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在一个平淡的大唐清朝,一个杂胡将领摇晃着他肥硕的身躯来帝都觐见李隆基。】
【他见到李隆基倒头便拜,却对旁边的太子熟视无睹,旁人提醒他,这是太子啊,快拜。】
【胖子说我只听说过有天子,什么是太子啊?】
【旁人解释道:太子就是等到皇上百年之后接班的人。】
【胖子听完后嚎啕大哭,说天子怎么会死呢?我安禄山不同意!】
【李隆基很感动,从此胖乎乎的安禄山成了他的心头好。】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
【这便是号称华夏历史上最血腥叛乱的“安史之乱”,这也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大唐天宝年间。
骊山华清池畔,水汽氤氲,一片旖旎之景。
唐玄宗李隆基正与宠妃杨玉环在温泉池中惬意沐浴,尽享这片刻的欢愉。
然而,一道加急快报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这份美好。
“安禄山反了?”
李隆基手持快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双眼圆睁,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那个身形肥硕、每次跳舞都能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的胡人,怎么可能起兵造反?他怎么敢?
短暂的惊愕过后,李隆基的眼中瞬间燃起熊熊怒火,“忘恩负义的逆贼!”他猛地一拍池边的玉石,水花四溅,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痛骂安禄山的种种行径,仿佛要将这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出来。
此时,大臣们早已吓得战战兢兢,个个低眉敛首,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自己的一个小动作就引火烧身。
他们心中清楚,此刻的皇帝就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稍有不慎就会被其吞噬。
李隆基喘着粗气,目光如利刃般扫过群臣,恶狠狠地问道:“你们谁能替朕消灭安贼?”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却如石沉大海,无人应答。
大臣们纷纷将身子又向下压了压,恨不得能钻进地里,心里默默祈祷着皇帝千万别注意到自己。
“我大唐养的都是窝囊废吗?”李隆基的脸色由红转青,由青变黑,他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闪过朝中武将的名字,可竟发现难以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
曾经的府兵制,将军们打完仗便回朝,如今改成募兵制,将军们都驻守在藩镇,而朝中剩下的,大多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平日里吓唬老百姓还行,一上战场,怕是连自保都成问题。
就在李隆基的怒火即将彻底爆发之时,终于,一个声音打破了死寂:“陛下,臣愿率军征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丑陋的人缓缓出列。
众人暗自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人站出来顶雷了。
“什么世道?”唐玄宗皱起眉头,心中满是无奈与感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竟然是个残疾人。
没错,封常清不光身形矮小、容貌丑陋,还是个独眼跛脚汉,与人们印象中威风凛凛的军人形象大相径庭。
封常清本是回朝汇报工作,却意外撞上安禄山起兵造反这一乱局,面对这个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唐玄宗的气色稍微缓和了一些,问道:“爱卿有何应对之策?”
封常清神色坚定,朗声道:“安禄山二十万大军来势汹汹,中原地区长久以来未经战事,确实难以正面抵挡。
但世事无常,福祸相依,臣请求前往洛阳招募兵勇,渡过黄河抗击敌军。
臣相信,用不了多久,定能取下安禄山的人头,以报陛下圣恩。”
封常清的话音刚落,杨国忠突然放声大笑:“就是嘛,臣一直认为,不出十日,安贼的人头就会被送到朝廷,陛下勿忧。”
那尖锐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竟神奇地冲走了唐玄宗心头的阴霾。
“封爱卿忠勇可嘉,朕加封你为范阳节度使,即刻前往洛阳,不得有误。”唐玄宗大手一挥,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仿佛看到了安禄山被平定的那一天。
……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安禄山大军攻入洛阳,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坚壁清野。】
【这本来是一招稳棋,李隆基却仅仅因为监军边令城的一面之词,就以“动摇军心不战而退和贪污口粮”的罪名,赐死封常清、高仙芝,高仙芝临死前,全军高呼冤枉!】
【前方战局紧张,大唐已无良将可用,李隆基起用病废在家,有大唐军神之称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安禄山大军不得寸进,】
【宰相杨国忠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李隆基求胜心切,轻信谗言,催命般地下令让哥舒翰出关决战。
【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无奈率军出战,结果中了埋伏三面受敌,大败,潼关失守。】
弹幕飞出。
“唉,没有李隆基的神助攻,大唐的局势真不至于这么糟糕。”
“是啊,只要再守一段时间,安禄山老巢都快被端了,还怕他不退兵?”
“关中粮食供潼关守军绰绰有余,只要坚守潼关不出安史之乱,很快就会平定,不至于危害那么大。”
“不作死就不会死。。。”
“……”
大唐太宗位面。
巍峨的太极殿内,李世民正神色凝重地观看天幕。
当他看到李隆基一系列昏庸举措致使潼关轻易被破时,顿时气血翻涌,急火攻心,身形晃了晃,差点站立不稳,一口鲜血险些喷出。
“无能的废物!”李世民双眼圆睁,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滔天怒火,额头上青筋暴起,厉声怒吼道,“潼关一破,长安便再也无险可守,这等简单的军事要略,他竟全然不知!废物,太废物了!”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透着无尽的愤怒与失望。
李世民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袍角随着他的动作烈烈作响。
他实在难以理解,李隆基为何能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犯一次错或许是偶然,可接二连三的失误,简直是将大唐的江山社稷当作儿戏。
“大唐怎会缺猛士?”李世民猛地停下脚步,双手紧紧握拳,关节泛白,“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这片山河舍生忘死,可如今,却被这等昏庸之主拖累!”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李靖、李勣等名将纵横沙场的飒爽英姿,又想到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马革裹尸的普通将士,心中满是惋惜与悲愤。
“那些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大唐,怎能毁在如此无能之人手中?”李世民仰天长叹,眼中满是不甘与痛惜。
他深知,潼关一破,长安危在旦夕,大唐的盛世华章很可能就此戛然而止,陷入无尽的战火与混乱之中,而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
想到此处,李世民的心中五味杂陈,对李隆基的愤怒,对大唐未来的忧虑,以及对那些英勇将士的深深敬意,交织在一起,让他久久无法平静。
……
【公元756年六月初九,潼关陷落,叛军直逼长安!】
【此时高适站了出来,建议死守长安,根据当时的状况,他的建议可行性非常高。】
【然后而李隆基又一次作死了,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弃长安而辛蜀,逃之夭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隆基带后宫及皇室出逃,在大军护卫下出逃。】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城陷入狂乱,王公百姓四处逃窜。】
【讽刺的是,此时的安禄山还远在潼关观望,不敢贸然进军,但长安城已经人心涣散,未战先败。。。】
……
大唐位面,武周年间。
洛阳的万象神宫庄严肃穆,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跃。
女帝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之上,玉手轻轻摩挲着扶手,眉头微蹙,神色凝重地注视着眼前悬浮的奇景——那是关于后世大唐风云变幻的投影。
其中安禄山造反、大唐战神惨败、潼关沦陷的画面,看得她揪心不已,心中满是忧虑与感慨。
而当李隆基那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堪称窒息的操作映入眼帘时,武则天只觉一阵气血上涌,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她紧紧握住扶手,指节泛白,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眼中瞬间燃起熊熊怒火。“还以为李隆基是个能撑起大唐江山的人物,没想到竟是个贪生怕死、昏庸无能之辈!”
武则天咬牙切齿地说道,声音中满是愤怒与失望,“此人,不仅是大唐的罪人,更是整个华夏的千古罪人!”
念及此处,武则天突然想起,如今这个将大唐搅得天翻地覆的李隆基,此刻尚且年幼,正被幽禁在深宫之中。
她心中陡然闪过一个念头:若是将他杀了,不就可以避免未来那些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的灾祸了吗?
刹那间,武则天眼中有肃杀之气四溢而出,整个大殿内的温度骤降,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武则天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声音没有丝毫波动,冷声道:“来人,赐李隆基三尺白绫,让他自行了断,莫要再玷污这大唐的天地!”
随着这道旨意的下达,大殿内的气氛愈发压抑。
……
【在经历连日奔波和饥渴之后,大军停在了马嵬坡,六军将士忍无可忍,大将军陈玄礼提出要诛二杨以谢天下,随行的将士杀死了杨国忠及其家族,随后逼迫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天幕中出现画面。
“她不是什么下凡的仙子,她是祸国殃民的杨玉环!”
“什么?杨玉环?就是那个跑死八匹马就为了吃什么荔枝的杨玉环?”
“呸!快滚吧,我们不需要你的假惺惺。”
“杨玉环,都是你,都是你祸害了大唐。”
“为什么死的是我的丈夫和孩子?不是你!”
李隆基满脸沧桑:“朕才是一国之军,害你们流离失所的人是朕,不是贵妃!”
“是,是朕昏庸!是朕被繁华盛世迷了眼睛。没有永昌的盛世,也没有享乐百年的皇帝!”
“但这不是玉环的错,祸国者并非红颜,罪在掌国者啊!”
陈玄礼请命:“杨贵妃是杨国忠之妹妹,与逆党同出一系,还望陛下三思。
圣上,请太真娘子救救大唐。”
“既然圣上这么要求了,玉环从命便是,那便……这样救吧……”话音落后,杨玉环三尺白绫自缢于梨树下。
李隆基悔恨:“玉环。。你是不是恨我食言了。。。”
……
三国位面。
许昌的丞相府内,曹操正端坐在书案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双眼微微眯起。
听闻了安史之乱的种种缘由,尤其是杨贵妃与这场乱世的关联后,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盛世需要美人点缀,乱世需要美人顶罪!”
曹操心中明镜似的,即便乱臣贼子的起势看似与杨玉环有所关联,但归根结底,还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昏庸所致。
他微微皱眉,脑海中浮现出诸多关于这场叛乱的细节,若是没记错的话,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的可是“诛杀杨国忠以清君侧”的旗号。
“哼!”曹操轻哼一声,嘴角泛起一丝嘲讽的笑意,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
“这场悲剧,李隆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一手提拔安禄山和杨国忠,又妄图以制衡为名,纵容将相私斗,最终玩火自焚,酿成这等大祸,这苦果也只能他自己咽下。”
念及此处,曹操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些许,眼中流露出一丝惋惜,喃喃道:“美人是无辜的啊……”
他放下手中的玉佩,站起身来,负手踱步,望着窗外那随风摇曳的翠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他看来,杨贵妃不过是这乱世洪流中的一颗无辜棋子,被卷入了权力的漩涡,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李隆基,作为一国之君,本应肩负起天下苍生的重任,却因一己之私,将大唐盛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实在令人叹息。
……
大唐位面,天宝年间。
“啊?!”杨国忠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血色。
杨玉环得知自己的命运后,娇躯猛地一颤,脸上的红晕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惊恐哽住了喉咙。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
【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