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11章 南洋陈家庚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新家坡,交通咽喉,战略要地。

英国海峡殖民地首府,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统治,俗称三多城。

外号多;星岛、狮城,石叻,星洲等。

华人多;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华人。

小吃多;华夏的,印度的,南洋本地的。

以后还会出现帮派多。

四多城,没有之一。

这是被英国人称为“东方十字路口”的城市,英国人后来居上,战领了这块地方。

海峡交通咽喉要道,几度易手,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也是欧阳亭同学着手布局的这个城市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都市,海外华人的力量太厉害了,占七成多的人口,前世没有好好发展,反而被当地土著打压迫害,这还有没有公理了,欧阳亭同学第一个不服,所以转眼间来到了新家坡。

更重要的是截个胡,尽量切断某些人的财路。

原本历史上,南洋华人资助了不少钱给这个会党那个会党的起事者,有没有用处真的不知道,当时的境况是大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一阵风,有个手指轻轻地就会把他捅倒了,大夏将倾谁也无能为力,神仙也不行。

钱要留在刀刃上,建设上。

提起海外华人,美丽国避不开司徒先生,欧阳亭童鞋已经吩咐尼克去接触联络了。

南洋么,就不得不说说陈家庚前辈了。

陈家庚先生,一生资助和创办了118所学校,比水浒梁山泊的108将还多10个,这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的数字。

陈先生晚餐简单,一碗白饭、一碗番薯粥、一块红豆腐乳而已。

穿补丁衣服,儿子不许系领带。

一生就看过一次电影,和夫人看过一次拳击比赛。

呵呵,不好意思,眼睛有点酸酸的。

神仙度人,圣人度己。

先生有钱,却舍不得花钱,钱呢?几乎全部捐赠了,没有留给子女。

在史丹福路的后面区域,一座两层楼的洋房里,凯瑟琳正在给几个教师讲话;“你们的月薪是六个英镑,每天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课间休息30分钟,让孩子活动活动。周日休假。”

“我们的教材是国内提供的。语文,算术,英文,常识,音乐,体育。”学校负责食宿,你们同意的话,可以签订契约。

我们现在是两个班,67名学生。孩子年龄有差别,没有办法,以后会好的,万事开头难么。”

“这些是2000本书,一本是【觉醒华夏】一本是【假如明天来临】希望大家分发一下。”说完凯瑟琳给大家鞠躬了。

这里是贝克汉姆和凯瑟琳的地盘,欧阳亭同学雇佣的手套党,一对英国中年夫妻,基督徒,经营农场,破产者,被欧阳亭同学溢价收购了。

在新家坡,英国人还是有特权的,他们出面办事,事半功倍,雇佣他们的好处多多,欧阳当然明白这一点。

凯瑟琳按照欧阳的吩咐,开始忙着找房子,找老师,接手了一个慈善行会的孤儿院。

事情终于有点头绪了。

凯瑟琳放了一张唱片,京剧【定军山】的唱腔,呜咽呜咽的唱了起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贝克汉姆先生继续管理农场,百分之五十的土地改为种植橡胶树,眼下最抢手的产品,余下的一半土地种植棕榈树。

说对了,欧阳亭同学要开发棕榈油,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咖啡,可可,就让别人种植吧,欧阳同学这里除了橡胶以后会逐步扩大油棕树的种植。

欧阳亭同学种植的棕榈树,不是法国戛纳电影节戛纳小镇的棕榈树。

准确的说是油棕树,原产于西非,生长期最少七年后才能结果产油,更不是国内的那种棕榈树,两码事。

欧阳同学之所以选择油棕树,一是因为它的产量高,每亩油棕树产油量是大豆的9倍、花生的5倍、油菜的3倍。

二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欧美等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料的需求也在增加,别忘记了,还有世界大战呢。

这是个战略布局,最起码比别人提前五年左右。

棕榈油的用途很广泛,既是优良的食用油,也适于制人造奶油或乳酪,是做巧克力的必备,还可用来制造香皂、蜡烛、润滑油。

相比于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种植业,市场前景极佳的油棕刚刚起步,属于真正的朝阳产业,哪怕到了欧阳亭来的那个年代,东南亚的油棕种植业也在不断的扩张着。

新家坡华人大酒店,欧阳亭,陈家庚,贝克汉姆夫妇,相聚会餐,请客的当然是我们的欧阳亭同学了。

三十岁的陈家庚正值当年,经营着福山黄梨园、谦和米店,今年刚刚增设了日春黄梨罐头厂,正值事业上升期。

明年陈先生会参与橡胶种植,和别人合办米厂。

“我给介绍一下,陈家庚先生,南洋楚翘,啊,啊,错了,是南洋翘楚,翘字应该在前面,给老师丢脸了,自罚一杯,自罚一杯。”

“贝克汉姆先生,凯瑟琳女士,英伦名家,至于鄙人么,大家都知道了,来自孔孟之乡,呵呵,举杯祝大家相逢相识,身体健康。”欧阳说道。

欧阳亭同学的词还真不少,口吐莲花,无奈出了点小错误,把词读反了,犯了一个读书人都应该犯的错误,哈哈,有点耳熟么?

“先生,鄙人这次来新家坡,有一事相求。“欧阳亭站起身,拱了拱手说道。

“请说。”陈家庚先生不动声色的回答。

“我们公民党出十万大洋成立南洋华人慈善救济会,请陈先生当会长,帮助南洋华人,救急不救穷。”欧阳同学说。

“另外,我接手了一个慈善行会的孤儿院,凯瑟琳在掌管,希望陈先生介绍一些华人儿童入学学习,一切免费,中午还管一顿饭。”欧阳说道。

“陈先生投资有需要的话,我这里还可以提供一百万大洋的资金,期限三到五年,年息百分之三,不计复利。”

欧阳亭同学说完转过身在留声机上放了一张唱片,京剧《定军山》的唱腔,呜咽呜咽的唱了起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