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45章 截胡虞洽卿

魔都,法租界,朝阳街79号,农工商银行大厅,宽宽的柜台,敞亮的窗口,微笑的服务,亭亭玉立的美女,脖子上挂了一个胸牌,写着服务经理的字样。

一派新人、新潮、新气象。

窗口前有一条线,是一米线,顾客需要站在线后面等待,说是保护客人的隐私。大厅最多可以开六个窗口服务,现在仅仅开了一半,三个窗口前面都有排队的。

旁边还有贵宾席,有茶、有糖,有沙发,有报纸,有杂志的那种,对不起,没有咖啡。

贵宾席,有两个人坐在那里看报纸,一个看公民报,一个看《长江周报》,看样子两个人认识,一起来的。

“三娃,你们家旁边,有这种厕所么?“一个人问到。

“石头,说你多少次了,不要叫我的小名,下次我坚决不答应。我们家边上没有,但是我大舅的闺女家旁边有,上次回娘家说了,我大舅还不信,说茅厕哪有不臭的,呵呵,笑死我了。“另一个人回答说道。

“呵呵,等看见了见识见识,不臭的厕所,第一次听说。“石头说道。

欧阳亭也是脑袋瓜不干活,一着急,一共生产了六个厕所全拿魔都来了,京城一个都没有。

公民报在京城也有呀,看报纸也知道有不臭的厕所了,那些个遗老遗少,满清贵族,光听见雷声看不着下雨,正等着呢。

赶紧的,京城皇家圣地,怎么能比魔都落后呢?

“石头,一会存完钱,咱们两个去剪辫子,领两个大馒头,哈哈,看看半斤面的馒头有多大,够不够秤。“三娃说的自己也乐了。

“行,剪了辫子以后,还得准备一条假辫子,蒙蒙事情了。“石头说道。

说兴奋了,一抬头,看见不让大声喧哗的字牌,两个人低声不说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存不到十两银子,一看就是小康人家的孩子,听说这里存钱有利息就跑过来了。

这个社会十五六岁,大人了,可以成家了,存钱有利息,非常少,但是总比往外掏好多了,账大家都会算,这不,来存钱的不少,不少的人都是办理的零存整取。华夏农农工商银行的新规矩,一个银元打底,随时定时都可以存钱。

现阶段开银行,华夏人不如外国佬,在业务开展上,国内的钱庄也比不上老外的银行。为什么?老外有特权啊,这年头特权意味着安全,保险。

由于老外的银行垄断了当时的票据业务,加上现在的局势,很多官僚、军阀、商人、地主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宁愿把钱存在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外资银行手里,不解释。

这样子的局面,谁来了都没有用,英国人、沙俄人、小日子人、美丽国人的银行,就是比华夏人开的银行高一个档次,姥姥的

华夏农工商银行来了,比老外的银行好好。

银行三楼,行长办公室,朝阳的房间,厚重的窗帘,一圈沙发中的大个茶几上,摆着一盆君子兰,显得屋里生动了不少,有了点灵气。

副行长韩增新同志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茶杯在喝水,对面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在看手里的资料,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浙江商人虞洽卿。

说起这位哥,虞洽卿,名誉参半,但绝对是个人才。

论头脑、论钻营、论投机、论赚钱、论草根、论耍赖、他说自己第二,你一定千万不要去和他争第一,这位六论先生可是认钱不认人,而且身后之名两极分化严重,最初是洋买办+帝国主义走狗,后来又变成爱国商人,不可思议吧,神奇的很。

虞洽卿,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上学,15岁到魔都瑞康颜料行学徒,后为“跑街”“跑楼”,后升为买办。

先后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荷兰银行买办,在荷兰银行当经理30多年,获荷兰政府奖,租界有用他名字命名的街道。被誉为赤脚财神,名声在外。

粗通文墨的虞洽卿痛下苦功,三年不到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他这套速成学习方法放在今天只有新东方可以相媲美了,不知道此君什么时间加入了东正教,虞洽卿在魔都的故居皋兰路18号与皋兰路的东正教堂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也曾怀疑虞洽卿有可能是俄国、苏联间谍,没有证据。

虞洽卿组织创办了四明银行,还捐得了清廷道员官衔,支持过蒋光头,没有沾边小日子人。

虞洽卿事母至孝,造福桑梓,乐善好施,为华夏人挣过利益,抗战时跑过滇缅运输,卒于重庆。

见虞洽卿来到农农工商银行,韩增新的心里大约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位韩增新也不知道是袁成友从哪里找的,给袁成友当副手,主持工作,欧阳亭同学原来中意的是宋汉章先生管理银行,呵呵,无奈宋先生现在还在京城任职呢。

虞洽卿为什么来工行呢?这还得从虞洽卿发家史说起,现如今的情况是,他被欧阳亭同学截胡了。

清末民初,华夏的买办有三种,银行买办;银行跑腿拉存款放贷的。

洋行买办;洋行跑腿的掮客。

一般买办;普通的为洋人跑腿的。

三种人都是跑腿的,大哥不说二哥,反正就是跑腿的,今天叫作经纪人,在当时这可是名符其实的金领,年薪大约2-5万两白银,相当于今天大公司的VIP,牛叉吧。

虞洽卿就是这样的牛叉,他带着赚到的钱跑到当时还很偏僻的闸北,把顺征里、升顺里的63栋破烂房屋全买了下来,大家都以为他脑袋被驴踢了,谁知后来闸北设市,房地产暴涨,虞洽卿把老房子拆成平地,然后分块出售,这是他的第一桶金,暴利。

最牛叉的还是运作航运,最多时手里有50多条船,空手道,买报废的旧船,船沉了,保险公司赔钱,再买,还是捞起来的旧船,再沉,周而复始,就是不管死伤多少人,他只管扩张,那年头死人保险公司是不管的,只赔船损,不赔人损,你说虞洽卿是黑呢还是黑呢。

抗战期间从西贡贩运大米到魔都,和意大利人合作,挂意大利国旗,小小日子和意大利是一帮的,放行,一个来回赚二十八万,奶奶的,还是美元,说这钱不是赚的国难财,呵呵,虞洽卿自己都不信。

不知道你信不信。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