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59章 救灾棉花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和京张铁路同时开工的还有陇海铁路,先从西安开始和潼关对开修建,郭家哥哥和西安知府说了修铁路,汇报上去,陕西巡抚曹鸿勋立马跟进,上报朝廷批准,开始招人,欧阳亭同学有钱,线路现成的,先修路基,打石子也同时开始,呵呵,局面就这么打开了。

简单么?说简单还真简单,不费劲,复杂么?还真复杂,多方协调,有人出钱,开始动工。

曹鸿勋任陕西巡抚时开办延长油厂,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是华夏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延一井”。

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华夏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华夏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华夏大陆无油的历史。

此君是个人物。

先说陇海铁路,也是欧阳亭同学的优先布局中的重要的一步棋。历史上,说起陇海铁路那叫一个心酸,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心酸。

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汴洛铁路以郑州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开始修建,到1953年7月,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竣工,至此,陇海铁路全线通车,历时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啊,人生能有两个四十九年么?希望能有,大多够呛。

别喷,实话实说。

1906年,江苏北部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大饥荒,水灾之后有1000多万人面临救济。

1907年,一名叫沃尔特·柯顿的英国人为此专门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江北大饥荒】,这还是沿海,灾民都跑到了南通,内地怎么办,假如有条救灾的铁路,就可以活命千万。

所以陇海铁路,不仅仅是可以运送物资的战略铁路,这更是中原大地的救灾铁路,中原啊,这是华夏中心的地方。

清末民初,华夏灾害不断,说实话否则大清也不会那么快完蛋,橡胶股灾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主要的还是各种各样的灾害,就像是明末的鼠疫加灾害一样。

清末到民国,最大灾害的是1930年前后两年,武汉长江大水,水淹武汉一丈五,安徽江西江苏一片水泽,有照片为证。

再加上西北大旱,灾民千万,饿死几百万。

转过年来九一八事变,全国无力吐槽,天灾人祸,官府仰天长叹。

无论大军阀还是小军阀,张嘴为国,闭嘴为民,本质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冠冕堂皇,狗屎一堆。

假如,假如没有冯宇祥的西北军,假如没有军阀混战,假如铁路能早一点通车,就会挽救上千万人的生命,历史没有假如,只有遗憾。

“安安妮,知道么?1928起三年大旱,29年陕西旱灾达到高峰,那个时候,只有利用铁路转运沿海各省粮食到陕西,才能拯救百万生灵。呵呵,就在这时西北军全军入陕了,是他们毁了陇海铁路。”欧阳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陇海铁路工程局长凌鸿勋,和陕西巡抚曹鸿勋名字都是一样的。晚年凌鸿勋先生追忆西北军对铁路的破坏时说道;“孙良诚的军队从山东撤退,经过津浦铁路,到了徐州转入陇海铁路西开之后,惟恐中央军在后追上,于是乎就把沿路的桥梁炸毁好几座。最惨的是把郑州以西的黑石关最大的一座洛河桥炸断了。”安妮说道。

“孙良诚的军队到达陇海铁路的通车终点灵宝,军车已不能再开,就把一列一列的军车,包括机车和车厢,推落黄河岸边。”

“西北军随后通电宣战,这仗一打就是一整年,当时正是救灾的关键时刻。他们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欧阳同学狠狠地说道。

你可以使劲找,即使你找一万年,也找不出一个西北军的拥有者冯宇祥所标榜的自己是为国为民的军阀的证据。

或许你可以说,草莽之时不论义,良禽择木而栖,呸,这嘴可真够圆的,西北军就是历史的罪人。

西北灾民在最,最,最需要救急的时候,西北军来西北了,他们是不吃五谷杂粮的,他们自带干粮,他们可以不吃不喝活365天。

我呸。

“安妮,你信不信,他们自己说的没有抢老百姓的粮食?”欧阳问。

“当然不信,人是自私的,就像他们炸桥,炸火车一样,他们需要自己先活下来,这就是最大的理由,什么国家灾民都不重要。”安妮说道。

“是呀是呀,正如42年的河南大旱中的汤恩薄一样,全他奶奶的都是好人,可就是河南人更欢迎小日子人,奶奶的,您可以不扶墙,但是不得不服这些人的厚脸皮。”欧阳开骂了。

为了阻挡小日子人不惜炸开黄河,淹一片百姓,早干什么了,光忙活打内战了,百姓就是个屁,无语,继续无语中

各位可以搜一下当时的照片,就感觉那些个国民电影和电视剧都是扯犊子的,意淫的。

“安妮,记住了,铁路,只有一条连云港到西安的铁路才能救人,现在就修,既可以救灾,又能促进陕西的棉花产业的发展。”

“唉,其实我很笨的,怎么能够忘记了关中可以种棉花呢?”

“安妮,必须亲我一下,以示惩罚,要不就鼓掌,狠狠的惩罚我吧。”

欧阳同学放赖了。

从徐州两边开始,从潼关两边开始,从西安、宝鸡、天水,兰州的两边开始修,豁上去了,三到五年,全线贯通,十年也行,宽轨,以后再向西修,一直到迪化,接通外西北,链接老毛子。这就是欧阳亭同学的雄心壮志。

“安妮,联系詹天右,看看他们那边能否抽出一点技术人员兼顾到陇海线。”欧阳同学说道。

如果不能,欧阳亭也准备了后手,有金手指可以帮忙的,路线都是现成的,不用勘察,省时省事,就是具体施工而已,需要培养一批施工技术员即可。

白云鄂博,基地,欧阳亭盯着地图一直在看,然后说;“安妮,通知美丽国的尼克,让他在美丽国联系购买旧铁轨旧枕木,使劲买,快点运回来。“

我要提前修好陇海线,让张之栋、袁世开顶在前面,先和朝廷交涉。就说是为了救灾,他大舅的,我还是笨的和猪一样,陇海线兰州和连云港这之间,是整个中原大地。

“你看安妮,河套有粮,关中有棉,河南有粮又有棉,加上苏北连着山东河北,陇海线一通什么都有了,赚大发了。你说以后还有同萌会什么事。“欧阳亭说道,手舞足蹈。

“报告指挥官先生,你说了不和同萌会较劲都说了一百遍了,能不能格局再大一点,事业在宽阔一点,境界在高那么么一点,肩膀在宽一点,能跑马就可以了,OK?”安妮说道。

被一个丫头教训了,欧阳同学还沉浸在他的胡思乱想中呢。

有粮、有棉、还能防灾、救灾,幸好早早就看到了,比同萌会提前100年,呵呵,他们压根没有想到,何况看到,布局时仅仅想到一个个点了,忘记线了,脑子瓦楞了。

还有比修建一条铁路更重要的事情么,和挖河入海救灾相比,都一样重要。

再次感谢郭家哥哥说服了西安官府。也感谢朝廷已经开始了汴洛铁路的修建。

有官方文字记载在甘肃买布的辛酸:“每百斤麦子仅值制钱一千文,而一斤棉花就需制钱七八百,农民终年耕作所入,置不到一件棉衣。”

“一件棉衣穿二三十年并非罕事。”

100斤小麦约近1亩旱地的年收成,而一套棉衣裤所需棉花约2斤。换言之,2亩地的收入,才能换一套新衣裤。

民初考察西北的大员们,对陕甘的第一印象,男人常是赤身下田,女眷多人轮穿一条裤子。

包头明年才能开始种棉花,心急也没有用,现在只能先让尼克在美丽国买棉花种子,要美丽国长绵。

各位大da;棉纺织业分为花、纱、布三阶段,缺一不可,三个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为什么,棉,纱,布,都太沉了,尤其是棉,你得使劲压结实才能运得多,只有火车才能拯救和支撑棉花产业。

还有另一个原因说出来也是挺具有讽刺意味的,华夏土绵纤维短,只能纺粗纱,织的布是牛仔裤一类的布,也就是帆布,单位面积内棉纱越细,布就越软乎,分别就是土布,牛仔,衬衫,内衣。

华夏能种出长绵的地方是西疆和在关中平原。

陕北岭,陕南山,只有陕中是平原。

陕中的“白咸土”种出来的棉花,正是国内急缺的长纤上品,是使用华夏的土绵种子可以种出好棉花的唯一圣地。

如果用国外的长绵种子情况会更好,陕中绵得天独厚,西疆棉后来居上,一句话,都需要铁路。

陇海铁路就是救灾的铁路,就是棉花的铁路,以后通西疆呀,就是拯救大西北的铁路。

兰州-西安-郑州,种-纺-织,三点一线,产业前景广阔。

哎,还真是给穿越者丢脸呀,刚刚想到,好在不算晚,欧阳亭心里想,毕竟才来了两个多月,亡羊补牢,派人招人,准备工具,打石子,按既定路线开工。

“安妮,你朝我脸上打一巴掌,让我清醒清醒,“欧阳亭说道。

“你确定是打不是抚摸,“安妮说道。

“不是抚摸,是真打。”欧阳亭说道。

“我有一千斤的力量,这是设计标准,估计稍有不足。“安妮说道。

“开玩笑、开玩笑,你怎么能当真呢,还是抚摸吧,抚摸也能让我记忆深刻,就不要计较什么方式了。”欧阳亭一听连忙说。

看看,这就是军阀的嘴和脸,军阀都这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