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感慨无比:“很不错!新龙国救华夏于水深火热之中!”
华夏恰逢乱世,却遇到了一个伟人这样的人物,站出来力挽狂澜。
纵观历史,若一国国运未绝,总是会出现一个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犹如神明一般照耀天下,随后以雷霆之势,终结动乱。
一剑辟出,黎明破晓!
随后,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座盛世的阁楼。
毫无疑问,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旁,朱高炽也是连连感慨:“天不亡华夏,新龙国成立,便是天命所归!”
朱瞻基随之附和:“天不生伟人领袖,华夏万古如长夜!”
最后,朱棣对华夏百年近代史做了一个简单总结。“落后就要挨打!那些西方列强之所以能在华夏大地上横行霸道,靠的就是先进的武器和大炮。”
朱棣语气之中,杀气腾腾:“大明,必须竭尽全力研发新式火器和钢铁巨舰。
绝不允许再有人再用大炮轰开华夏的国门!
如果那些在后世欺负华夏的番邦蛮夷还敢再来,定用大炮狠狠轰炸他们,叫他们有来无回!”
闻言,诸位大臣无比赞同,毫不犹豫的回道:“吾等将竭尽所能,造成坚船利炮,誓死捍卫华夏尊严,绝不让历史再度重演!”
正所谓“手中有剑,心中不慌”,凭借着强大的武器,才无惧未来的一切挑战!
……
高空天幕之中,视频刷新。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
【劝君莫舔秦始皇!盘点关于嬴政的历史谣言!】
【当今网络充斥着关于秦始皇的大量谣言,这个视频,up火力全开,一次批个够!】
看到这一行标题,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皆是有些惊奇。
关于秦始皇的谣言?
这是什么意思?
各个朝代位面,无数文人墨客,也是一头雾水。
而皇帝们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
秦始皇在古代的名声一直很臭,长期都是暴君的形象,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大一统的雄主。
不知道后世关于秦始皇,会有哪些谣言?
……
【谣言一】
【秦始皇身高1米98,他不会怪我不会英语,只会怪自己没有统一全球。】
【始皇帝嬴政身高1米98,配剑1米68,相当于把曹操比在腰上。】
三国位面。
看到这个谣言,曹操一口饭喷了出来。
“胡闹,简直胡闹!”
把自己贬的一无是处,把秦始皇神化。
这种踩一捧一的手法,简直恶毒至极。
曹操气的直跳脚:“哪个不长眼的编的谣言,孤要找他算账!”
……
【其实,正史上对于秦始皇的身高从来没有记载。】
【那么他身高1米98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有一段记载,说据《河图》记载,秦始皇身高八尺六寸,大七围。】
【有人就按秦尺23厘米换算,正好1米98。】
【可问题在于,这段记载,压根就不可信。】
【先不说宋代距离大秦足足有1200多年。】
【单就《河图》的性质而言就不靠谱。】
【《河图》是什么书?是汉代人编的图谶,是《推背图》那样,谈天数、谈运势的算命书,书里全是阴阳五行、祥瑞灾异等神神叨叨的记载。】
【这样的书里,描写帝王的外貌的目的,是为了刻意突出君主的神圣性。】
【所以,它不但说秦始皇身长八尺六寸,还说它“虎口、日角、大目、浓眉”。】
【这些都是描述君主外貌神异的常规词汇,像黄帝“日角、龙颜”、刘邦“隆准、龙颜、”刘秀“隆准、日角、大口、美须眉”……等。】
【再说,如果秦始皇嬴政真的有1米98的身高,那臂展再怎么着也得有两米。】
【面对荆轲的时候,按理也不至于拔剑拔不出来。】
弹幕飞出。
“古代记载这种身高的一般不可信,毕竟孔子都被说有两米多了。”
“不可信的记载本来就多,可信的只有考古考到墓。”
“……”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点了点头。
在他们的心目中,皇帝确实长得龙模龙样,“日角、龙颜”这些都是标配。
毕竟,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真龙天子”的身份。
要知道,皇帝高高在上,还真没多少人见过,那可不就全凭想象力了。
……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着天幕,目瞪口呆。
他以前见过几个关于皇帝长相外貌的谣言,但跟这位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真是刷新了他内心对于君主外貌的认知。
睁眼说瞎话,知道身高1米98是什么概念吗?
旁边,朱高炽很快就看出了谣言的漏洞,开口道:“爹,这就是一些人心中想象的皇帝标准像,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相貌。
而且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第一反应是拔剑砍杀荆轲,却因剑太长,拔不出来。
据我分析,华夏的礼仪剑,撑死了也就1米长,秦始皇多次拔剑而不出,所以秦始皇的身高肯定是低于一米9,而且臂展不够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之后秦始皇是一路小跑,我印象中,秦始皇为了见荆轲,还穿着十分正式。
能在这种追逐中,不被手持短刀的荆轲追上,换成我的话,估计直接被荆轲一刀刺死了,足可见秦始皇的敏捷不低。
看秦始皇的敏捷度,应该属于比较均衡的体型,个不可能这么高。”
朱棣心思缜密之人,脑子转的飞快,很快就想通了。
“说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并不多,但从荆轲这一段来看,秦始皇身高肯定没有1米98这么夸张。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肯定不是什么文弱书生。
毕竟,荆轲倒地后,秦始皇还上去补了好几刀,那场景看起来肯定不是一个文人能够干出来的。”
朱高炽恍然大悟,拱手道:“爹,还是您明察秋毫,儿臣拍马也不能及也。”
朱棣在心中嘀咕:正常人都不会信那个年代的普通人能长到两米,还说什么大七围?
七个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真是一通瞎记载。
此刻他十分好奇,后世之人会将他的外貌描述成什么样子。
【谣言二、没有秦始皇,华夏就是分裂的欧洲。】
【但凡懂点历史就知道不对,即使经过了两汉的夯实大一统,仍然迅速出现了三国长期分裂,之后又是五胡乱华南北朝大分裂四百多年!秦朝让华夏不再分裂,是一个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谎言。】
【这个谣言碰瓷的是谁,碰瓷的是唐朝,是强盛绵长而且文化文明蓬勃发展的巍巍巨唐,才彻底夯实了华夏“分久必合”的血统,使之根深蒂固。】
【《全球通史》:自唐朝起,华夏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大唐太宗位面。
一代雄主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谣言,将后世华夏一统的功劳归功于秦始皇,十分不悦。
单纯的谈一谈历史,秦始皇建立的王朝,仅仅存在14年就灰飞烟灭了,短命至极,就这水平,能对后世的分裂或者统一有啥影响?
“天幕说的很对,巍巍巨唐,打的四夷臣服,万国来朝,这才有了华夏‘分久必合’的血统。”
李世民自傲说道,“不过这秦皇也并非一无是处,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但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这都不及盛世大唐!”
……
【谣言三:秦始皇尊重女权。】
【秦始皇当年在会稽刻石,上面写道: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意思是说,如果丈夫胆敢像公猪一样在外面乱搞的话,那么妻子把他杀掉,妻子是可以判无罪的。】
【如今网上很多人都把“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这句话作为秦始皇尊重女权的例证。】
【诚然,当前秦始皇巡游会稽时,确实把这句话刻在了石碑上,但问题是,“杀之无罪”的主语,并不是妻子。】
【因为后文是“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三句一对仗,夫为寄豭对应妻为逃嫁,如果杀之无罪的主语是妻子,那后面再说妻子怎么怎么样,显然就破坏了对仗关系。】
【其实,把“寄豭”理解为在外面乱搞的公猪,倒是没错。】
【先秦时代,民风相对开放,比如刘邦跟吕后结婚之前,就跟曹氏私通,某种程度上就是“寄豭”的行为。】
【但公猪跑到别人家族去乱搞,被发现后,追打他的一定是那家主人。】
【男的跑到别人家偷人家老婆,撞破奸情时,想杀他的人一定是人家老公。】
【所以“杀之无罪”的隐含主语,应该是别人家老公才对。】
弹幕飞出。
“这一拳跨越了两千两百多年。”
“抽象,抽象得很!”
“古代女性都不跟男的一桌吃饭,除了有些风流场所,还男女平等,呵呵。”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眼中有凝重之色闪过。
“舞文弄墨的文人,总是为了输出自己的观点颠倒黑白。”
很显然,这个谣言是文人断章取义的结果。
在李世民看来,这句话并不是在鼓励妻子杀死出轨的丈夫,也不是在保护女性的权益。
“寄豭”并不是指丈夫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而是指男子离开原家庭,去外面依赖别的女人来谋取富贵或求取生存。
这种行为在秦国被视为不忠不义,也被视为损害了国家的税源和劳动力。
所以秦始皇对“寄豭”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消灭,任何人都可以欺凌侮辱他们,却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长孙无忌在旁边附和道:“臣也以为,这群文人坏的很,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掐头去尾,误导大众。”
李世民微微颔首。
秦始皇并没有“赋予女性特权”,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而秦律在男女平等方面的“超前性”,也只是后人不顾历史背景的一种臆想与美化。
……
【其实,会稽刻石主要是为了宣扬秦始皇平定天下后的功绩。】
【从“饰省宣义”开始,后面一长段都是在吹嘘。】
【说在秦始皇统治下,各地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们都认为,有小孩的寡妇再嫁是背叛死者的不贞行为,开始自觉整顿家庭内外,男女之间都是纯洁正派的关系。】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如果丈夫偷人家老婆,杀了也没关系,所以男的都老老实实,妻子逃离家庭,小孩失去母亲的现象,也彻底得到了根治。】
【由此可知,这句话“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女的杀了渣男,也不用负责”的意思,跟尊重女权,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恰恰相反,秦始皇竭力要宣传的是,女性要守贞,要固守家庭,按当代的标准,这纯纯是反对女权的价值观。】
【因为所谓秦制的社会基础,就是原子化的一个个小家庭。】
【乱搞男女关系也好,游民寄居也罢,都会破坏小家庭的稳定结构,给官府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制造混乱,无形中侵蚀了秦制的社会基础。】
【所以,秦始皇一定要“移风易俗”“禁止淫佚”,要鼓励“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弹幕出现。
“别说尊重女权,在古代女性能有地位都不错了。”
“核心就是要维持小家庭稳定,不论男女都不准乱搞。”
“去旅游,导游真的各种野史乱说,瞎扯淡。”
……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微微颔首。
在他亲自编写的《大明律》中,就有有本夫捉奸时,可以杀死奸夫勿论的规定。
这么做,就是为了震慑那些随意给别人戴绿帽子的人,更能维持小家庭稳定,保护官府的税基。
……
大秦位面。
祖龙嬴政撇了撇嘴:“说寡人尊重女子,能不能靠谱点?”
造这个谣的人是怎么想的?
如此随意,连自己的生平经历都没搞清楚。
他母亲赵姬一生有多少男人?
当他得知母亲的行为时,对生母非常反感,甚至直接导致对任何女人都不偏袒,使他一生都无法立后。
“赵高,你说说,这都是什么事啊?”
旁边,赵高略一思索:“回禀陛下,后人这就是典型的张嘴就来!
陛下立下这个规矩,本意是为了防止官府收不上税,到了他们口中,怎么就变成尊重女子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颠倒黑白。“
祖龙嬴政面色莞尔:“胡编乱造!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