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沉沉,如一幅浓重的墨色画卷缓缓铺开,残阳似血,将天边染得通红,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即将熄灭前最后的挣扎。在这一片肃杀而又压抑的氛围中,广袤的战场之上,尘土飞扬,蜀军将士们井然有序地行动着。诸葛亮端坐在一匹白色骏马上,身姿挺拔,神色从容,他身着一袭飘逸的道袍,羽扇轻摇,指挥着蜀军有条不紊地收兵归寨。
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步伐整齐而坚定,脸上带着疲惫却又不失坚毅的神情。他们有的扛着长枪,有的抬着伤员,相互扶持着朝着营地走去。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役的艰辛。营帐内,一支支烛火在微风中摇曳不定,光影闪烁,映照出诸葛亮孤独而沉思的身影。他独自坐在案前,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和思索。
此次北伐,蜀军一路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人物——姜维。诸葛亮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姜维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那日,战场上硝烟弥漫,姜维纵马驰骋,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天际。他武艺高强,手中长枪舞动起来虎虎生风,每一次进攻都带着排山倒海之势;智谋过人,面对蜀军的重重包围,总能巧妙地找到破绽,带领手下士兵突出重围。这样出色的人才,着实让诸葛亮心生爱才之意。他暗自盘算着,若能将姜维收归麾下,那必定会为蜀汉增添一股强大的力量。可是,该如何才能让姜维心甘情愿地归顺呢?这成了困扰诸葛亮的一大难题。
思索良久,诸葛亮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一旁站立的几位士兵身上。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敬畏和忠诚。其中有一位是安定人,他身材魁梧,面容憨厚。诸葛亮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有力地问道:“姜维之母,现在何处?”那安定人连忙上前一步,双脚并拢,双手抱拳,恭敬地答道:“启禀丞相,维母今居冀县。”诸葛亮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的心中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计划。
他随即轻轻挥了挥手,唤来魏延。不一会儿,魏延大踏步走进营帐,他身材高大威猛,满脸的络腮胡更增添了几分粗犷。他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地说道:“丞相,有何吩咐?”诸葛亮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魏延面前,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记住,不可恋战,一切以诱敌为主。”魏延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声应道:“丞相放心,末将定当完成任务!”说罢,他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心中充满了斗志,迅速去召集人马。
诸葛亮回到案前,目光再次落在那安定人身上,继续询问道:“此地何处紧要?”安定人听到丞相的询问,略作思索,然后抬起头,认真地答道:“丞相,天水钱粮,皆在上邽。若打破上邽,则粮道自绝矣。”诸葛亮闻言,大喜过望,不禁抚掌笑道:“此乃天赐良机也!”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当即叫来赵云,赵云同样迅速来到营帐,他身姿矫健,面容刚毅,单膝跪地,说道:“丞相,子龙听令。”诸葛亮微笑着说:“云将军,汝可引一军去攻上邽,务必小心谨慎,切断天水的粮道。”赵云抱拳领命:“丞相放心,子龙定不负所托。”说罢,他也匆匆离去,准备出征。
安排妥当后,诸葛亮率领大军在离城三十里处安营扎寨。此时天色渐暗,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降临。营帐外,士兵们忙碌地搭建着营帐,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木材,有的负责固定绳索,每个人都在为今晚的休息做着准备。炊烟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饭香,给这片冰冷的战场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偶尔传来几声战马的嘶鸣声,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诸葛亮坐在营帐内,看着摊开在案上的地图,手指轻轻划过各个战略要点,心中默默祈祷着此次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消息很快传到了天水郡。天水郡太守马遵正坐在府中发愁,他的书房内摆满了各种文书和地图,可他却无心去看。他紧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焦虑和不安。突然有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禀报:“太守大人,蜀兵分为三路:一军守此郡,一军取上邽,一军取冀城。”马遵一听,脸色顿时变得煞白,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他惊慌失措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姜维此时也在一旁,听闻此消息,心中一紧,脸上露出焦急之色。他深知冀城乃是母亲所在之地,倘若有失,母亲必将陷入危险之中。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母亲慈祥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担忧。他急忙上前,单膝跪地,向马遵哀告道:“大人,维母现在冀城,恐母有失。维乞一军往救此城,兼保老母。还望大人恩准。”说着,他的眼神中满是恳切,仿佛在祈求上天能够保佑母亲平安无事。
马遵犹豫了一下,心中有些担忧派姜维去会有什么变故。他的目光在姜维身上来回扫视,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看到姜维如此诚恳,而且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无奈地说道:“也罢,吾遂令汝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引三千军去保上邽。汝等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有失。”姜维大喜,连忙谢恩起身,说道:“大人放心,姜维定当竭尽全力,保冀城和老母周全。”
姜维迅速点齐三千人马,快马加鞭赶往冀城。一路上,他心急如焚,双腿紧紧夹住马腹,手中的马鞭不停地抽打在马背上。战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焦急,撒开四蹄,风驰电掣般地奔跑着。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母亲。而另一边,魏延也带着军队朝着冀县进发。
魏延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冀城附近,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虚张声势地叫阵。他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在阵前耀武扬威,大声喊道:“城中的守军听着,赶快投降,否则城破之日,杀无赦!”城墙上的守军见状,立刻严阵以待,他们手持弓箭和长枪,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敌军。姜维赶到冀城时,看到魏延的军队正在城外叫嚣,他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他仔细观察着魏延军队的阵型和动向,心中已有了应对之策。
他指挥着自己的三千人马,悄悄地绕到了魏延军队的两侧。他骑在一匹白色的战马上,身姿矫健,犹如一位战神降临。他举起手中的长枪,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冲!”随着一声令下,周围顿时喊杀声震天,两面冲出无数敌军,军旗猎猎作响,上面写着大大的“维”字。为首之人正是姜维,他身着银色铠甲,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他手持长枪,英姿飒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魏延看到姜维出现,心中一惊,但还是强装镇定,拍马上前,大喝道:“姜维小儿,今日休要猖狂!”姜维冷笑一声,催马迎了上去,两人瞬间交锋在一起。刀光剑影中,只见枪来刀往,火星四溅。姜维枪法娴熟,攻势凌厉,每一招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魏延也不甘示弱,刀法精湛,防守严密。两人你来我往,交锋数回合,魏延渐渐感到有些吃力。他的额头冒出了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但他牢记诸葛亮的嘱托,佯装不敌,拨马诈败奔走。
姜维见状,知道魏延诈败,下令追击。他挥舞着长枪,大声喊道:“兄弟们,追上去,别让魏延跑了!”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呐喊着追了上去。可就在这时,魏延军队的后方也突然出现了无数敌军,原来是姜维事先安排好的伏兵。这些伏兵将魏延的军队形成了包夹之势,魏延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姜维也有如此谋略。
魏延赶忙稳住心神,大声喊道:“兄弟们,不要慌乱,奋力抵抗!”士兵们听到主将的命令,纷纷鼓起勇气,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鲜血飞溅,惨叫连连。魏延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敌军越来越多,包围圈也越来越小。他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和愤怒,他恨自己低估了姜维的实力。
在激烈的战斗中,魏延的战马突然被敌人的长枪刺伤,一个踉跄差点将他甩下马背。魏延趁机翻身下马,挥舞着大刀,继续与敌人拼杀。他的身上已经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依然顽强地抵抗着。他咬着牙,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去,不能辜负丞相的重托。
姜维站在高处,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得意不已。他心想:“哼,诸葛亮以为用此计就能诱我上钩,真是小瞧我姜维了。”就在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名士兵匆忙跑来,报告道:“将军,刚刚接到消息,诸葛亮欲接夫人,不过夫人却早已被我们接过来了,将军果然神机妙算!”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阵欣喜,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抚摸着下巴,得意地笑了笑,说道:“诸葛亮,这次你输了。”
但是他只是知道,如果不是前世的记忆,他的母亲估计早已被……原来,姜维在前世就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这一世他早有防备。他提前派人将母亲秘密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以防不测。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营帐中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先是一愣,随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没想到姜维如此聪明,竟然先他一步接走了母亲。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道:“此人的谋略非比寻常啊!姜维不但识破了我的计策,还提前将母亲转移,看来想要收服他,并非易事。”他站起身,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苦苦思索着新的对策。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