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74章 种棉花了

华夏的传统节日挺多多,二月和三月,分别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龙抬头,还有一个是轩辕诞。

民间把其称之为;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包头以前从来就没有华夏棉花,假如欧阳亭同学能够种植成功,就能带动包头其他的人种植,别问为什么,赚钱的生意都会抢着干,明年西疆也会试着种棉花,今年主要是包头和陕西,真是期望呀。

基地,地下恒温室内,一排排架子上摞着一层层的托盘,托盘里装满了有泥土的小盆,来自莓国的长绵种子安静的躺在小盆的泥土里,等着长大呢,种的时候连小盆一起种到地里,小盆自然会分解,还当肥料了。

莓国长绵有个特点,前弱后强,所以育苗格外重要,欧阳亭有金手指,早就打算好了,胸有成竹,犹如做菜,作料都整好了,加上瓦力和机器人帮忙,您就请好吧。

在我国,棉花的生长期一般为5到6个月。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棉花的生长周期也不一样。

西疆,4至5月份播种,9至10月份采收。长江及黄河流域:3至4月份播种,9至10月份采收。

播种到出苗的这段时间,一般10至15天。出苗期至现蕾期这段时间,一般30至40天。现蕾期至开花期这段时间,一般25至30天。花铃期:开花至吐絮期这段时间,一般陆地棉50至70天,成熟期至吐絮期:吐絮至收获基本结束,约2个月。

种植区域不同,棉花收获时间也略有差异,差别不大

包头呢,欧阳亭同学决定四月二十号开始播种,第一年,先来两万亩。

白云鄂博,基地,欧阳亭躺在床上还是懒得起来,仍然是一炮冲天的感觉,看来这病一半会儿是治不好了,早晨起来长跑十公里,也就坚持了一段时间,天冷了就不跑了,这不天气转暖了,昨天还和安妮说,他要开始跑步了。

看来努力刻苦如猪上树;难,懒散享乐如鳖跳湾;宜。

欧阳亭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赖在床上,我不是在思考问题么。

各地发展如火如荼,什么都缺,如壮汉饿的嗷嗷待哺,你想想连水泥都要从莓国买了,这得缺到什么程度,建厂房,盖房子,架桥梁,做枕木,修公路,就是修公路,还有城市地面硬化,哪个不要水泥。

启新水泥刚刚投产几个月,产量使劲加码,扩大生产线。

包头产的水泥连包头自己都不够用,又买了一个澳门水泥,远水不解近渴,呵呵真是没想到,水泥竟然成了香饽饽。

计划建设江西水泥厂,一期南昌,二期瑞金,计划建湖南湘乡水泥厂,要修长沙至湘潭的公路,再修湘潭到湘乡的公路。

否则有了水泥也运不出来,原本1913年开工,湖南人修建了华夏第一条公路,长潭公路,五十公里,就是谭延闿,谭婆婆主持修建的。

修成大小桥梁31座,涵洞86座,这条路线,有一大半是沿着原来长沙到湘潭的驿道延伸,从开工到竣工,经过四修三停,二一年底通车,历时九年。

今天看来许多毛病和不足,但这就是华夏第一条公路。

欧阳亭明白得很,水泥基本上会是一直缺,到处都要建设,慢慢来吧,等厂子建好了,扩大产能,问题就解决了一部分了,大量的建设留到30年代初莓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呵呵,便宜呀。

棉花是刚需,华夏目前棉花种植刚刚开始,比起莓国相差几百步,莓国南北战争时代棉花就灰常灰常厉害了。

制造弹药光有硝酸不行,还得有棉花,才能制作硝化棉,有莓国的长期供货保证,就不怕英法日三国闹妖,给华夏三年时间,棉花有了西疆基地,有了陕西关中棉,那就什么都不怕了,一旦华夏纺织业发展开来,就能挤死小日子,这也是既定的目标,骚年,继续努力。

下一步布局缫丝产业,和小日子竞争,广东,江浙沪,重庆三个区域全力发展养蚕缫丝产业,缫丝全部用采用新型循环式煮茧机、剥茧机、立缫缫丝机,用机械化改变华夏人的旧的缫丝思维。

用磷酸二氢钠溶解丝胶,其温度可比原来使用高温汤溶解降低近50%,即由210℃降为120℃左右,不仅节约能源,且可保护蚕茧外层,还能均匀溶解蚕茧的中、内层,提高蚕茧的舒解效力。

再下一步革新推广选、剥茧联合机,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代替原来的手工选茧、剥茧衣,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产量提高6倍。

这些都是基地的优势,要专门成立缫丝纺织局,对三个区域分头管理,把缫丝行业的龙头地位重新夺回来。

放开思绪,欧阳亭又想到了挖河工程,前些日子汇报进展不错,人力机器一起上,场面喧腾,现在刚刚四月份估计来得及,也算是尽力了,来到这个年代后,事业稍有拓展,真是战战兢兢,不胜悚惶。

“安妮,告知新家坡贝克汉姆夫妇,让船到越南买米,然后北上进入长江,船到达岳阳之后,转运小船直达湘潭,我们要趁着这次湖南水灾以工代赈,修建长沙到湘潭再到湘乡的公路。“

欧阳亭一边说一边走进基地大厅,公道的说,现在的安妮顶半边天了。

“是,指挥官阁下,可以让湘西抽调一部人马到湘潭,修路的同时招兵买马,减租减息,提防今年的萍浏醴大起义。“安妮一边说一边安排这些事情,看看,看看,这就是智能的力量,服不服?

“就是就是,我也是刚刚在早晨才想到了修路和赈灾一起进行,顺便招人,防范萍浏醴起义,这次起义的结局就是一万多人被杀死了,大清没什么损失,华夏人死的太多了,最好能不动声色地制止。“欧阳亭一边说道,一边为安妮点赞,大拇指竖的老高。

“通知王德元,让他们派人去湘潭主持赈灾和修路,湘西局面打开了,压力不大,另外萍乡煤矿交给李英明了,这本来就是属于湘鄂赣根据地的事情,估计他们早就去煤矿了。“

欧阳亭一边咕噜地着说一边去厨房,早晨还没吃饭呢。yes,sir,耳边传来了安妮的回答声音。

到处都是三蹦子,砰砰的响着,土地提前都耕好了,也耙平了,三蹦子的功劳,现在三蹦子担任了运输车的角色。

能有上千人,两个人一组拿一个托盘,并排着一边在地里挖个窝,一边把棉苗连带小盆一起种上,地墒不错,天气也不错,西安那边,郭家哥哥领着人在监督,飞艇已经把棉苗送过去了,一亩地**株苗,基本上是二十公分一株,比起欧阳亭那个年代,少一半还多,没办法,地力不够,慢慢来,在当地老农眼里,欧阳亭哪会种庄稼,哪能种的这么密呢,瞎胡闹。

就在欧阳亭的坚持中,在当地老农的怀疑中,在走西口那么多人的劳作中,在飞艇和三蹦子的无语中,棉花种完了。

剩下的就是管理了,除虫,除草,浇水,施肥,等待中...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