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由汽油发动机带动的三轮机动车申请了专利,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呵呵,德国佬有不少第一。
1908年莓国福特T型车流水线的汽车生产正式成型,橡胶需求剧增,于是橡胶成了香饽饽,种植园、公司、股票、这几个词汇只要和橡胶联系起来,变成了有魔力的宝贝,令人追逐。
到了1910年,每一磅橡胶的开采成本大约是1.6先令,但是售价高达12先令,即便考虑到运输成本,也是百分之百的暴利。其中的价差和利润高得惊人。
在当时,汽车、三轮车、人力车,自行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魔都人把橡胶叫做橡皮,华夏人都这么叫,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其它各种橡胶制品更是不计其数。
人工合成橡胶基本不能实用,全靠天然植物橡胶,产量扩大困难,所以橡胶利润爆炸式增长,1908年,英国进口橡胶总额达84万英镑,次年增加到141万英镑,莓国1908年进口橡胶5700万美元,次年增加到7000万美元。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橡胶可以说是暴利行业,橡胶公司的股票无一例外都受到极端的追捧。
当时一部T型车的售价500美元,随后又降低到300美元,仅仅相当于一个莓国工人一年的工资而已,这玩意出口到华夏价格高出三倍还多,富人们趋之若鹜。
既然橡胶这么吃香,1910年魔都,一场创造财富的神话正在上演,此前,魔都众业公所,也就是可以交易股票的公司,并不允许华夏人交易,然而到了1910年这些老外却让不是会员的华夏人参与进来了。
这个魔都众业公所,是清末外国商人在魔都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05年,前身为1891年成立的魔都股份公所。采取会员自由买卖制,会员100名,其中,外商87人,华人13名。
主要经营范围:1,华夏及远东各地的洋商公司股票。
2,华夏及远东各地的洋商公司债券。
3,南洋各地的橡皮股票。
4,华夏政府的金币公债。后来增加了魔都市政府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行政机构发行的公债票。
魔都众业公所,实际上更偏重于洋商股票及橡皮股票两种,割华夏的韭菜么。
众多橡胶股票投机者蜂拥而至,麦边公司十先令的股票狂飙到七十两。这时,汇丰和花旗、麦加利等外商银行见有利可图,与麦边勾结,承做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给民众形成了该公司信誉可靠、实力雄厚的假象,果然又有许多钱庄、票号等机构加入战场,继续堆高泡沫。
我大清对金融市场鲜有监管,外资随意来去,随意兴风作浪,华夏老百姓和市场抵御危机的能力低下,稍有些风吹草动,便是一场波及全局的金融动荡。
麦边公司也就是Langkate(兰格志)橡胶公司发行的橡胶股票,以疯狂的速度上涨,刚发行不足100两的股票面值,到了3月2日,达到了1080两,到了3月18日1300两,3月29日1675两。
而当时的华夏,绝大部分农民一年的收入不过10两银子。兰格志公司瞬间变成了一家“富可敌国“的超级企业,这仅仅是当时魔都橡胶股票超级繁荣的一个缩影而已。
这个麦边是何方神圣呢?有人认为,清王朝的覆亡,是从英国人麦边的兰格志股票开始的。
乔治·麦边,据说是英国佬,出身不太清楚,年轻的时候,在英国混的不太好,千里迢迢来到了香港,在一家英国银行打工。
赚了点钱,乔治·麦边辞职了,开始了个体户单干的创业之路,成立了以航运及烟草为主业的麦边洋行,这哥们运气不错,在那个年代,迅速暴富。
到了公元1903年,麦边把他的邮船和码头,以二百五十万日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了扶桑邮船会社,从此,麦边洋行了,成立了以经营橡胶园为主业的兰格志拓植公司。
问题来了,据说因为个体户经营太费神,操劳过度,乔治·麦边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就这么走了。
乔治·麦边去世后老婆西方人称之为遗孀,带着儿子改嫁了,嫁给一个泰隆洋行职员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SadlerFreeman,理查德·弗里曼自愿改姓麦边R.S.F.McBain,成为乔治·麦边偌大遗产的继承者,并忠实地替其照顾妻儿、管理名下产业。
此麦边已经不是原来的麦边了,前面的麦边虽然认识到了橡胶的钱途,成立了以经营橡胶园为主业的兰格志拓植公司,但是后面的麦边却是玩弄资本的高手,利用橡胶概念,蓝格志公司股价蹭蹭上涨,股票面值虽然不过100两,但是理查德·弗里曼也就是第二个麦边联手外资银行坐庄,精明的一塌糊涂。
1,雇佣写手在报纸上鼓吹橡胶产业,描绘橡胶美好钱途。
2,每三个月给股东发一次红利,每股分红竟高达12.5两。
3,好几家外资银行宣布;蓝格志公司的股票可以抵押贷款。
我大清韭菜们怎么可能抵制住这种诱惑,朴实的,渴望暴富的,卖房卖地卖首饰,有的甚至卖皮鞋,纷纷抢购该公司股票,到了1908年,蓝格志公司股价已经涨到了每股400两,呵呵,这才开始呢,正如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呢。
1909年,魔都众业公所迁入外滩一号,据说,实际上这栋楼也是麦边洋行的产业,前面说过魔都众业公所良心发现,到了1910年,这些老外们却让不是会员的华夏人参与进来了,韭菜进场了。
大清股市最疯狂的一幕出现了,仅魔都众业公所吸纳的内资金额就高达4000多万两,占我大清财政一半。
1910年的蓝格志公司股价直接一根大阳线冲天而起3月2日1080两,3月18日1300两,3月29日1675两。
仅仅1910年6月,一月之内就有30种新的橡胶股票挂牌交易,吸纳资金高达1350万两,我大清才有多少钱?这数据连老牌金融中心伦敦都甘拜下风,我大清股民厉害了。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上市的橡胶股票都是好猫,我大清的百姓疯了、傻了、欧阳亭同学也摁不住了,局面失控了。
击鼓传花,花落谁家,谁就是那个最靓的仔,最惨的接盘侠,倾家荡产,高楼纵身跳下。
早在1905年欧阳亭同学刚刚来到,就安排尼克去伦敦买了橡胶股票,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在魔都,袁成友最早成立的润丰公司一开始就有橡胶业务,在南洋买地、买种植园,是最早的涉及橡胶业务的华人公司。
按照欧阳亭同学的指示,魔都情报署很早就盯上了蓝格志公司,盯上了娶了富翁遗孀的第二个麦边,但是没什么卵用,最后低价六十六两银子拿到了一半的蓝格志公司的股票,同时运作润丰公司股票上市,只能这样了。
大势之下,顺者昌,逆者亡,南瓜同学指示;一九一零年三月底魔都的股票清零,伦敦橡胶清零。两边都卖在了高位,收获颇丰,国内赚了两千多万白银,伦敦赚了一千多万英镑,仅此一波,上亿两白银的收入让欧阳亭同学的资金宽头多了,从从容容,无后顾之忧。
股票出售后,南瓜同学指示盯住了魔都所有的老外,情报处的人员全部派出去,多盯一个算一个,日、夜盯着,轮流休息。
在魔都的老外公司和银行就那么多,有头有脸的能有多少个?,袁成友在魔都有的是人,奶奶的,一千够不够?两千够不够?公司上班和睡觉住处全部盯住,防止老外拿钱跑路,一旦股票卖出兑现,这里立即绑架,死活不论只要金钱,绝不让老外把钱倒出去。
十个人,估计有九个都认为麦边公司把股票卖了卷钱跑路了,呵呵,据说,这个真没有,许多人仅仅是想象而已,第二个麦边压根儿就没有跑路。
他在股票狂涨之时,头脑清醒地先行一步,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包括股票分拆和分期付款等,平安无事地度过了股灾。
此后,麦边把洋行的事业交给出生于魔都的原装麦边的儿子麦克贝恩打理,而这位麦克贝恩,热爱运动,喜欢宠物,开创了魔都的跑狗业,结果,又引发了民国年间的抵制风潮,这是后话,也是真实的故事。
忠于爱情,仗义的第二个麦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曾经的诺言;娶富有遗孀时说的话。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