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原始时代再创地球文明 第15章 姓氏的传承

之所以要给所有人加上一个姓,是因为姓氏是华夏文明能源远流长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华夏人身份认同的基础,也是华夏人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和传承。

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绵不绝,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固定的信仰,人们对于信仰似乎总是有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需要的时候就信,不需要的时候就抛到一旁。但实际每一个华夏族人内心深处都有另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具体而言就是对宗族姓氏传承的信仰。

传宗接代是每一个华夏人自出生就携带而来的天然使命。

因为早期人类父母生儿育女的终极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承自己的姓氏,当然如果能够将自己姓氏发扬光大,甚至能够单开一页族谱那就更是每一个华夏人的终极梦想。

在华夏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的起源,上古有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是从女旁,这也证明了当时的子女以母姓为传承,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的符号,即同姓的成员都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

同一母系祖先的后代散居各地,分为若干分支,每一分支都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比如姬姓,来源于黄帝,黄帝的子孙形成了不同的支派,于是便有了不同的氏。这些子孙分布在不同地方,取得的成就也各不相同,有些逐渐没落甚至消失,但也有很多逐渐发展成了世家大族。其中更有一些发展成了顶级门阀世族,如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到唐朝达到鼎盛。唐朝的诸位帝王就出自于陇西李氏一脉。又比如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在东晋时期达到顶峰,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史称“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这些顶级的门阀世家之所以在起姓氏的前面加上地名,就是为了同其他同姓之人进行区分。

姓是总括家族祖先出于何处的标志,而氏是区别后代子孙分支于何处的标志。可见,根据一个人的姓可以知道他的祖先来源于何处,而根据氏则可以知道他属于此家族的哪个分支。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而后来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秦朝的祖先夏禹、契、后稷、伯益等,都被当做是黄帝的后代。后稷为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形成了今天的大多数姓氏。翻阅《中国姓氏大辞典》不难发现,汉族不少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化而来的,因此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汉族姓氏的起源,最初的轩辕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也皆为姬姓。

除姬姓之外,华夏还有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的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姒姓起源于大禹。相传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黄帝母族有蟜氏、有崇氏(鲧之封国)、夏后氏(大禹之国)、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

嬴姓,起源于少昊,因其母亲在瀛水生育了他,便以嬴为姓。其后裔伯益,被舜赐姓为嬴。

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舜。《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妘姓,起源于祝融氏。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己本出自嬴姓,少昊德衰,颛顼兴起,固己姓复为颛顼所统摄。

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华夏特有的以姓氏为传承的方式始终都在华夏文明传承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姓氏传承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它的可持续性和空前的凝聚力。通过族谱我们可以知道一整个宗族的发展和衍变过程。例如在中国延绵了2500年的孔氏家族,其耗费大量心血所编撰的《孔子世家谱》就记载了整个家族自其先祖孔子开始直到现在的所有发展过程。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所以凡今存60岁以上的孔裔,都能在谱中查到自己的名字,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虽然当前由于信息和交通的高度发达,使得原本以姓氏为纽带宗族观念有所减弱,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了同姓之人,人们往往都会不自觉的生出一种亲切的感觉。尤其是漂泊在外遇到同姓之人更是犹如遇到亲人一般,这就是华夏姓氏传承的魅力。

姓氏的传承是华夏文明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重要支撑,只有代表华夏文明的姓氏不绝,那么华夏文明就能一直延续下去。

除此之外,以姓氏为基础的宗族管理是封建时代基层管理地方最主要方式。在很多官府不能触及到的地方,宗族势力就是当地的最强势力,宗族法规在很大程度相当于官府的法规。宗族内部人们遇到纠纷,往往都是先在宗族内部解决,当宗族内部无法解决的时候才会由官府处理。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宗族,他们以姓氏为纽带,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彼此相互帮扶,通过一代一代的奋斗和努力,逐渐提升自己宗族的势力,最终在政治上、商业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更有甚者通过一代代的努力,直接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如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就属于陇西李氏,晋朝的开创者司马炎则属于河内司马氏。

华夏文明中特有的姓氏文化将有血缘关系的人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让人们在应对外界恶劣环境和威胁的过程中,能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最终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让宗族的血脉得以延续。

虽然在这个交通、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少数地区人们宗族观念逐渐有所淡薄,但在南方潮汕地区却依然对宗族文化十分重视,据说每一个潮汕男人的终极梦想就是建祠堂,开族谱。

当前华夏族的人们均是有名而无姓,生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看见什么就叫什么名字,比如大牛就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母亲看见了一头野牛,所以她的母亲就称其为大牛。另外青木、红叶等等人们的名字皆是来源于此,同时也由于人们的词汇量有限,所以经常性出现同名的情况,例如叫石头的人就有好几个,当然人们为了区分所以就有了大石头、小石头、臭石头、笨石头等等不同的叫法。

因此为了解决分不清名字和更早实现姓氏传承的问题,夏炎决定以神子的名义赐予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姓氏。

姓氏是华夏文明的烙印,每赐予一个人的姓氏,就相当于给这个人加上了华夏族的烙印。不过由于人们完全没有文字的概念,所以夏炎并不打算把上古的复杂姓氏拿出来,而是决定一步到位直接把百家姓给搬出来,今后凡是新收一个部落,就给这个部落赋予一个姓。

当然除了姓氏本身就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外,夏炎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用来区分今后每个部落的血统,以尽可能的防止近亲繁殖,导致后代素质退化的现象出现。

夏炎始终相信一句名言: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演说家。他应该用自己的演说鼓舞起人们的激情,让人们紧密的团结起来,并给人们树立起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

现在的原始人类,由于长期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再加上过于的谨慎和胆小,因此夏炎要在他们中间将华夏文明延续和传承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看到美好的希望。

看到人们一个个得到了神族姓氏的华夏族人,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充满了活力和斗志,夏炎的内心也是十分开心。

然而,仅仅依靠语言上的鼓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紧接着,夏炎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欢呼雀跃的决定:今晚的晚餐,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享受美味的肉食盛宴!

此外,夏炎还郑重宣布,从今往后所有的狩猎工作都将交由大牛统一负责,这也算是对大牛主动让出族长位置的奖励。而黒木除了要继续负责食物的烹饪之外,夏炎还交给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负责对外的联络和宣传。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每个人都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是夏炎在今后管理夏族的最重要工作和任务。

华夏文明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只有尽快的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出去,才能早一日让华夏文明的火种延续下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原始时代再创地球文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