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仿若整个汴京都被一层静谧的薄纱所笼罩。
集市口,一群闲聊的百姓向出声的年轻人投去异样的目光。那年轻人满脸懵懂,不明所以,不晓得为何众人这般看着自己。
片刻后,一位长者皱眉怒喝:“栓子,休要胡言乱语!那种师道的西军远在陕西,怎会现身汴京?”
“张伯,我所言句句属实,西军真的要来了!”栓子急得面红耳赤,连忙解释,“下午我去城外送货,听几个行商闲聊时提及此事。”
“若西军真能来,定要好好教训一番那些作奸犯科之徒。”有人满怀期待地说道。
“莫要瞎猜,说不定西军此番只是如往昔一般前往边境御敌,恰好路过汴京罢了。”也有人理性分析。
“罢了罢了,这等军国大事,与我等百姓又有何干?”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闲言碎语,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而后悄然传入士绅朝臣的耳中。
刹那间,整个朝堂为之震动。大臣们惊愕之余,纷纷准备入宫面圣。然而,刚迈出家门,便被五城巡城司的巡夜士卒阻拦。
“大人,宵禁已至,若无王大人手令,不得外出。”巡夜士卒语气坚定,毫无通融余地。
“速速闪开!我有紧急军情要禀报陛下,若是耽搁,你担待得起吗?”大臣怒目而视,高声呵斥。
“请大人出示手令,否则还请回府静候。前几日那些违禁者的下场,大人想必也有所耳闻,莫要让小的们为难。”巡夜士卒不为所动,坚守职责。
类似的场景在汴京各处不断上演,无一例外,大臣们皆被阻拦而归。
“张大哥,万一这些大人真有紧急军情,咱们这么做……”一名年轻士卒面露担忧之色,小声问道。
“你这榆木脑袋!若是真有军情,自当由兵部、禁军传递消息,这些大臣凑什么热闹?分明是借口!”张大哥瞪了他一眼,不耐烦地说道,“别瞎操心,咱们只需执行王大人的命令。即便闹到陛下那里,咱们也占理。继续巡逻,莫要再啰嗦!”
被拒之门外的大臣们怒火中烧,却又无计可施。谁让这新上任的五城巡城司提督李华,还兼任着兵部侍郎、暂领兵部大权呢。
那一晚,大臣们在自家府邸辗转反侧,满心焦虑与猜测,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熬到上朝时分,大臣们如潮水般涌向皇宫。
一个时辰后,众人齐聚午门。待宫门开启,鱼贯进入文德殿。
此时,从垂拱殿出来的宋钦宗,听着季恒低声禀报:“陛下,昨夜李华传来消息,城内都在热议西军进京之事。大臣们欲出门探寻,皆被五城巡城司拦下,此刻想必还未互通消息。”
“无妨,大局已定,他们掀不起风浪。”宋钦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进入文德殿,一番朝仪过后,参知政事王安石出班奏道:“陛下,臣弹劾种师道。”
宋钦宗佯装惊讶:“所为何事?”
“种师道未得兵部、内阁调令,擅自率军进京,此乃大逆不道之罪!”王安石言辞恳切。
“种师道是奉朕之命行事,何罪之有?”宋钦宗坦然承认,目光坚定,“一百多里路程,急行军一日便可抵达,此事已无隐瞒的必要。”
群臣闻之,心中大惊。虽有所猜测,但亲耳听到陛下之言,仍觉震撼。
震惊之余,王安石紧接着问道:“陛下,敢问您调西军进京,所为何事?”
“陛下,此举越过兵部、内阁与枢密院,有违祖制啊!”
“恳请陛下下旨,令种师道即刻率军返回陕西!”
“陛下,若种师道离京,陕西一带若再生叛乱,该当如何是好?”
大臣们纷纷进言,言辞激烈。
“够了!”宋钦宗猛地一声怒喝,大步走到殿台边缘,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行事何须向尔等一一解释?”
“陛下,这……”有大臣还欲争辩。
“住口!”宋钦宗再次厉声呵斥,打断了他的话。
“王宗濋,带人封锁文德殿,不许任何人进出,哪怕是如厕,也需派人跟随!”
“李华,即刻起关闭汴京内外城门,除军情探子外,任何人不得通行,你亲自负责城防,提督全城兵备。”
城门紧闭,城外护城河宽达数十丈,如一道天堑横亘在前,飞鸟难渡,更遑论传递消息。关闭城门,一来防止城内消息走漏,二来防备魏国公等人临时倒戈。
宋钦宗冷冷地看了群臣一眼,转身离去。他打算先处理那些手握兵权的势力,再来与这些大臣们清算总账。
宋钦宗走后,文德殿内群臣面色各异。蔡京一党众人聚在一起,脸色阴沉,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他们深知,事已至此,大势已去。汴京有禁军、侍卫司、锦衣卫等数万人马,城外又有附近军镇重兵驻守,陛下却舍近求远调西军进京,其目的不言而喻——平息党争。他们作为蔡京的党羽,必然会遭到清算。而蔡京此刻恐怕还被蒙在鼓里,指望不上了。被困在文德殿内,无法传递消息,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只能坐以待毙。
旧党和新党派的大臣们脸色也极为难看。从陛下此番雷厉风行的手段来看,绝非心慈手软之辈。蔡京一党被清算后,若他们还不知收敛,陛下定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惩处。他们仿佛从宋钦宗身上看到了太祖、太宗的威严与果断,不禁心生畏惧,浑身颤抖。
而像包拯等一心为国为民的大臣,则面露欣喜之色。党争之祸,犹如毒瘤侵蚀着大宋的根基,若能借此机会根除,大宋便有了复兴的希望。
回到福宁殿的宋钦宗,站在殿门口,望向汴京西北方向,那里是西军即将到来的方向。
“陛下,陈福传回消息,西军距汴京仅一百八十里。除去传递消息的时间,最迟明日辰时便能抵达城外。”季恒轻声说道。
宋钦宗微微点头:“季恒,安排人速去大名府,召李纲火速进京!”
“季恒,你带人前往枢密院,将司礼监等人拿下,收缴印信送至福宁殿,并多备些空白圣旨。”
“赵勇,你随他一同前往,顺便到御马监,将御马监掌印太监杨僧等人一并拿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