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卧龙山 第八章 解脱

小说:卧龙山  作者:言善  回目录  举报

回忆人生后,“我成不了圣人了”,言善内心自白的同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时他突然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起这个念头?我为什么要成为圣人?随着这个疑情,他悲伤的情绪止住了...…

《黄帝内经》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少年时的言善就在尝试着解脱,从各种暴力和压迫中解脱。他眉目清秀,孤独贫穷,好色懦弱。乃至忽视了一位真正帮助过他的好朋友——————苏豪。高鲨在学校继续压迫着言善。他的同桌苏豪发现后,握紧着拳头。

“这么欺负言善?!”苏豪责问高鲨。

“关你什么事?”高鲨不屑地回答。

只见苏豪向高鲨打出了第一拳。高鲨也予以回击。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高鲨还是气血勇力过人,苏豪没有能胜过他。随着高鲨的拳头不断地落在苏豪的身上。苏豪停下了进攻,并且哭了起来。远处的欧阳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那个高挑的女同学走过来说了一句:“苏豪啊.....”,像是无奈,又像是在看戏时的嬉笑。自始至终言善没有帮苏豪一下。当言善看到那位他暗恋的高挑女同学过来后,才装模作样地安慰了一下战败了的苏豪。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姓刘名备,字玄德。”(《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页)。课外阅读检查时,苏豪当时带的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而言善带的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当时小学的男领导问苏豪《三国演义》最后一回的名字是什么时,苏豪沉默了。言善还在一边自以为是地给苏豪提醒“三分统一”云云。男领导问言善:“这名著你看吗?(指的是《白痴》)”言善恬不知耻地回答:“看呢!”(事实上这本55万9千字的小说,言善至今(过去了十二年了)还没有看完,只看到了第二部。)

言善儿时经历的流血事件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上,“懦弱”、“善恶不明”、“敌友不分”、“愚蠢愚痴!”

八年后,言善来到了卧龙山。他想起了古代的一位君子,卧龙先生——————孔明。他也想起了往事,他过去的同学君子苏豪。当时那件事,很坦率地讲,他甚至可以不管。但他没有不管,而是刚正抵御寇贼高鲨。但言善的心被茅草堵塞的太死了,良知被蒙蔽的太严重了。言善“忘恩负义”,已经有八年没有联系过他这位“兄长”了,这八年言善在“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内耗、称王。”八年后,在卧龙山他尝试再次联系苏豪,加了苏豪的网络账号后。言善做了一个梦,他梦到有一对形影貌似夫妻的人,在一个房子里。言善注视着这一对夫妻,这女人长头发长指甲把言善给压住了,正要弄死言善时,突然旁边一个小孩,不断地在大声斥责。言善一下子惊醒,发现是一场梦,他拿起手机正巧发现加上苏豪了。两个人攀谈起了如梦如幻的往事。

“我印象中的你都不是小学时候的样子了,我记得你那时初中在四班,一个帅小伙,还爱说话!”苏豪如是说

“你也是个帅小伙,字写的漂亮得很!我还模仿过你的字体呢!”言善回答道

“我成不了圣人,也成不了善人君子。但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向圣人和君子学习,做一个有恒者。”言善心里悔恨地自白。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言善是何等的幸运?他绝清净行,成了一个伪君子。蒙受了圣人君子的恩泽,却依旧在干着“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事,夸夸其谈地“掉书袋”。写不出一篇优美的散文和一部动人的小说。唉!《楞严经》云:“清净自居,好说名言。”这类人,观世音菩萨会现一个居士相来度化他。言善真真正正地知道了“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但还是战胜不了爱说话、好为人师、“掉书袋”的恶习!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尚义和苏君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呐......

言善不断在乡间和山林内徘徊,大自然的景象在他心目中是和故乡的童年往事相连结而不可分割的,现实是,他是失落的异乡人。身上带着沉重的枷锁,对春天的向往和憧憬,只有在梦中才能企及。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言善回忆起了苏君的盛德,有一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场葬礼,棺材正要入土。葬礼来了两个人,苏君和高鲨。在梦中言善并没有屈服于高鲨,根本没理会他。而是和苏君嘘寒问暖,互相拥抱了一下。

言善没有孔明先生那样的“雄才大略”和“远大志向”,但他却在不自量力的读圣贤书。这位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自然引起了在卧龙山下庙村隐居的言善由衷的敬仰。《仰孔明》:

“仲尼教人善知人,我无智近恶知识。

庙山前村遇圣庙,卧龙吟成恨有余。”

李商隐写孔明先生的诗句:“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被言善改写,并让孔子后人孔先生写成了一副书法作品(详见插图),用来表达他壮志未酬和朋友离别的遗憾之情!

玄德曾三顾茅庐于孔明,最终感动了孔明。他们完成了蜀国的一番大业。苏君也曾“三顾”言善。但言善八年后才“后知后觉”了。这时的言善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隐居生活中,读完了《四书》、《周易》、《道德经》和一些佛教书籍。他的视野开阔了,内心里的志向重新建立了起来。但现实人生不是宗教理想和文学艺术。已经八年没见的两人,只能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这份迟到的友情,是言善心中的痛。王尚义在《母亲》这篇散文中说道:“一个深冬的夜里,我正从一个迷蒙的梦中醒来,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和怅惘,视线落在死寂而阴沉的夜色里,仿佛亲眼看见自己生命的影子,那只是一片无告的悲凄。我不禁黯然地思想,我已经二十岁了,生命最美丽的岁月正要逝去了;我虽年轻,却是渐渐老了。也许再做一个梦,已经是四十或六十的人了。”我已经二十岁了,也许再做一个梦,已经是四十或六十的人了。《卧龙吟》:“半生遇知己(王尚义),蜇人感幸甚(苏君)。”能在这个无情的社会中,遇到这么有情有义的一位善人君子——————苏君,实在是言善的幸运啊!但你言善却背弃苏君之恩,屈服于高鲨,甚至还帮助过高鲨的忙!唉!愚忠愚孝!白痴!沉浸在愤懑和怨恨中是无用的人。言善打碎了财色名食睡的锁链,认真学习、落实古圣先贤的经典。他知道了,为什么自己昏庸懦弱愚蠢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好色!反思!借助佛教法门的力量,断除男女情欲,转情识为智慧,孝顺母亲,重新做人!尚义的散文《母亲》接着说道:“恐惧和寒冷像一阵风从脑中吹过,我再也不能入睡;那时,我几乎没有觉得,是谁的手,轻轻地把我滑落的被子,从肩头拉到额上,又在我脚头压了一块什么东西,便悄悄离去了。渐渐的温暖和倦意又把我牵入梦里。当然,那是我的母亲,我母亲柔软的手,在我出生后二十几年的岁月里,不知多少个夜晚,像习惯似地,拉上我滑落的被子,操心着我的睡眠。”两位母亲的事迹超越了时空,不可思议的契合了。王尚义和言善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共鸣。孟子曾经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言善以一个沉重地心情说:“乃所愿,则学尚义也。”

有学者指出诸葛亮先生注《阴符经》应该是“伪托”,但注释的观念可并不“伪”。“亮注:夫子、太公,岂不贤于孙、吴、韩、白,所以君子小人异之。四子之勇,至于杀身,固不得其主而见杀矣。”君子和小人如同白天黑夜,完全相反,我们通常都认为善恶是水火不相容的。但佛教和道家却在“齐是非,齐善恶。”《庄子》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与其称誉尧的圣明而非议桀的暴虐,不如把善恶都忘掉,把一切都归于“道”。)同样地,与其称赞苏君的盛德,非难高鲨的残暴。不如把善恶都忘掉,把一切都归于“道”,归于“无”,内心一丝都不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看待谋害他的敌人提婆达多和看待尊敬他的儿子罗睺罗一样,平等、平等。“怨亲平等”、“善不善等”是佛教所阐述的超脱思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古人云:“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活在怨恨中,不如活在感恩中!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卧龙山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