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遇上栗清照 第八十一章 黑暗依旧,但光已生

小说:遇上栗清照  作者:岳跃振  回目录  举报

夜,沉沉地笼罩着一切。城市陷入一片深邃的寂静,唯有金照小筑的一扇窗,固执地透出橘黄色的暖光,如同一颗不肯屈服于黑暗的星子。光影在窗纱上浮动、摇曳,屋内传来阵阵被刻意压低却依然清晰的笑语喧哗,仿佛隔着玻璃都能触摸到那份久违的、几乎要被遗忘的热闹。

黄一瓜深陷在自己的床铺里,双手交叉枕在脑后,目光空洞地投向天花板。隔壁房间的欢声笑语穿透薄薄的墙壁,带着清晰的振动感传来,搅动着室内的空气。灯光被那些晃动的人影切割得支离破碎,在天花板上投下明明灭灭、斑驳陆离的光影碎片。这光影,像极了那段被封存记忆的底色——漫长、压抑,却又在缝隙中透出丝丝缕缕的微光。思绪,如同被夜风猝不及防吹散的蒲公英,轻盈却不由自主地飘荡起来,越过现实的围墙,悠悠然地回到了那仿佛凝固了的两个月时光。

那场突如其来的封闭,像一场席卷一切的狂潮,粗暴地按下了整个城市的暂停键。喧嚣的街道骤然空荡,只剩下巡逻车偶尔划破寂静的鸣笛和小区喇叭里循环播放的防疫须知。人心在未知的病毒和铁桶般的围困下惶恐不安,如同惊弓之鸟。每个人都像被无形的手强行塞进了一个个狭小的方格间,被迫直面孤独、恐惧和对未来的茫然失措。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刺鼻气味和无孔不入的焦虑。

在这场共同的困境中,栗清照的选择独特而坚定。她将自己更深地封闭在属于自己的那间斗室,像一只倔强的蜗牛,紧紧地缩回坚硬的壳中。但她的蛰伏并非消极的逃避,更像是在风暴中心构筑一座堡垒。在这堡垒里,她沉默地积蓄着力量。唯一的武器,是几本厚厚的西班牙语教材和一部连接着外面世界的手机。整日整夜,房间里回荡着她刻意压低却清晰执着的发音练习:“gracias”,“hola”,“porfavor”……她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学习软件,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那些陌生的音节,舌尖笨拙地尝试着颤动的“r”音,饱满的双唇努力地要发出地道的大舌音。她背诵单词,抄写语法规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蓝色的墨迹和红色的批注。清晨,当第一缕苍白的光线艰难地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拉出一条细长的光带时,她书桌上的台灯就已经亮了很久,映照着她伏案疾书的专注侧影和微微蹙起的眉心。深夜,当整栋楼乃至整个街区都沉入死一般的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野猫的低呜,她房间里的那盏小台灯依然顽固地亮着,像一座孤岛上的灯塔,温暖而固执的光芒笼罩着她疲惫却明亮的眼睛,以及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那灯下的身影,成了黄一瓜隔着门板所能感知到的一份奇特的宁静力量。

起初,黄一瓜对这种近乎刻板的勤奋感到震惊。在人心惶惶、连下楼取个快递都像冒险的日子里,学一门似乎远在天边的语言?这行为本身就像是在沉船甲板上优雅地演奏小提琴,有种不合时宜的荒诞感。然而,日复一日,听着隔壁那永不停歇的、带着轻微鼻音的诵读声,甚至是她偶尔因某个复杂语法点而泄气发出的叹息,黄一瓜心中的惊讶渐渐沉淀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那声音,成了这死寂囚笼里唯一恒定的背景音,一种对抗虚无的生命律动。

黄一瓜自己,也在这种强制性的静止中,意外地找到了一个出口。平日里,被工作和琐事切割得七零八落的时间,此刻竟然完整地、大块大块地堆叠在他面前。宿舍那张简陋的小书桌,成了他临时的“孤岛”据点。当《北京文学》的编辑发来录用通知的邮件时,那份小小的成就感,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穿了封闭生活的麻木外壳,让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在创造着什么。

然而,《看瓜》更像是一次热身。真正耗费他心血,让他倾注了全部热情与迷茫的,是那部名为《乾元之道》的长篇作品。它的构思在封闭前就已萌芽。困居的日子,反而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去雕琢它。他像地质学家挖掘岩层一样,在网络上、在有限的书籍资料里反复查阅,笔记本里贴满了各种颜色的索引贴。每一个情节的走向,都让他辗转反侧;每一个人物的对话,他都反复推敲,试图捕捉最符合身份又最能传递灵魂的声音。写作,不再是消遣,而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唯一桥梁,是他逃离现实樊笼的秘密通道。终于,他将这份沉甸甸的文稿,带着虔诚与忐忑,投向了心仪的殿堂——顶级文学期刊《十月》。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心脏在胸腔里猛烈跳动,期待与恐惧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网。他忍不住幻想:若能刊载,那将是怎样巨大的肯定?会是照亮他暗淡前路的一束强光吗?但同时,另一个更理性的声音又立刻响起:文学之路漫长而崎岖,布满荆棘,需要的是无数次的跌倒爬起,一步一个浸透汗水的脚印,哪有一蹴而就的奇迹?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像水草一样缠绕着他,成为封闭后期独有的心灵风景。

“噗嗤——哈哈哈……”又是一阵毫无征兆的清脆笑声,宛如银铃般破开了黄一瓜沉浸的思绪之海,猛地将他拽回了金照小筑这个现实的夜晚。隔壁房间里,三个女孩——栗清照、金橘和燕荞的笑声和窃窃私语交织在一起,如同温暖溪流的声音。黄一瓜几乎能想象出那画面:三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大概正挤在栗清照那张床上,或坐或卧,卸下了白日里所有的矜持与防备。也许金橘正手舞足蹈地模仿着某个大学老师讲课的神态,夸张的动作惹得燕荞捂着肚子笑倒;也许栗清照正低声分享着某个封闭期间的糗事,比如对着西语教程里的视频练习舞蹈动作差点扭到腰;又或许是在回忆青葱校园里那段无忧无虑的荒唐岁月,某个熄灯后宿舍卧谈会的经典话题,某个共同暗恋过的帅气学长……金橘和燕荞特意留下没走,嚷嚷着要重温与栗清照“同床共枕”彻夜长谈的亲密时光。这不经意的举动,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黄一瓜记忆的闸门。思绪顿时飞回了大学宿舍楼那间总是弥漫着汗味、泡面味和青春气息的狭小空间。多少个深夜,熄灯之后,兄弟们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天南海北地胡侃。谈着遥不可及的人生理想,谈着虚无缥缈的未来规划,谈着国足的输赢,当然,也少不了红着脸,压低声音谈论隔壁班那个笑起来有酒窝的姑娘……那些肆无忌惮的畅谈,那些毫无保留的分享,那份属于青春的热血与迷茫,此刻隔着时空,与隔壁房间女孩们的笑声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种温暖的共鸣。

今晚早些时候的聚会场景,如同电影胶片般在黄一瓜脑海里清晰地回放。鹿峰、金橘、燕荞、马春来,还有宿舍的铁杆兄弟们—陆陆续续抵达金照小筑。气氛在厨房飘出的饭菜香、墙角堆积如山的啤酒箱和栗清照热情招呼声中迅速弥漫。餐桌上很快就摆满了冒着热气的家常菜肴——红烧排骨、可乐鸡翅、清蒸鲈鱼、蒜蓉菜心……都是大家平日里爱吃的。当第一杯啤酒被高高举起,晶莹的泡沫溢出杯口时,一种久旱逢甘霖般的激动在人群中涌动。“为了解封!为了活着!为了重新开始!”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这句口号,立刻得到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几乎是呐喊般的应和。清脆的碰杯声此起彼伏,金黄的酒液在杯中摇晃,映衬着一张张因激动而泛红的脸庞。这一刻,所有的压抑、恐惧、委屈,似乎都随着这一饮而尽的痛快暂时消融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在酒精的催化下变得愈加松弛而坦诚。当话题不可避免地触及那段封闭岁月时,栗清照只是端起水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哦,在家没事做,就学了点西语,打发时间。”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然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在众人中激起涟漪。金橘和燕荞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惊呼:“真的假的?太牛了吧清照!”鹿峰也放下酒杯,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两个月?自学西语?清照,你这……深藏不露啊!”马春来更是夸张地捂住了胸口,一副受到心灵暴击的模样。栗清照面对扑面而来的赞誉,只是微微抿嘴笑了笑,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低下头轻轻拨弄着碗边的筷子,重复着那句轻巧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份低调的坚韧,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而当黄一瓜在兄弟们的鼓噪声中,略显腼腆地分享了自己完成两部小说创作,《看瓜》被《北京文学》录用,《乾元之道》投稿《十月》的消息时,刚刚平复的气氛瞬间又沸腾起来。鹿峰第一个跳起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黄一瓜的肩膀上,震得他差点呛到酒,嗓门洪亮地笑道:“好小子!一瓜!可以啊!闷声不响憋大招啊!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手!”宿舍的老温直接搂住他的脖子,嚷嚷着“作家!以后签名书必须管够啊!”眼镜则推了推镜片,一本正经地分析:“《十月》啊……那可是硬骨头,不过一瓜你有戏!题材很有深度!”相比之下,马春来的反应带着更深的自省和一丝苦涩的自嘲。他咂了一口酒,眼神有些飘忽地望着天花板,声音带着点感慨:“唉,看看人家清照和一瓜,一个学成了语言,一个写成了小说……再看看咱们,”他环顾了一下在座的几个兄弟,“吃了睡,睡了吃,刷剧打游戏,要不就是对着天花板数羊……这两个月,除了长肉和焦虑,啥也没落下,真真是……蹉跎时光啊。”这话像一小簇冰棱,短暂地刺破了欢快的泡泡,让桌上陷入了片刻的沉默。金橘和燕荞也若有所思。

正是马春来的这句感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一个小角,让更深处的情感得以流淌出来。在酒精的松弛作用下,那些封存已久的压抑、恐惧、悲伤和微不足道的喜悦,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有人开始低声讲述封闭期间与异地的恋人只能靠冰冷的屏幕相望,挂断视频后那种噬骨的思念如何啃噬着内心;有人说起独自在出租屋里发烧时的绝望和无助,看着体温计上的数字上升,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声音,感觉死神就在床边徘徊……每一个故事,都像一块小小的碎片,折射出那段特殊时期生活的某个棱面。这些真实的、带着体温和泪水的片段,在昏黄的灯光下被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在讲述中,那些共同的恐惧、孤独、坚韧以及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像无形的丝线,将所有人的心重新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每一个倾诉者的声音,仿佛都化作一颗微小的星辰,在这个劫后余生的夜晚,汇聚成一条无声流淌却又璀璨夺目的星河,温柔地映照着每一张脸庞,也悄然照亮了彼此心底那些曾经晦暗潮湿的角落。

黄一瓜的目光重新落回斑驳的天花板,嘴角却在不经意间向上弯起,勾勒出一个发自内心的、温暖的弧度。生活啊,他想,它从来就不是一片平滑如镜的湖面,而更像一片浩瀚无垠、深不可测的大海。有风和日丽时波光粼粼的温柔,也有狂风骤雨掀起滔天巨浪的狰狞。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风暴,无疑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惊涛骇浪,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将原本平静的日常撕扯得粉碎,留下满目疮痍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然而,奇妙的是,正是在这巨大的混乱和失去中,在那些被强行按下暂停键、只能四目相对或独对墙壁的日日夜夜里,一些被日常喧嚣掩盖的东西反而兀自生长起来。人们被迫慢下来,前所未有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身边的人,审视那些平时被忽略的微小幸福。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逼迫着每个人直面孤独,也前所未有地懂得了珍惜——珍惜健康自由的呼吸,珍惜亲人朋友的陪伴,珍惜一顿安稳的家常饭,甚至珍惜窗外一只鸟雀的鸣叫。它也淬炼出一种在困境中坚守的韧性,如同栗清照台灯下那方寸之间的专注,如同他自己在文字世界里构筑的堡垒。更重要的是,它让人学会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如何凭借内心的微光,摸索着寻找希望的出口,哪怕那出口只是一门陌生的语言,或是一部寄托理想的小说。风暴终将过去,海面终将重归平静,但那些在风暴中被迫点亮的心灯,却可能永不熄灭。

隔壁房间的笑声渐渐低微下去,像是潮水在温柔地退去,最终被一种絮絮的、轻柔的交谈声所取代,如同春夜的细雨,淅淅沥沥,模糊却安心。

他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憧憬,期待着《十月》编辑部邮箱里能早日跳出那封决定性的邮件,哪怕只是一个“审阅中”的回音,也代表着希望的延续;他期待着自己心中的文字之火能够持续燃烧,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留下一串坚定而清晰的足迹。同样,他也无比热切地期盼着,能和身边这些鲜活的人——坚韧的栗清照、爽朗的金橘、温柔的燕荞、豪迈的鹿峰、实在的马春来、还有那些吵吵闹闹却肝胆相照的兄弟们——一起,在生活这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上,继续携手并肩,书写更多的故事,分享更多的悲欢,共同演绎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独一无二的精彩篇章。

夜,确乎是更深沉了。窗外的墨色愈发浓重,将金照小筑温柔地包裹。屋内的喧嚣终于彻底沉淀下来,只有偶尔一两声翻身压动床板的轻微吱呀,昭示着生命的存在。然而,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夜晚,在经历了分离、恐惧、挣扎和重逢之后,每个人心中那簇微小的火焰——那份对未来的期盼,对坚守的信念,对陪伴的珍视,对重新出发的勇气——都已被悄然点亮。它们静静燃烧着,或许并不耀眼夺目,却足够清晰、足够坚定地照亮各自脚下前行的道路,也预示着即将重新开启的、崭新的生活方向。黑暗依旧,但光已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遇上栗清照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