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诸天:无限穿越 37.系统奖励.

“哦!”张玄玉从系统面板退出来,然后从床上下来,来到搬着凳子来到浴桶旁边,放下凳子,坐在包惜弱身后,拿起香皂,给包惜弱洗起了后背。

他发现包惜弱的皮肤比之前更加细腻嫩滑,好似年轻了十几岁,皮肤质感非常好。

包惜弱洗完澡后,就从浴桶里出来,擦干净身子,穿好衣服,张玄玉给了包惜弱壹条毛巾,包惜弱接过毛巾,惊了下,问清楚了用法后就用来擦头发。

张玄玉在看此时的报包惜弱,看着也就二十来岁,没有丁点的苍老感,依稀的白发已经全部消失,脸上没有任何皱纹,也没有任何杂质,皮肤光滑鲜嫩的好似随时都会溢出水来。

此时的包惜弱就像个二十出头的少妇,雪白的肌肤,满脸胶原蛋白,大大的眼睛,樱桃薄薄的小口,娇嫩的花瓣唇,峨眉粉黛,眼眸黑白分明,眼瞳乌黑明亮辱宝石,眼白干净入雪,身形娇小纤细,身材曲线玲珑,江南美女的气息扑面而来。

张玄玉看了眼就看呆了,这比后世的那些女明星都要漂亮,甚至那些空间扭曲术美女和人造美女,都远不及其十分之壹。

这种天然的美丽,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每个五官都恰到好处

张玄玉心想:这大概就是当年包惜弱的模样,就这长相气质,难怪完颜洪烈为其痴迷。也难怪杨康见了黄蓉和穆念慈都无动于衷,顾及在杨康心里只有包惜弱才是天下第壹美女。

而且包惜弱身上有种很浓烈的少妇韵味,长得漂亮还温柔体贴,又多愁善感的美女,简直就是直男斩。

包惜弱见儿子盯着只,也没说什么,就是好奇的拿起铜镜照了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比我当年还漂亮了不少!”

张玄玉错愕:“难道娘当年不长这样么?”

包惜弱说道:“我当年是长这样,不过皮肤没这么干净透亮,眼睛也没这么明亮。”

“哦,就是皮肤变干净,眼睛变亮了啊。”张玄玉松了口气,差点还以为包惜弱被整容了。

之后张玄玉叫下人把浴桶抬出去,马桶踢出去倒掉,坐在床上给包惜弱讲起了笑话。

红楼梦已经加班加点的讲完,现在没时间讲新故事,干脆就讲些笑话给包惜弱听。

包惜弱听笑话听得很开心,时间到了夜晚的时候,包惜弱抱着儿子,又给儿子进行了释放。

不过这次胆子更大了,虽然没有太过头,但直接走了后路。

包惜弱已经寂寞了十六年,也是憋得很难受,只是始终放不下杨铁心,所以才会没有守身如玉。

她对杨铁心之外的男人是不会有任何感情,但杨康是她儿子,也是杨铁心的儿子,这段时间她看儿子越看越像杨铁心。

不过杨康长相随了娘,和杨铁心长得是真不怎么像,但先前的杨康也会时不时露出和杨铁心相同的气质,而如今的杨康在包惜弱眼里,就是个翻版杨铁心,是她心里那顶天立地的铁哥。

儿子不是外人,而且还是自己和杨铁心的儿子,她现在属于是寂寞太久,把杨康当成了杨铁心。

反正是杨铁心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外人,只要不太过分,做什么都可以,正好也能解决下自己的问题。

不过她给杨康解决了,自己还没解决,所以就叫杨康给自己解决。

张玄玉完全是半迷糊状态完成了操作,他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再这样下去,杨过的母亲就要变成包惜弱了。”

正在他思考以后要和包惜弱保持点距离的时候,忽然系统发出提示:“叮,包惜弱被你改变了部分人生,性格发生了些许变化,对这个世界造成了影响,奖励两点积分点。现已扣除,偿还贷款,请再接再厉。”

“什么?竟然有两点!那我要是直接和包惜弱越过红线,岂不是会有更多?”张玄玉顿时就双眼放光。

如果是之前,他肯定会保持分寸,但系统这时候发来奖励,他就改变了想法,在他心里还是积分更重要。

不过看看已经疲惫睡着的包惜弱,罪恶感扑面而来,他始终下不去那个手。

“哎,以后再说。”不再胡思乱想,缩进包惜弱怀里,像是抱着抱枕般酣然入睡。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张玄玉准备出征,完颜洪烈去看包惜弱,尽管包惜弱不待见他,他也要看看。

看到包惜弱的时候,他人都傻了,没想到包惜弱会忽然变年轻,而且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顿时就变成了猪哥。

只是按照这货的尿性,即便包惜弱再漂亮,只要包惜弱不同意,他也不会用强,这个是他心里身上不可侵犯的女神,是舍不得骑的爱车,但其实却已经被张玄玉当自行车给骑了,而且是站起来蹬。

完颜洪烈在包惜弱面前当舔狗的时候,张玄玉则是在穿铠甲,王孙贵胄自然是有甲胄常备。

杨康是名义上的金国贵族,自然有自己的甲胄,因此这甲胄也被称之为贵胄。

这身铠甲是扎甲和板甲的结合,看起来不是很漂亮,但却防御力十足。

古代华夏有板甲,不过板甲是春秋之前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战乱后被淘汰。

而淘汰板甲的原因就是那时候板甲损坏后无法修复,只能直接回炉重造,可铠甲的造价非常高,每次损坏都要进行回炉重造,那样代价太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诸天:无限穿越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