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这位京城中赫赫有名的酒楼老板,一夜之间从春风得意跌落至冰点。
听闻自己的酒楼被锦衣卫突袭,他原欲直闯皇宫,讨个说法。然而,手下人一番细述现场情景,周延儒的心瞬间沉入谷底,恐惧如寒冰般蔓延全身。
他强打精神,连夜入宫,却被王承恩以“天子已寝,明日再议”为由,拒之门外。
周延儒心中焦虑如焚,归家后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晨光初露,崇祯便接到魏忠贤送来的密报。
“皇爷,遵您旨意,臣已彻底清查京城官员家底。”
魏忠贤的效率令人咋舌,短短两日,便已将京城官员的家底翻了个底朝天。
这背后,不难猜测他早已有所准备,毕竟,干这种隐秘之事,魏忠贤向来是行家里手,且速度惊人。
崇祯帝翻阅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目光中闪过一抹震惊:竟有一万万两白银之巨!
他心中暗忖,历史上李自成进京,以刀尖逼迫大臣们交出“保护费”,也不过搜刮得七千万两。这一万万两,是何等庞大的数字!
若以辽东军饷为例,这足以支撑辽东战场十九年的开销!
崇祯帝胸中怒火中烧,恨不得即刻将这些贪婪的官员绳之以法,抄家充公。但他深知,此刻需保持冷静,这将是他筹集军资、重振大明的重要筹码。
“魏忠贤,你且退下。”
崇祯帝的声音冷冽而决绝。
随后,他召见了左都御史曹思诚。
“曹爱卿,你可知道朕为何提拔你为左都御史?”
崇祯帝目光如炬,直视曹思诚。
曹思诚心中忐忑,躬身答道:“臣愚钝,不敢妄测圣意。”
“朕看重的是你的人品与正直。”
崇祯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欣赏,他深知,官场之中,能得如此品质者,实属难得。
然而,话锋一转,崇祯帝的脸色骤然变冷:
“可你身为左都御史,朝中大臣私设酒楼、横征暴敛,你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朕要你何用?”
曹思诚闻言,如坠冰窟,连忙跪倒在地,颤声道: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崇祯帝沉默片刻,饮了一口茶,缓缓道:
“起来吧。朕知你初上任不久,或有诸多不便。但朕既然信任你,便望你不负朕望。朝中之事,错综复杂,你需细心用事,发现不轨,必须迅速向朕禀报。”
曹思诚闻言,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他深知,自己这条命,算是从鬼门关前捡了回来。
出宫后,他暗中发誓,定要查明真相,不负皇恩。
崇祯帝换上朝服,步入太和殿。
他深知,要整顿朝纲、重振大明,非雷霆手段不可。而曹思诚,正是他手中一根搅动朝堂风云的利剑。
随着王承恩的一声“宣”,大臣们鱼贯而入,跪拜行礼。
崇祯帝环视四周,只见大臣们个个神色凝重,显然已闻昨夜之事。他轻咳一声,道:
“今日众卿有何要事启奏?”
话音未落,魏忠贤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有要事禀报。礼部右侍郎周延儒,私设酒楼,横敛民财,恶意抬价,臣请陛下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周延儒脸色苍白,急忙出列辩解:
“陛下明鉴,臣冤枉啊!”
崇祯帝抬手制止了周延儒的辩解,转而问向魏忠贤:
“魏忠贤,你一介阉奴,何时有了在朝堂上弹劾大臣的权力?”
魏忠贤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越权了,连忙请罪退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曹思诚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要奏。关于周延儒一案,臣已查明真相……”
曹思诚的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将周延儒的罪行一一揭露。
同时,他也指出了朝中其他官员的种种不法行为,请求崇祯帝一并严惩。
崇祯帝听罢,面露赞许之色。他深知,曹思诚此举虽得罪了不少人,但此刻正需要他的正直与勇气。
他站起身来,环视众臣,沉声道:
“朕意已决,周延儒等涉案官员,一律革职查办,抄没家产,以儆效尤!朕要告诉所有人,大明的朝堂,不容贪腐横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大臣们或震惊、或惶恐、或愤慨,但无人敢出声反驳。他们知道,崇祯帝此举,已将整顿朝纲的决心昭告天下。
从此,大明朝堂将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在这场风暴中,有人倒下,有人崛起;有人悔恨,有人庆幸。
而崇祯帝,则借此机会,一步步巩固自己的皇权,为大明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刻又有大臣见风使舵,出列弹劾:
臣要弹劾礼部右侍郎周延儒,滥用职权,私营酒肆,聚敛不义,哄抬物价,欺压黎民,当严惩不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