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在延安东边200里,有个延长县,县城老西门外,围着许许多多人,老少爷们小媳妇,知县官吏和衙役,到处是跑的小孩子,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为什么呢?看西洋景呗。
在人群围着观看的中间地带,人们在搬弄井架子,内行人一看就会知道,这是安装钻机,井位已经确定了,钻机装好立马开钻,大家围在这里,就是看看到底能不能钻出油来,听说以后点灯就这种新油了,而且叫洋油,眼见为准,一传十,十传百,都来了。
上午十点十分开钻,今天是1905年十月份,比请扶桑来钻这口井的日子提前了一年多。
官方说;6月5日开钻。因钻机是扶桑用过的旧钻机,故障多,效率低,9月6日在井深68.89米处见旺油,10日钻至81米完井,名曰“延一井”。该井初日采油1000~1500千克,以小铜釜提炼,日得灯油12.5千克,钻了整整三个月还多一天。
赵志龙站的远远地,他也不懂钻井,离得近挡害碍事,他来延长有些日子了,身后有一个二十几人的队伍,有的是刀客,有的是在去刀客的路上的准刀客。
有名望的一个没有,哈哈废话,有名望的全是自己挑摊子,谁会跟着他呀,丢不起那个人啊,跟他的这帮人就有一个功夫厉害的,现在还不出名,绰号铁胳膊赵杰,臂力惊人,喜欢行侠仗义,和赵志龙一个姓氏。
一次他看见地主家的狗腿子欺负人,打抱不平,把地主家的推车,扔出一丈远,吓得一帮狗腿子拔腿就跑,赵志龙看见了,惊为天人,上去结交,拜了兄弟,有了第一个跟班,陆陆续续的,队伍也开张了。
轰轰轰,钻机开钻了,基地出品的新式钻机,引入牙轮钻头,效率提高了百倍,预计三天就能见油。
比扶桑的三个月提前太多太多。欧阳亭出身石油之家,父母都是干这行的,人员是欧阳亭从天津请的,反正打出油来就封井了,先占个名号再说,目前真不适合大规模投产。
延长有油,汉朝就知道,汉朝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
到了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那里,所著《水经注·河水》也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
洧水是延河一支流,肥可燃则是指洧水水面上漂浮着的一种肥腻的物质,可以燃烧。
这是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石油的文献记载,到了唐代,延安石油已被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清政府外务部批准陕西省自办延长石油,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会同陕甘总督升允向清朝政府上书,要钱修路以利油运,这不,你有酒我有菜,合桌呗,于是知县也来现场观看了。
钻井隆隆响,一时半会停不下来,钻井队有县衙管饭,没有赵志龙他们什么事,和钻井队长荀海波打个招呼,赵志龙撤了,二十三个人,二十三条枪,钻井队捎过来的,还有许多枪,都藏着呢,藏在一个大柜子里,和钻井设备一起运到,不引人注意。
以后延长县就是一个石油中心了,完工了继续向西,去玉门,鄂尔多斯也有油,后世叫作长庆油田,基地指挥官说,去玉门是为了西进。
鄂尔多斯在家门口,不着急,另一方面鄂尔多斯的油田是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田,由于油气储层致密,将油、气从地下开采出来异常困难,留着以后再说,100年都不着急。
延长出油了还要继续钻,钻上几口井再说,形成一个小规模,取出油来还要炼油,于是延长县就得盖厂房,宿舍,修路,这些都有知县和衙役负责,基地出钱粮,油利六四开,基地占六,这就不错了,就算是填补国内空白了,再说,第一口油井也就是个门面。
延长县属于陕北,这里的人都是居住在山谷里,山上也没有办法住,一个镇沿着一个山沟,有几十个村一摆流排着,从头排到尾,大家都是沟子辈的,而这条山谷一般都有河,就是这么奇特。
刘家河镇,延长县的北面,有一个叫烟雾锅的山谷,有个赵家台子的村,赵杰的家就在这里,欺负人的狗腿子的主家就在刘家河镇。
刘大麻子属于劣绅,欺男霸女,还有人命,镇里的田,能浇上水的全是他的,巧取豪夺,大斗进小斗出,好色无比,就是看上一个佃户女儿,把一家逼得死的死逃的逃。
他有六个儿子,全是混混,耍刀舞棍,偷鸡摸狗,让人恨得牙痒痒,可就是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次赵志龙和赵杰商量,就拿刘大麻子开刀,这周围还真没有狠角色,否则也不会让刘大麻子嚣张了这么长时间,而刘大麻子仗着六个不成器的儿子,就以为老天第一他第二了,打听打听,还真没什么过硬的背景。
凌晨,风高夜黑,二十三个人全部出动,一色的双枪,盒子炮加冲锋枪,武装到牙齿了,先丢包子后爬墙,打开门,长驱而入,后门留了两个小组六个人看守,不搏命的不杀,这是提前定的规矩,还真没费什么劲,进到大院之后,也没有看家护院的,前后五进的院宅,把人一归拢,完活。
按东北说法;砸窑成功。
三天后,刘家河镇开公审大会,大家有冤申冤,有苦诉苦,因为出人命的人家死的死了,活的一个逃了,所以大家诉说的都是些鸡鸣狗盗之事,刘大麻子的儿子倒是没有人命,死罪没有活罪难逃,结果是刘大麻子枪毙,立即执行。六个儿子家产罚没一半,赔偿死者家属和农户。
“乡亲们,所有租地的住户,拿着租约重新签订租约,三成半地租灾年减免,,有欠钱的利息改成一成。“赵常林大声喊着。
“属于刘家河的各村回去选举村长,成立互帮互助小组,相互帮助,各村村长三天后来镇上开会,我们会发给大家春小麦种子,我们招收护卫队队员,选上的免捐免税,每月三个大洋,管吃管住,一年两套衣裳两双鞋子。“赵志龙喊得声嘶力竭。
终于开头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小小的延长县,如果不是有个油井,八辈子也轮不到这里,穷山僻壤出刁民的地方。
但是现在么,有了油井你就得关注,你不关注别人也会关注,所以就从这里开始了,一个镇一个镇的过,全部清理一遍,消除不安定因素,谁都逃不掉,全都减租减息,选村长,成立互助组。
刘家河镇计划招十到二十人,一共十二个乡镇的延长县,凑一个加强连没问题,不用一年全县就是公民党的地盘了,一年一个县,十年不才是一个陕北么。
呵呵,账不是这么算的,这是棋盘上数米粒,翻番的,第一个格子里一粒米,第二个格子里两粒米,第三个格子四粒米,第四个八粒米,第五个十六粒米...三十二...一百二十八
说实话就是第一个县难,以后很快的,如燎原之火,两年一个陕西绝对没有问题,有钱有粮有枪弹,有人有党有地盘,你说hai有别人什么事么。
“出油了,“随着于海波一声呐喊,油井冒出了一股黑油,第一口出油了,钻了两天就出油了看看油花还算不错,一个衙役撒腿就往县衙跑,报告知县去了。
于海波让人拿出了鞭炮,长头的,至少一万头,点着了,噼里啪啦,随着响声,鞭炮的硝烟味道很快地传遍了小小的县城,大清国的第一口油井出油了,人们奔走相告,这毕竟是件喜庆的事情,有油了,咱延长县也长脸不是,从百姓的脸上就能看出来,高兴着呢。
县衙,知县正奋笔疾书,要上报巡抚大人,陕西巡抚曹鸿勋,对这件事真是朝思暮盼,东奔西走,上下活动,出油了,曹大人也算是功成名就,永载史册。
原本历史,一天的油出了一吨多,仅仅提炼了不到十三公斤煤油。为什么叫煤油,因为最早的煤油就是在煤矿层里发现的,也就是油页岩里出现的。
不过天然煤油含量太少,不够干什么的,后来发现石油分馏裂解后就能分离出煤油,而且产量还多,从此,煤油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照明和作为燃料使用,虽然现在的煤油都是炼油厂出来的,但是名字没改,尊重传统,还叫煤油。
煤油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杭州,首次进口5000加仑,以后进口越来越多,
报经杭州关进口的煤油有莓国煤油、俄国煤油、荷兰煤油和苏门答腊煤油,现在看来,延长油田是多么的金贵。
以基地的提炼水平,能比十三公斤多一倍,一吨就是五六十斤煤油,所以需要多打几口井才能形成规模,有商业价值。
不管怎么说也算起步了,走、走、走,长、长、长,有一天总会大树参天。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