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90章 我大清三次登基都哭过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当慈禧的名字出现在纸面上的时候,您猜得没错,那就说明这个影响近代华夏半个世纪的老太太已经驾鹤西去了。

因为慈禧这个名字是老太太死后册封的,没死前许多作品也这么叫估计是因为称呼方便。

metoo.

老太太后死后册封谥号长达二十三字,全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其长度为清代帝后之最,简称“孝钦显皇后。

“安妮,绝不可小看这个老太太,她可是真不一般,聪明绝顶,绝顶果断,比吕后厉害,也就仅仅稍逊于女帝武则天。”欧阳同学评价说道。

想想当年她接手大清王朝那个烂摊子,从后台走向前台的时候还是个小姐姐,内部权力不稳,危机起伏,困难重重.

南方有太平军,直隶中原有捻子军,西北有回乱,周边列强虎视眈眈。

如此危局比上吊的崇祯和南渡的赵构两个加起来都还要艰难,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武则天,外加慈禧小姐姐,法力无边,那时候的慈禧真就是一个姐姐。

整饬吏治,重用汉臣,兴洋务,求富强,巩固西北边疆用左宗棠,湾湾建省用刘铭传,在东北改建行省,使东三省与内地制度并轨,强化了东北边疆民族的向心力。

就这些功绩也足够了,说实话,不管您承不承认,佩不佩服,它都在那,就说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边塞和海防之争,半斤对八两,结果就是西疆现在还是华夏的行省,就这一件就足够了。

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女,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驾崩后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登基为帝。

据说,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亲贵纷纷相搀,谁也拉不动,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先天的弱势群体出身,没有非常手段,难成大器。

光绪帝登基时,据说被吓哭过,同治帝肯定哭过,光绪帝一般也可能哭过,难为小孩子了,哭一哭正常。

权力还在老太太手里,老太太最大的昏招就是胡乱的宣战,和十一国宣战,法力无边,引来八国联军,仓惶西逃,这恐怕是老女人的赌气发疯之举,宁与外邦不予家奴的骨头里的逆反式的疯狂,你们不让我好过,我就破罐子破摔,大家都别好过。

“安妮,女人发起风来太可怕,老女人发疯就更可怕,比这两个还可怕的是掌权之后怕失去权力的老女人发疯了,这个宣战引来的联军不说,仅仅是外交上的影响,祸害千年。”欧阳补充说道。

毕竟在许多国家的历史是会有记载;某年某月某大国向我宣战,惨败。

这个老女人如何评价?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又或许功过相当,怎么说?怎么写?那是需要历史作出判决的,作为一个王朝后期的守护者老太太是合格的,现在她走了,这个王朝也就完蛋了。

“我知道光绪皇帝,他就是一个愤青,生不逢时,有点才气,曾垂泪撰联追悼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写的挺好。“安妮说到。

除了这句诗,谁还能帮忙找一找光绪皇帝的闪光点,斗不过一个老太太,各方面差远了,哄一哄,哄好一个女人真就那么难么?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甲午战争包括;朝鲜之战黄海海战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四个部分,前两场是李鸿章指挥,黄海海战失败李鸿章就被革职,后两场是光绪和帝师翁同龢的所谓清流说了算,逼死丁汝昌也有他们一大半的功劳。

至于李鸿章有诗这么写的;年少不知李中堂,长大方知真汉奸,死后留银近亿两,安徽李家万亩田,魔都租界有别墅,字画古玩数不完,宰相合肥天下瘦,两袖清风谁为官?不问史料不问书,有功有过后人谈。

“从光绪帝变相的为自己夺权,拿钱建颐和园就是为了慈溪尽快搬出去,而没有钱接济北洋水师的时侯,甲午一战就已经败了,拿国事当儿戏,这一败就是100多年,扶桑是吸允着华夏人的血汗,发展起来的,影响至今。”

“什么时候,湾湾一统,日韩哑声,周边无虞,海上风光,那个时候方可对着那一抹深蓝说;甲午之耻,后辈已雪,在这之前,还是卧薪尝胆的好。”

欧阳同学痛心疾首,安妮在一边冷静地安慰劝说道。

至于光绪的戊戌变法就是瞎胡闹,想变革图强的想法是好的,问题是你是皇帝,仅仅有想法是不够的,口头上的许诺就是听个音,什么用都没有,仅仅是说好听的,谁都可以,没准比光绪说的还好。

一不提宪法,二没有国会,三没有三权分立,这算哪门子变法,说穿了就是一个以光绪帝为首的小圈子参与夺权,从慈禧老太太手里夺权,加强自己的君主专制、

戊戌变法后期,光绪帝还想跟伊藤博文商量来个四国合邦,这是靠出卖国家主权换洋人支持,幼稚一百分,戊戍六君子,也有点不靠谱,有对有错估计也很难说得清楚。

或许有人会说,先夺权才能变革,那只能说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你说得对,光绪帝夺权失败被关禁闭,他的伟大也就是那幅追悼邓世昌的挽联了。

1908年底,光绪先于慈溪一天去见他的老祖努尔哈赤去了,是不是老太太所为,猜一猜,估计、大概、应该、或许、是她干的。”欧阳胡猜想着。

据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开和李莲英。“

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

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光绪皇帝,别看那些正传,是把慈禧的功劳给了光绪帝,因为说了算的是老太太。

为子,哄不好亲爸爸慈禧太后,为夫,自己喜欢的人被推井里了,为君,胡闹多于理智,儿戏般的运筹帷幄于朝堂上,政治上大概属于弱智一个,可怜亦复可哀。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慈禧没了,童谣来了,人心散了,大清完了,没光绪帝什么事了。”欧阳同学心情轻松的说道。

寡妇孤儿自入关,便宜占尽此江山。果然两百余年后,母子君臣出塞难。

天道有轮回,上苍饶过谁?

从大清入关,福临和孝庄,母子两人进京,到慈禧去世,溥仪和隆裕,母子两人,两年半后下台,大清王朝以母子来,到母子去的方式,完成了天地间的人世轮回。

壮哉乎?悲哉乎?无奈乎?

十一月初九日,举行溥仪登基大典。溥仪由载沣扶着坐在太和殿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定三十五年为宣统元年。

据说溥仪登基时还被吓哭了,哇哇的哭。

我大清连续三个皇帝登基都哭,大清朝真的气数到头了。

军机处,载沣、载涛、载泽、奕劻、世续、张之栋等军机大臣等商讨国事,载字辈的载沣说;“袁项城专横跋扈,手握重权,恐怕对我大清不利,我欲除之,诸位有何意见。“

载涛、载泽、赶紧点头,急急忙忙说;“对对对,那老小子狼子野心,早晚会祸害大清,现在赶紧除掉,省心省力。“

“万万不可,现在局面平稳不易,袁世开的羽翼已成,亲信遍及各镇,如果操之过急,恐怕会有兵变。“奕劻急忙说道。

“现今刚遭国丧,不宜骤杀旧臣。“张之栋感觉到了兔死狐悲,反对说道。

“慢慢来,不如先免其职,以免发生兵变,影响朝廷安危。“世续稳稳地说道,此子略有心得,有点大局观。

载沣见其他人都反对,只有自己的兄弟赞成,就知道事情恐怕急不得,于是就放弃了极端的行动。

12月18日,载沣下谕以袁世开“现患足疾,步行维艰。“为由,“着即开缺,回籍养疴。“

把老袁开了之后,载沣接着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立了由摄政王亲率的禁卫军,将近畿各省的新军一律划归中央直辖。

1909年,京城,摄政王载沣,代宣统皇帝成为全国陆海军大元帅。

胞弟载涛为军谘府大臣掌控陆军。

胞弟载洵为海军大臣掌控海军。

表面上看起来,弟兄仨牢牢地掌控了全国的军权。

呵呵,这怎么可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