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蜀汉新主:刘禅的逆袭之路 第118章 各方筹谋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边境大战之后,蜀汉虽凭借姜维卓越的军事指挥与将士们的拼死奋战,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但蜀汉军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元气大伤。姜维率军缓缓回营,望着那一张张疲惫且带伤的面容,心中满是忧虑与坚定。他深知,曹魏与东吴怎会甘心咽下这战败的苦果,下一波更为猛烈的攻击随时可能如暴风雨般袭来。

一回到营地,姜维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战后整顿工作中。他亲自巡视营帐,安抚伤员,鼓励他们安心养伤,承诺会为他们争取最好的治疗。同时,他又马不停蹄地召集各级将领,重新部署防务,加强营地的警戒。“兄弟们,此战虽胜,但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曹魏与东吴必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姜维目光坚定地说道,将士们齐声应和,士气在这简短有力的话语中稍稍提振。

而在蜀汉的都城成都,刘禅得知前线传来的捷报,原本高悬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朝堂之上,大臣们却因这一战的胜利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老成持重的大臣,深知长期两线作战对蜀汉国力的巨大消耗,力主趁此机会与东吴求和,修复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共同对抗最为强大的曹魏。他们纷纷上奏:“陛下,东吴与我蜀汉联盟多年,虽有此次背盟之举,但唇亡齿寒之理,东吴想必也会明白。此时求和,不仅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还能重聚力量对抗曹魏,实乃明智之举。”

然而,另一部分大臣却坚决反对求和。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东吴背信弃义,率先与曹魏勾结,妄图谋害我蜀汉,此等行径不可原谅!如今我军得胜,正应乘胜追击,给东吴以沉重打击,让他们知道我蜀汉的厉害,日后不敢再与曹魏狼狈为奸!”刘禅听着大臣们各执一词的激烈争论,心中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最终,他权衡再三,决定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东吴,试探孙权求和的意向,希望能为蜀汉争取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

使者带着刘禅的期望,满怀忐忑地来到东吴。然而,此时的东吴,孙权正因战败而恼羞成怒,心中对蜀汉充满了怨恨与不甘。再加上他担心此时与蜀汉求和,会让曹魏对东吴心生不满,从而影响到与曹魏的合作计划,所以对蜀汉使者的到来态度极为冷淡。使者在东吴朝堂上,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蜀汉求和的诚意,阐述了联盟对于两国的重要性,可孙权却置若罔闻,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求和提议,甚至将使者匆匆打发了事。

东吴这边,朱然率领残兵败将,满心愧疚地回到都城。他深知此次战败责任重大,于是一见到孙权,便立刻伏地请罪:“陛下,臣无能,未能完成陛下交付的重任,致使我军战败,还望陛下严惩!”孙权望着朱然那满脸的自责与疲惫,心中虽恼怒万分,但念及朱然多年来为东吴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终究还是不忍心过多责罚。“罢了,此次战败,非你一人之过。只是东吴经此一役,损失惨重,必须尽快想办法弥补。”孙权长叹一声说道。

经此一败,孙权不但没有放弃与曹魏合作的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他认为只有借助曹魏的力量,才能一雪前耻,击败蜀汉。于是,他即刻派出心腹大臣,带着厚礼,火急火燎地前往曹魏,商议再次联合出兵攻打蜀汉的具体细节。

与此同时,在曹魏的朝堂之上,司马懿听闻蜀汉竟然击败了东吴与曹魏的联军,心中不禁对姜维的军事才能又增添了几分忌惮。但老谋深算的他,并未因此而慌乱,反而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彻底削弱蜀汉与东吴实力,进而实现曹魏统一大业的绝佳机会。

司马懿赶忙进宫,向魏帝曹睿进言:“陛下,蜀汉与东吴此番交恶,实乃天赐良机。我军可佯装全力支持东吴攻打蜀汉,让他们相互厮杀,拼个两败俱伤。待时机成熟,我军再挥师南下,以雷霆之势一举吞并两国,如此大业可成啊!”曹睿听了司马懿的计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深以为然,当即命司马懿全权负责与东吴联合攻蜀之事。

司马懿领命后,立刻展开了一系列周密的行动。一方面,他与东吴使者频繁接触,言辞间尽显诚意,许下诸多好处,诸如战后土地分封、物资援助等,试图坚定孙权攻蜀的决心。他满脸堆笑地对东吴使者说:“孙吴与我大魏联手,必能踏平蜀汉。待事成之后,蜀汉的半壁江山,东吴尽可收入囊中,我大魏绝无二话。”使者被司马懿的言辞所打动,带着满心的欢喜与承诺,急忙赶回东吴复命。

另一方面,司马懿暗中调兵遣将,在魏蜀边境集结重兵。他精心挑选将领,安排擅长不同战术的部队各就各位。那些身经百战的步兵,被布置在前线,组成坚固的防线;机动性强的骑兵,则隐蔽在山林之中,等待时机发动突袭;而弓弩手们,则在高处构筑工事,准备给予敌人致命的远程打击。同时,曹魏的间谍在蜀汉和东吴境内更加活跃,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制造两国之间的不信任。在蜀汉,他们传播东吴正与曹魏密谋更大规模进攻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在东吴,又宣扬蜀汉准备联合曹魏夹击东吴,让东吴民众对蜀汉充满恐惧与敌意。

在蜀汉,姜维也深知局势的严峻,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日夜分析当前局势,认为曹魏才是蜀汉最大的威胁,必须想尽办法破坏曹魏与东吴的联盟,否则蜀汉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姜维再次派出众多密探,让他们乔装打扮,深入东吴内部,试图寻找那些反对与曹魏合作的势力,期望联合他们共同对抗曹魏。

密探们领命后,分散到东吴各地,小心翼翼地展开活动。他们穿梭于市井街巷,酒馆茶楼,倾听着人们的谈论,寻找着可能的线索。经过一番艰苦的探寻,终于找到了徐盛、丁奉等坚决反对与曹魏勾结的将领。姜维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立刻亲笔修书一封,派人秘密送给徐盛。

信中,姜维详述了曹魏的狼子野心,言辞恳切地写道:“曹魏向来心怀不轨,妄图吞并天下。此次与东吴联合,不过是想利用东吴消耗我蜀汉之力,待两败俱伤之时,便可坐收渔利。东吴若与曹魏继续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最终必将深受其害。如今我蜀汉真心求和,愿与东吴摒弃前嫌,共抗曹魏,还望将军能说服吴王,停止与曹魏的联合行动,以免东吴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徐盛看完书信后,深以为然,心中对曹魏的企图越发警惕。他立刻与丁奉等将领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姜维所言极是,东吴与曹魏合作绝非长久之计。于是,他们决定再次联名上书孙权,陈述与曹魏合作的利弊,劝其回心转意。

徐盛等人的奏章言辞恳切,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他们写道:“陛下,曹魏势大,其心叵测。此次联合攻蜀,表面上是与我东吴共分蜀汉,实则暗藏祸心。一旦蜀汉灭亡,下一个目标必是我东吴。而蜀汉虽与我有隙,但唇亡齿寒,若能重修旧好,共同抗曹,方为上策。望陛下三思,莫要因一时之怒,而误了东吴的前程。”

孙权收到奏章后,心中十分纠结。一方面是曹魏许下的诱人利益,似乎唾手可得,让他难以割舍;另一方面是国内众多将领的反对,以及蜀汉的求和示好,又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此时的孙权,仿佛置身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朝堂之上,支持与曹魏合作和反对合作的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合作的大臣认为:“曹魏实力强大,与其合作,成功的机会较大。况且我们已经与蜀汉结下仇怨,此时求和,恐遭天下人耻笑。”而反对合作的大臣则反驳道:“曹魏不可信,他们一贯背信弃义。与他们合作,最终只会被其吞并。我们应该抓住蜀汉求和的机会,共同对抗曹魏,以保东吴平安。”

孙权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论,心中愈发烦闷。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东吴的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他沉思良久,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一丝指引。最终,孙权还是没有当场做出决定,他宣布退朝,决定回宫后再仔细权衡利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蜀汉新主:刘禅的逆袭之路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