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宋柱石杨门将 第八章太宗北伐

八王领了圣旨,回到府中,见到呼延赞后说道:“如今我求得一道圣旨,给你作为凭证。往后你只要谨守法令,便可确保平安无事。”呼延赞赶忙拜谢。

话说马氏得知丈夫因犯罪被判处斩首,担心会牵连家属,便与随从悄悄逃回山寨去了。呼延赞此刻举目无亲,心中不禁连连叹息,只能暂且在府中栖身。

且说河东的刘钧,自宋太祖在位时,就将其视为敌国,多年来一直精心筹备,兵甲坚固锐利。如今听闻宋太宗即位,担心宋军前来攻打,便立即下令各边关,务必严密设防,绝不能让宋军轻易进犯。这一道道命令,迅速传达到各个边关。

边关防备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太宗得知后,立刻召集群臣,共同商议征讨河东的策略。杨光美率先上奏道:“河东地区的防备已然完备,短时间内难以攻克。陛下若想图谋此地,需等待他们国内出现变故,然后再进兵,如此方可确保成功。”太宗听后,陷入了沉思,一时没有做出决定。

这时,曹彬进言道:“以我们国家精锐的兵力,去攻打太原,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又有什么可迟疑的呢?”太宗听了曹彬的话,心意遂决。于是,任命潘仁美为北都招讨使,高怀德为正先锋,呼延赞为副先锋,八王为监军,统领十万精兵,择日御驾亲征。

圣旨下达后,潘仁美等人退朝,来到教场分配兵马。轮到呼延赞时,潘仁美竟将老弱残兵分给他统领。高怀德见状,忍不住说道:“先锋一职责任重大,逢山要开路,遇水得搭桥。如今把这些老弱之兵交给呼延先锋统领,倘若耽误了朝廷大事,这招讨使的罪责该由谁来承担呢?”潘仁美沉默了许久,才问道:“那这些老弱之兵,你觉得该交给谁统领呢?”高怀德回答道:“我所说的老弱,并非全都不堪使用,只是在冲锋陷阵、攻坚破敌方面有所欠缺。应当把这些士兵,分给那些随驾的将领。而前军则都要挑选精锐勇猛之士,平均分给我和呼延赞统领。”潘仁美听后,无言以对,只好按照高怀德的建议重新分配。

第二天,众人进宫请太宗起驾出征。太宗将国事托付给太子少保赵普处理,并任命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以阻断燕蓟的援兵。太宗安排妥当后,当天便率领车驾离开了汴京,向河东进发。但见大军前行,旌旗飘扬闪烁,剑戟层层排列,气势恢宏。

没过几天,大军来到怀州。突然,侦察的士兵向第一队报告:“前方有伏兵拦路,不知是什么人。”呼延赞听到消息,立刻带领部下赶到军前查看。一看,原来是李建忠、耿忠、耿亮、柳雄玉、金头马氏等人。呼延赞赶忙放下手中长枪,下马站在路旁问道:“哥哥们为何不守山寨,来到此处所为何事?”李建忠说道:“前些日子马氏回到山寨,将你在京城的遭遇详细说了一遍。我们担心你的安危,又得知圣上御驾亲征河东,便想着前来相助,与你并肩作战。”呼延赞听后,感慨地说起八王殿下相救的缘由。

话还没说完,高怀德的军队也赶到了。高怀德得知这些人是呼延赞的兄弟,便说道:“既然在此相遇,绝非偶然。你们何不上奏天子,一同征战河东,博取功名富贵呢?”李建忠回答道:“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愿意为陛下效命,奋勇争先。”

高怀德随即派人将此事奏报给太宗:“如今有呼延赞的八位猛将兄弟,愿意追随陛下一同征讨河东。”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说道:“有了他们,这次攻打河东必定成功。即刻任命李建忠等人八人为团练使之职,等平定河东回朝后,再正式领受任命。”李建忠等人谢恩后退出。此事有诗为证:

“圣主龙飞聚俊良,英雄云集岂寻常。

干戈直指风声肃,早取河东款域疆。”

第二天,大军来到天井关下扎营。守关将领铁枪邵遂,勇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得知宋军前来,便与都王文商议如何迎敌。王文说道:“宋军来势汹汹,实力强大,我们难以正面交锋,将军最好坚守关城。派人去请求援兵,等援兵一到,我们前后夹击,定能取胜。”邵遂却说道:“日前刘主有令,不许敌人轻易前进。如今宋军刚到,正好趁他们疲惫之际出击,为何要等援兵呢?”于是,邵遂立即率领士兵出关迎敌。

双方摆开阵势,宋军阵前,先锋呼延赞持枪跃马,冲出阵前,大声喝道:“北方将领,为何还不投降,难道要自取灭亡吗?”邵遂回应道:“你们现在赶紧退兵,还能保住颜面;不然,定叫你们片甲不留。”呼延赞听后大怒,举枪直刺邵遂。邵遂挥刀迎战,两匹马交错奔腾,二人激战三十多个回合,难分胜负。呼延赞想要生擒邵遂,于是假装战败,往本阵方向逃去。邵遂哪里肯舍,拍马紧追。等邵遂追得近了,呼延赞突然勒转马头,大喝一声,伸手将邵遂一把活捉到马上。后人有诗赞叹道:

“兵马南来气势雄,将军志在建奇功。

旌旆展处风云变,敌将身亡顷刻中。”

第二队的高怀德见呼延赞擒住敌将,立刻率兵杀入敌阵。北军顿时大乱,死伤众多。北将王文抵挡不住,骑马逃往潞亮方去了。宋军趁机攻占了天井关。太宗将大军驻扎在关中,将邵遂捆绑起来审问。太宗说道:“我看这逆臣留着也没什么用。”便命令左右将邵遂押出去斩首,然后将首级悬挂示众。

第二天,宋军来到泽州。守将袁希烈得知宋军已到,赶忙与副将吴昌商议对策。袁希烈说道:“宋军士气正盛,兵力精锐,况且呼延赞更是当世虎将,若与他们正面交锋,恐怕难以保证必胜。我们应当采用坚守之计,拖垮他们的军队。”吴昌却说道:“泽州城高池深,军士也精明强干,无论是战还是守,都不可缺少。我愿凭借平生所学,出城与宋军一战,如果不胜,再坚守也不迟。”袁希烈听从了他的建议,拨给他五千兵马。

吴昌全身披挂整齐,打开东门,摆开阵势。对面宋军阵中,先锋呼延赞横枪立马,站在门旗之下。吴昌大声喝道:“我主汉王只是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你们为何如此贪得无厌,屡屡侵犯?”呼延赞回应道:“我大宋以仁义之师,欲平定天下,唯有河东负隅顽抗。你们就如同鱼游釜中,死期就在眼前,还不投降,更待何时?”吴昌听后大怒,挥舞着大刀,催马冲向呼延赞。呼延赞举枪迎战。两匹马刚一交锋,北军却先自慌乱起来,吴昌见势不妙,拨转马头往本阵逃走。呼延赞乘势追击,吴昌见宋军勇猛,不敢进城,只得沿着汾泽逃窜。呼延赞纵马紧追,大喊:“贼将休走!”吴昌回头见呼延赞追得紧,便按住刀,弯弓搭箭,朝呼延赞射来一箭,呼延赞侧身闪过。吴昌一心只顾向前逃窜,忽然连人带马,陷入汾泽之中。宋军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捉住,他的部下两千余人也纷纷投降。

宋军将吴昌押解去见太宗,太宗下令将其推出斩首,然后下令加紧攻城。吴昌的败兵逃进城中,报告给袁希烈。袁希烈大惊失色,说道:“不听我的话,果然战败损兵,这可如何击退强敌啊?”话还没说完,他的妻子张氏,乃是泽州张公谨的女儿,人们称她为“东南夫人”,张氏武艺高强,万夫莫近。她听到丈夫的话,走上前说道:“将军莫慌。”袁希烈焦急地说:“城中局势已经火烧眉毛了,夫人有什么妙策?”张氏说道:“宋军势力强大,必须用智谋才能破敌。夫君明日先出城挑战,我预先在城下设下伏兵,等你引宋军过来,四下里一起出击,定能大获全胜。”袁希烈觉得此计可行,便下令分头布置妥当。

第二天,袁希烈率领六千精兵出城迎战。两军摆开阵势,宋军将领呼延赞率先出马,高声叫道:“贼将为何不龟缩在城中,还敢出来迎战?”袁希烈回应道:“今日特来擒你,为吴昌报仇。”说罢,举起大斧,直冲向宋军阵营。呼延赞跃马举枪,与袁希烈交锋。双方士兵呐喊助威,二人激战二十多个回合。此时,张氏率领伏兵突然杀出,宋军阵脚大乱。呼延赞抵挡不住,只好带兵后退。张氏乘胜追击,宋军大败,退回军中。

呼延赞回到军中,对张氏这一枪之仇深感愤恨。他与马氏商议道:“今日这一战,我们没有占到便宜,还折损了大将祖兴,部下也伤亡大半。”马氏问道:“是谁出战,竟能胜过我们?”呼延赞说:“袁希烈不足为惧,他的妻子张氏,枪法与我不相上下,而且颇有智谋。如果让她继续出战,我们恐怕难以取胜。必须想个办法,智取泽州城。”马氏说:“你有什么计策?”呼延赞说:“她的计策只能用一次。我们也用计来夺取城池。你可放出消息,说我身负重伤,不能出战。再让老弱士兵在汾润中洗马,做出一副准备回军的样子。派士兵在城东高处瞭望,等他们出兵,就与高将军约定,乘虚攻入城中,泽州城便可轻易拿下。”呼延赞听后,大喜道:“此计足以报我心头之恨!”随即秘密下达号令,各营按兵不动。

果然,没过几天,侦察的骑兵将消息报告给袁希烈。袁希烈急忙请来张氏商议。张氏说道:“前日那匹夫被我刺伤一枪,宋军中若无此人,众人必定懈怠。我们应该乘虚出兵骚扰他们,宋军就不难攻破了。”袁希烈说道:“好。”于是,点齐七千精兵,高举军旗,擂鼓呐喊,从南门杀出,冲击宋军。宋军佯装不敌,纷纷逃走。袁希烈自以为得计,驱使士兵直追,冲入宋军阵中。高怀德率先迎敌,两匹马刚一交锋,后方士兵来报:宋军已攻入东门。袁希烈大惊失色,急忙拨转马头往回杀。恰好呼延赞突然杀到,厉声喝道:“贼将休走!”袁希烈不敢恋战,拼命突围而逃。呼延赞纵马追击,追出不到半里地,赶上袁希烈,挥动金鞭,将他从马上打落,当场摔死,他的部下全部投降。此事有诗为证:

“精兵排下势如龙,慷慨英雄几阵中。

敌国未平心激烈,夸强斩将显威风。”

此时,张氏杀到城东,却遭遇马氏的一阵截杀,最后只剩下数百骑兵,往潞州方向逃去了。高怀德与呼延赞合兵一处,顺利夺取了泽州。有人将此消息奏报给太宗,太宗大喜,于是下令车驾入城驻扎。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宋柱石杨门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