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城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后,暂时恢复了平静。百姓们虽从战火中得以解脱,可街头巷尾依旧弥漫着战争留下的痕迹,断壁残垣随处可见,百姓们的脸上还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与惶恐。
孔融回到府邸,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望着窗外那片破败的城市,心中满是忧虑。这些日子的守城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在这乱世之中,仅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保证北海百姓的长治久安。
他回想起战场上的厮杀,那些士兵们的惨叫,百姓们的哭喊,犹如噩梦般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再看看自己手下的兵力和将领,与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而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其手下将领更是个个勇猛非凡,或许只有他,才能真正守护好北海这片土地,庇佑百姓。
想到这里,孔融心意已决,他决定将北海让与刘备。第二日,孔融派人请刘备到府中一叙。刘备接到邀请,心中疑惑,却也没有多问,带着关羽一同前往。
二人来到孔融府中,孔融早已在大厅等候。见到刘备,孔融快步迎上前去,神色诚恳,眼中满是期待。
他拉着刘备的手,将其请入大厅,分宾主落座后,孔融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玄德,此次北海之围,若不是你与诸位英雄仗义相助,北海城早已沦陷,百姓也将惨遭屠戮。孔融心中感激不尽,然而,经此一役,我也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在这乱世之中,实在难以保证北海的安全。”
刘备听闻,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孔公何出此言?您治理北海多年,深得百姓爱戴,功绩有目共睹。”
孔融苦笑着摇头,脸上满是无奈:“玄德过誉了。如今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北海周围更是强敌环伺。袁绍雄踞冀州,兵强马壮,野心勃勃,时刻觊觎着周边土地,对北海更是虎视眈眈。他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一旦兴兵来犯,北海恐难抵挡。曹操在兖州势力渐大,行事果断狠辣,其扩张之势锐不可当。还有那黄巾军余党,虽经此次打击,却仍在附近山林中隐匿,不时骚扰周边村镇,百姓不得安宁。以我之力,实难抵挡这些虎狼之师,北海百姓随时可能再次陷入战火。”
刘备面露难色,拱手推辞道:“孔公,此事万万不可。我刘备此次前来,只为解北海之围,并无他意。况且,这北海乃孔公的领地,我怎可贸然接手。”
孔融见刘备推辞,心中着急,他站起身来,言辞愈发恳切:“玄德,你素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大志。如今北海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需要一位真正的英雄来带领他们。你若不答应,我实在放心不下。北海百姓也将再次陷入战乱的恐惧之中。你仁义之名传遍天下,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猛将,唯有你能在此乱世之中,为北海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关羽在一旁,看着孔融焦急的模样,心中也有所触动。他看向刘备,轻声说道:“兄长,孔公所言句句属实。如今北海百姓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而以兄长的仁义与抱负,定能将北海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这局势,若北海无得力之人守护,百姓危矣。”
刘备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孔融的诚意,也明白北海百姓的处境。可他心中又有所顾虑,毕竟这是接管一座城池,责任重大,且周围强敌环伺,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许久,刘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孔融:“孔公,您的情谊我心领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孔融见刘备并未直接拒绝,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玄德,时不我待啊。北海百姓等不起,这乱世也容不得我们有太多时间去犹豫。如今每过一日,百姓便多一分危险,唯有你能救北海百姓于水火。”
刘备思索再三,最终长叹一声:“罢了,既然孔公如此信任我,百姓又有此等需求,我刘备愿担起守护北海的重任。”
孔融闻言,大喜过望:“玄德深明大义,孔融感激不尽。有您守护北海,我也能放心了。”
之后孔融写表文,上奏朝廷,表刘备为北海太守。
至此,北海易主。刘备接手北海后,立刻着手安抚百姓,重建城池。他命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协助管理城中事务,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鼓励百姓恢复生产,修缮房屋。
此时,孔融稍作停顿,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接着说道:“玄德公,如今您既已担起守护北海的重任,我还有一事相告。北海之地,虽历经战乱,但仍藏龙卧虎。此地有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王脩、孙邵等人。郑玄乃经学大家,博通古今,学富五车,若得他相助,于教化百姓、传播仁德,必定大有裨益;彭璆为人正直,足智多谋,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可成为您治理北海的得力助手;邴原清高有志,德才兼备,在百姓中声望颇高,他的加入,能为北海凝聚人心。王脩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处理各类纠纷时总能不偏不倚,深得百姓信任,对农事也颇有研究,知晓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让百姓丰衣足食。而孙邵,他擅长外交辞令,洞察局势,对各方势力的动态了如指掌。在这乱世之中,外交周旋极为重要,孙邵定能凭借其才能,为北海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他们皆有济世之才,玄德公能好好的使用他们,北海的治理和发展也将更上一层楼。”
刘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起身,拱手说道:“孔公,若真有如此贤才,还望您能从中引荐。刘备求贤若渴,正愁无人相助治理北海,若能得此五人全力相助,实乃北海之福,百姓之幸。”
孔融点头应道:“玄德公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我与他们也有交情,定会尽力促成此事。”
此后,在孔融的牵线搭桥下,郑玄、彭璆、邴原、王脩、孙邵五人先后与刘备会面。会面当日,刘备早早地就在厅中等候,神色恭敬而期待。郑玄率先到来,刘备亲自迎出门外,将其请入厅中,分宾主落座后,两人就经学、仁德教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谈。郑玄的见解独到深刻,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暗自佩服。随后彭璆到来,与刘备探讨政务管理,他提出的诸多策略和建议,让刘备眼前一亮。邴原与刘备交谈时,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刘备仁义的敬仰,以及对北海未来的期望。王脩详细地向刘备阐述了自己对北海农事发展的规划和想法,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与他深入探讨。
孙邵最后到来,刘备同样热情相迎。孙邵入座后,便条理清晰地分析起当下各方势力的局势,以及北海可能面临的外交困境和应对策略。他的分析鞭辟入里,让刘备对当前复杂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刘备与孙邵就外交事务展开了长时间的交流,孙邵的观点和建议让刘备深感其才能出众。
一番交谈后,郑玄、彭璆、邴原、王脩、孙邵五人皆被刘备的仁义与抱负所打动,欣然决定辅佐刘备。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实力大增。然而,刘备深知,周围强敌环伺,北海的安稳只是暂时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