餐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订单涌入的速度。“老板,我的鱼都等了半小时了,还没好吗?”“怎么回事啊,前面还有多少桌?”抱怨声开始在排队的人群中此起彼伏。

紧接着,是服务的捉襟见肘。各家档主都将全副精力投入到了烹饪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公共用餐区的卫生。许多游客用餐完毕后,桌上的残羹冷炙和一次性碗筷无人收拾,导致后来的游客找不到干净的座位,整个食坊的环境品质直线下降,显得一片狼藉。

档口之间的协调也出现了问题。张婶家的葱用完了,想跟隔壁借一把,隔壁也正忙得不可开交,一时找不到,言语间便有了些许不耐。陈四叔这边缺个盘子,那边少点酱油,这种临时性的“拆借”在高峰期频繁上演,不仅影响效率,也埋下了摩擦的种子。公共区域的地面清洁,更是成了无人认领的责任区。

由大山带领的村务监督小组,此刻也感觉分身乏术。他们一会儿要去维持排队秩序,劝导心急的游客;一会儿又要钻进各家后厨,提醒他们注意生熟分开,检查食材是否还新鲜;甚至还要处理个别游客对价格的质疑。几个人在喧闹的场地里来回奔波,嗓子喊哑了,腿也跑细了,却依旧感觉力不从心。

这一切,都被站在场地边,默默观察的陈明尽收眼底。开业的火爆在预料之中,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样也在预料之中。

“大山,你别管后厨了!”陈明快步走到大山身边,语速极快地吩咐道,“马上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召集今天没开业的村民,组织一支临时志愿者队伍!主要任务就两个:第一,负责所有公共区域的桌面和地面清洁,保证客人随时有干净桌子坐。第二,在排队最长的几个档口,帮助引导秩序,安抚游客情绪!”

接着,他亲自走到最忙乱的王婶档口,探身进去,大声而不失温和地指导:“王婶,别一只一只地烤!把准备好的鸡,先统一刷油进炉,做成八分熟的预制品。等客人点了,再拿出来刷上秘制酱料,快速复烤几分钟,这样能大大缩短出餐时间!”他又跑到陈四叔那边,“陈四叔,小鱼可以提前炸好一批,放在滤油网上。客人点单后,回锅复炸三十秒,口感一样酥脆,速度能快一倍!”

他现场将几个档口按照菜品类型划分为互助小组,让卖炖菜的和卖炸货的互相支援,共享一些葱姜蒜之类的基础调料,避免了临时借用的尴尬。同时,他明确规定,每个档口负责各自门口三米范围内的地面卫生,责任到人。

最后,他从自己办公室拿来一捆早就准备好的、由村里巧手大娘编的草编小蜻蜓、小蚱蜢,亲自走到那些等待最久、面露不悦的游客面前,满脸歉意地递上小礼物:“真不好意思,大哥大姐,今天第一天开业,我们经验不足,让您久等了。这是我们村里的一点小心意,给孩子玩儿。您的那份我马上催,保证给您做得最好吃!”

一番真诚的道歉和贴心的小举动,有效地化解了大部分游客的不满情绪。

夕阳西下,最后一批游客心满意足地离开,“百家食坊”的喧闹也渐渐平息。

尽管过程中有波折,但首战告捷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经过初步统计,开业当天,“百家食坊”的总营业额突破了一万两千元,平均每户的毛收入达到了一千五百元!

夜幕降临,示范户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却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一家人围在自家的档口里,在灯光下兴奋地清点收入。

火爆的开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份火爆,转化为可持续的、高品质的运营。必须制定出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对村民的系统培训,将今天学到的经验教训,固化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牛马被裁后回老家开景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