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哈密东,下辖的伊州境内,有座星星山,星星山中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星星峡就是扼守这个通道的要隘,古称碛口。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狭隘的山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西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
它不仅是西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对于西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
之所以叫星星峡,据说因为星星山上产石英石,每当皓月当空,山上石英石闪闪发亮,像满天星斗。
因此,石头叫星星石,山叫星星山,峡就得名星星峡。
有不少自驾游客或者驴友夜宿星星峡,就是为了看看那里的满天星斗,其实,过往的车辆灯光照的一晃而过,漆黑一片,山石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修高速了。
林则徐被贬至伊犁,就是由星星峡入疆。
1875年,左宗棠率领湖湘子弟收复西疆,也是从星星峡走的。
就是不知道纪晓岚被贬西疆时是否走的也是星星峡,今天我们也走星星峡,朱小军心里这么想着。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静夜相飕飗,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唐诗;岑参。
过了星星峡不远,朱小军一行停下了,一边休整,一边等基地的枪支弹药,对于哈密的回王,基地早就有了对策,软禁不杀.
不杀是因为祖辈护疆有功,庇荫子孙。
软禁是因为这回回王苛刻残暴,沙木胡索特王好像有点脑中风,意识不太清醒。
哈密回王爷可是富可敌国的,有煤矿,两千多亩牧场,有十五万头牲畜有商铺,有大生意,有大量房地产,还有大量土地。
其中三道岭煤矿位于哈密西部约80公里处,这里有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也是西疆最大的煤矿,它的煤不仅产量高,而且,煤质极好,火焰甚烈。
据说后来的哈密电厂的发电锅炉的炉篦子都曾被这种煤炭烧断过,等有了铁路,这里的煤可是要供应河西走廊的,原本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1895年,沙木胡索特王以三千两白银的价格买下矿井和设备,遂成回王私产,矿工由五堡抽调民户,由官吏和武装警卫进行劳动监督。由于开采方法原始,井下也无安全设施,每年都有事故发生,但王府对死难的矿工却不给任何的抚恤。
三天后的中午,两架飞艇卸下了枪支弹药,补给物资,飞回去了,其实十吨的飞艇有点鸡肋,十个一立方的一个空间装水就是十吨,你说能装多少东西,也许三十吨更合适经济。
行军路上,佟丽丫建议分兵分两路一网打尽,朱小军没有同意,而是让佟丽丫伪造公文,所有的物资放在城外隐藏起来,马车藏人,装成送礼的,混进王府,除了搏命的尽量不要杀人,这是老规矩了,再说了,王府就那么几十个护卫,全力以赴拿下,后面就简单了,朱小军一边行军,一边联系基地。
哈密城外,一个车队逶迤而来,拿出了通关凭证,贿赂了看门的守卫,一行人往回王府疾步而去,佟丽丫带头走近王府大门,高声通报门役,西安陕甘总督府派人送礼物,留声机一台,唱片十张,书信一封。
衙役通报去了,马车上的人迅速下车,几个呼吸之间,迅速占据了议事厅,兵房,佟丽丫紧跟着衙役闯进了王府客厅,这边王爷刚刚出来,佟丽丫就已经拿枪逼住了回王爷沙木胡索特,
“都别动,我们不想伤人,王爷对大清有功,请王爷下令不要反抗,以免造成误伤,都不要动,“佟丽丫大声说道。
说话间又有十几个兵进入了回王府,把回王府的人员都控制起来了,也许看到了佟丽丫维族的面孔,有一点点亲切,突袭真的没怎么费劲,王府就被拿下啦。
朱小军走了进来,看见局面已经控制,也就放下心来,,对王爷说,对不住了王爷,陕甘总督请王爷去西安,这是信件,请王爷过目。“说着朱小军拿出了一封信件递给了回王爷,信打开一看就写了两句话,说是;别来无恙,请回王爷西安一见。
基地已经派出了飞艇,一边往这里送点人加强力量,一边把回王爷弄到包头住上一阵子,一家人全去,卫队长和死忠的都去,等他回来那就什么都变了。
说话间,三艘飞艇慢慢降落在回王府前的空地上,基地派来了不到100人,还有不少物资其中就有蜂窝煤炉子和蜂窝煤,想得周到吧,看来包头的人多的没地用了。
看见这么大的飞艇自东边来,哈密城下跪了一片,维族的汉族的不分种族都跪下了,这样子也好,回王不是宣扬白骨头,黑骨头么,他们家族自称是白骨头,高人一等,不能和黑骨头的人结婚,哈哈那白骨头就应该坐飞艇,出去溜达溜达。
王爷走吧,还得赶路呢,就这样半拖着,半劝着,王爷的儿子也上飞艇了,年轻人好奇不是,王爷一家都走了,死忠也跟着走了,看着飞艇远去,朱小军的心终于放下了,有点蛇吞象的感觉,关键是不让杀人,缩手缩脚的,这也是抓住了这个回王犹豫寡断的性格,才有快刀斩乱麻的效果,当然还有佟丽丫维族脸蛋的功劳。
王府的人都集合起来,佟丽丫训话;大家看到了回王爷去西安了,坐飞艇去的,现在的王府我们护卫队说了算,管家在么?“佟丽丫问。
“在,在,“一个维族模样的人点头哈腰地走了出来说道;“管家铁姆肯,有事您吩咐。“
“查点库房、商铺,巡视牧场、煤矿、田庄、这些事情你都能做么。“
“能做,以往都是我做的“那你是大台吉还是小台吉?“佟丽丫用维语问了一句。
“是大台吉。“管家铁姆肯回答道。
“好,赶紧的,找人写告示,所有人都听好了,我们是王府护卫队,奉王爷的指令,宣布以下告示,从今天起;
1;解除所有的奴隶契约,本王府不再有奴隶,王府需要用人,出工钱雇人。
2;免除所有劳役,王府用工,给钱给粮。
3;回王府土地全部出租,收取租金三成半,灾年减免,实收实交。
4;借钱借粮,一年利息一律一成,借百还十。
5;回王府所收水费明年一律减半收取。
6;牧业收租维持原样,减免两成。
7;王府创办学堂,七岁至十二岁学童免费上学,每天管一顿午饭。
8;回王府三道岭煤矿购买新机器,管吃管住,挖煤记重拿钱,多劳多得,一旬休息一天,意外死亡抚恤金36个大洋。
9;回王府征召卫队,一个月三个大洋,管吃管住,十个大洋安家费,死亡36个大洋殡葬费,子女抚养到十八岁,一年两套衣服两双鞋,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铁姆肯,听明白了么?都记下来了么?“佟丽丫连声问道。
“记下记下了,明天就张贴,这样的好消息宣传的很快,放心吧。“管家铁姆肯说道。
“大台吉,安排人多写几张,维语的汉语的都写,明天全部贴出去,现在安排人先查点库房吧。“佟丽丫说道。
“好的,好的。“铁姆肯回应道,安排人去了。
佟丽丫又站上了高台,大声说;天冷了,走的时候一家拿一个蜂窝煤炉子,拿几块蜂窝煤,回去用用看,门口有人教你怎么用,会用了就提留一个,散了吧散了吧,明天照常当值。“
你别怀疑,佟丽丫英姿飒爽,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把人都打发走了。
十几天转眼就过去了,煤矿是最先出成绩的,原来一天出两吨煤,现在一天十几吨,用四轮马车运回来,哈密的煤火力旺,可以多掺一点黄土,做蜂窝煤,生意好的一塌糊涂,运了几百个蜂窝煤炉子没有了,现在正在组织工匠做呢,学会了可以自己做,自己做买卖生意都行。
这几天看样子快下雪了,陆陆续续来了几百个学生,维族的汉族的都有,请当地人当老师,跟留声机学汉语拼音,老师一起学,哈哈,王府一片读书声,好在房子多,王府都成学校了,这样子挺好。
查点库房后,看来地主家还是有余粮的,还不少,有些都发霉了,翻仓处理,分了一部分给日子过得不好的人家,一部分处理成了牲口饲料。
房子也分了几家,报名参加护卫队的人才能分到,也不是全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余下的全部当宿舍,等兵营盖起来就分给军官,反正都是分给自己人。
这几天,佟丽丫忙着督促大台吉组织人赶紧的改写租约借据,老的契约收回作废,还有奴隶自由的身份证明。
新政、新气象不是,这种得人心的事情,估计转过春来从东疆哈密会传遍西疆,各种猜测的,怀疑的,观望的,咬牙切齿的,举手欢迎的,都会有,呵呵就不一一列举了。
基地运来了十二门步兵炮,加上120MM迫击炮,守卫哈密城足够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