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 第二十九章:惊圣!

第二十九章:惊圣!

噫!天际之外,幽冥之海悄然铺展,自李平安身后汹涌而来,带着无尽的寂寥与深邃,仿佛能吞噬一切光明。

海中,一鲲正遨游,其躯庞大,翻江倒海,鸣声震天,撼动四野。

吼!鲲鹏展翅,双翼遮天蔽日,扶摇直上,直冲九霄云外,九万里高空尽在其脚下!

轰隆隆!文宫之内,震动如潮,一根更为雄伟的石柱冲天而起,金光璀璨,其上诗篇熠熠生辉,映照出李平安的非凡意志。

他背负鲲鹏图腾,周身威压尽散,犹如真正的鲲鹏翱翔,君临天下,俯瞰众生。

在场众人,包括四品武夫,皆被这异象震撼,面露惊骇之色。李红缨樱唇微张,稚嫩的脸庞上满是不可置信与深深地震撼。

鲁桓凝视着那少年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超越儒圣的另一种风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他心中暗诵,此诗以大鹏自喻,展现了少年那凌云壮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无风可依,他亦能独步青云,这份胆识与气魄,正是“狂傲儒生”之真谛!

而最令鲁桓动容的,是那后两句——“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圣贤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世人”暗指秦府众人,对少年的特立独行嗤之以鼻;“恒殊调”则是指他那些超前的见解与无畏的言论。少年以古圣识才之典故反击,既是对秦府的嘲讽,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锋芒毕露,锐不可当!

鲁桓深知,李平安此刻所作之诗,非偶然得之,乃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少年意气风发之下,灵感迸发的结晶。

“传天下!”一声高呼,战诗现世,圣庙震动,惊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新晋童生们尚未沉浸于才气灌顶的喜悦,便被这一幕震撼得灵魂颤抖,言语间满是结巴与敬畏。

儒道之中,战诗或者传天下的诗篇,皆能搅动风云,震撼天下。而今,二者合一,自一人之口而出,更是前所未有。

原本紧张对峙的氛围,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所有人皆以惊恐的目光望着李平安,仿佛他便是那自远古走来的神魔,拥有改天换地之力,让人不敢直视。

圣山之外,因那首震撼天下的诗篇余波未了,引得儒家诸多高人纷至沓来,场面蔚为壮观。

天际间,青莲云朵如潮水般翻涌,遮天蔽日,为这圣地平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息。

在这云涛之中,不仅有先前造访李平安府邸的三位大学士的身影,更有来自各大书院的儒林巨擘,他们名声显赫,名动长安。

忽而,两道璀璨虹光划破长空,直抵圣山,竟是两位儒家大儒降临!

“看,那是圣院中的两位泰斗!”院君鲁桓目光如炬,一眼便认出了来人,随即躬身行礼,态度极为恭敬。

儒家之中,三品大儒乃是巅峰存在,他们不仅是儒道的守护者,更是人族抵御外侮的坚实后盾。而今,这些顶尖强者齐聚一堂,皆因李平安一人而起。

“七尺才气,传天下之战诗,其威能足以惊动圣人!”一位蓄着山羊胡的大儒凝视着李平安背后那展翅欲飞的鲲鹏图影,眼中闪过一抹震撼之色。他深知,即便是自己这等大儒,也未曾有幸顿悟如此诗篇。

“战诗一出,天下皆惊!”秦府来客闻言,只觉头皮发麻,尤其是那几位六品儒生,更是面如土色,心中惶恐不安。他们深知,一首传颂天下的战诗,对于一名儒生而言,意味着什么——那是通往大儒之境的康庄大道,是无可限量的未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圣贤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空气中,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上法力,激荡着天地间的元气。

轰然一声巨响,天际仿佛被撕裂,一道圣人虚影傲然立于虚空之中,其威势之强,令人心生敬畏。

“拨云见日,此乃圣人神通!惊圣之兆!”众人惊呼,纷纷跪拜,以示对圣人的无上尊崇。

那秦府的四品武夫,原本嚣张的气焰瞬间熄灭,身躯颤抖不已,双腿发软,竟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承受着来自圣人虚影的无形压力。

圣人虚影静静地注视着李平安,而李平安则背负鲲鹏图,昂首仰望,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的光芒。这一刻,他仿佛与天地同呼吸,与圣人共命运。

“好一个‘圣贤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圣人虚影的笑声回荡,响彻长安城,其声威浩荡,令人心生敬畏。

在众儒生耳中,此诗首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固然震撼人心,犹如战诗之魂,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

然而,圣人却独独对李平安所作之末句青睐有加,赞其意境深远,寓意非凡。

“弟子李平安,拜见圣人!”李平安谦逊地躬身行礼,丝毫不敢有丝毫托大。

“免礼。”圣人虚影轻挥衣袖,仿佛托住了李平安欲拜未拜的身形,温言道,“去留之间,本是个人抉择。但若你愿留下,圣院之门,随时为你敞开,你可愿入我圣院,深造学问?”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哗然,众人看向李平安的目光中,无不充满了羡慕与渴望。入圣院读书,对于读书人而言,无异于鱼跃龙门,光宗耀祖,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即便是那些已中举的士子,想要踏入圣院门槛,也需经过层层筛选,非有真才实学者,难以得偿所愿。

李平安心中自然明白,圣人在此时提出此议,实则是为他解围,让他有了更强的后盾。王府若再想轻举妄动,也需三思而后行。

“平安,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柳姨在一旁也是喜形于色,急切地催促道。

李平安心中虽有喜悦,却也有一丝顾虑。入圣院,意味着他将置身于书海之中,虽有名师大儒指点迷津,可免去许多弯路,但同样也可能束缚了他的修行之路。

他深知,真正的名篇佳作,往往源自于生活的磨砺与灵感的碰撞,而非单纯的闭门造车。

于是,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圣人虚影,继续未完的礼节,略带歉意地说:“弟子感激圣人厚爱,愿入圣院深造。但斗胆请圣人应允弟子两个小小的请求。”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众人皆惊,仿佛见到了不可思议之事。入圣院竟还敢提条件?这简直是前所未闻的奇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