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所有人都对李行歌置若罔闻,李行歌这才明白,什么叫做人微言轻。
他站在人群中,大声呼喊着:“大家听我说,不能这样下去!”声音逐渐变得沙哑,眼神从最初的急切变成了深深的无奈和失落。
李行歌望着那些背影,喃喃自语:“为什么没人愿意相信我?”心中满是苦涩。
风掠过他的脸庞,吹乱了他的发丝,他咬着牙说道:“就算没人听,我也不会放弃!”这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但心底那丝倔强仍在燃烧。
终于,大唐皇帝制止了所有人的争吵。
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都给朕住口!如此争吵,成何体统!”那威严的声音如同雷霆炸响,在朝堂上久久回荡,众人瞬间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一丝声响。
皇帝目光凌厉地扫过众人,沉声道:“如今国难当头,外有胡族虎视眈眈,内有民生哀怨四起,这岂是尔等争吵之时?当务之急,应当群策群力,共商良策,抵御外敌,保我大唐江山!”皇帝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臣们皆低头不语,大气也不敢出,整个朝堂鸦雀无声。皇帝见状,语气稍缓,语重心长地说道:“朕希望诸位以大局为重,摒弃私心杂念。大唐的兴衰荣辱系于尔等一身,当为大唐的未来出谋划策,为百姓谋福祉。若有谁再不顾大局,肆意妄为,休怪朕严惩不贷!”
最后,大唐皇帝把目光落在了李行歌身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李行歌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抱拳行礼,神色郑重道:“陛下,小民以为当下应当速速集结各地义军,加以严格训练,统一调度。如此,方能将各方力量凝聚一处,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期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行歌接着道:“再者,需安抚百姓,开仓赈济。百姓乃国之根本,让他们衣食有着落,心向朝廷,方能同仇敌忾。另外,加强城防建设,囤积粮草,做好长久作战之准备。切不可心存侥幸,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有更多胜算。”
皇帝听着,手抚下巴,陷入沉思。良久,皇帝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李行歌说道:“你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每一项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你可有具体之策?”
李行歌略一思索,再次抱拳说道:“陛下,关于集结义军,可派得力将领分赴各地,选拔英勇之士,设立严格的军规和训练计划。对于安抚百姓,可派官员深入民间,确保赈济粮款能真正发放到百姓手中,同时减免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城防方面,招募能工巧匠,修缮加固城墙,增设防御工事。囤积粮草则需从各地调配,设立专门的监管官员,以防贪腐。至于与周边友邦的联络,需派出能言善辩且熟悉邦交之事的使者,许以利益,共御胡族。”
皇帝微微眯起双眼,说道:“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所需人力、物力巨大,朝廷如今国库空虚,又当如何?”
李行歌坚定地回道:“陛下,可号召王公贵族、富商巨贾捐献财物,以解燃眉之急。同时鼓励百姓参与劳作,重建家园,增加税收来源。只要上下一心,定能度过此难关。”
皇帝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而后说道:“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你先退下吧。”李行歌行礼告退,心中却依旧牵挂着大唐的命运。
李行歌哪里知道,这个大唐皇帝,只是嘴巴上心系大唐百姓,实际上他才刚刚登基不久,位置都没有坐稳。
新帝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似威严庄重,心系天下,然而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焦虑。他深知自己根基未稳,皇位摇摇欲坠。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明争暗斗从未停歇。他整日殚精竭虑,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如何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以免被那些虎视眈眈的权臣或宗亲趁乱夺权。
对于抵御胡族、拯救百姓于水火,虽在朝堂上表现得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实则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做个表面功夫罢了。在他的心中,个人权力的稳固远比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安危重要得多。
李行歌一腔热血,满心以为皇帝会采纳他的建议,积极抗敌。他怀着对大唐的无限忠诚,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夜以继日地思索着抗敌之策,每一条建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一个策略都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期望。
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却不知自己的忠诚与热忱,在皇帝眼中不过是可利用的棋子。而他那些精心谋划的策略,那些能够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的良方,或许最终也只能化作泡影,消散在这无情的权谋争斗之中。
李行歌离开了朝堂,走在了小城里,发现这座小城满是凋敝。
街边的店铺大多紧闭着门,门板上布满了灰尘和蛛网。偶尔有几家开着的,也是冷冷清清,店主人无精打采地坐在里面,望着门外空荡荡的街道发呆。
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个个面容憔悴,脚步沉重。他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叠着补丁。孩子们不再有欢声笑语,而是在角落里饿得面黄肌瘦。
城中的庙宇也失去了往日的香火,佛像的金漆剥落,显得暗淡无光。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一片荒芜,摊位七零八落,垃圾随风飞舞。
李行歌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悲愤愈发强烈。他深知这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悲惨的现状。
李行歌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悲愤愈发强烈。他深知这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悲惨的现状。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一阵寒风吹过,扬起地上的尘土。忽然,他听到一阵微弱的哭声,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妇人坐在一间破屋前,怀里抱着一个生病的孩子,正无助地抽泣着。
李行歌赶忙上前询问,老妇人哭诉道:“家里的粮食早就没了,孩子病了也没钱医治,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李行歌握紧拳头,从怀里掏出一些碎银递给老妇人,安慰道:“大娘,会好起来的。”
离开老妇人家,李行歌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抬头望着阴霾的天空,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哪怕前路艰难险阻,哪怕付出一切代价,也要为百姓谋一个太平盛世。
可是,大唐皇族来到这座小城,就修建了行宫,那些大臣,也是身穿锦缎。
行宫金碧辉煌,与小城的凋敝形成了鲜明而讽刺的对比。皇族们在宫中纵情享乐,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大臣们身着的锦缎在阳光下闪耀着奢华的光芒,他们出入行宫时前呼后拥,排场极大。
百姓们看着这一切,眼中满是愤怒和无奈。而李行歌望着那奢华的行宫和趾高气昂的大臣们,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他不禁痛斥道:“国难当头,百姓受苦,你们却如此奢靡,良心何在!”然而,他的声音在这权势的重压下,显得如此微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