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追查所有涉案官员,朕将令吏部全力协助,你可听明白了?”
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所修闻言,身躯一震,连忙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砖,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自己接下的这个任务,犹如一块火红的烙铁,烫手且危险。山西八大家,其背后的利益网错综复杂,牵连着无数官员的命运。一旦深入调查,必将引发一场官场的地震。
作为副都御使,杨所修本欲明哲保身,对此类敏感案件视而不见。然而,皇命难违,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这烫手山芋。
其实,即便他没有主动请缨,皇帝的决定又岂是他能抗拒的?
锦衣卫早已将证据搜集得滴水不漏?显然,皇帝意图将此案公之于众,交由督察院、刑部与大理寺三司会审,以示公正。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皇帝轻轻抬手,示意杨所修起身。
“谢陛下!”
杨所修起身时,心中却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他无法理解皇帝的用意,尤其是为何会让他这个二把手来牵头调查,而非督察院的一把手曹思诚。
离开皇宫后,杨所修一夜未眠,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而与此同时,东厂提督魏忠贤也同样辗转反侧,心惊胆战。
山西的变故让他本就紧绷的神经更加紧绷,他本来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安稳度日。然而,世事难料,山西的案子如同晴天霹雳,让他寝食难安。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一则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副都御史杨所修弹劾山西巡抚牟志夔勾结外敌,卖国求荣。
消息一出,京师哗然。牟志夔,作为地方大吏,主管一省民政,位高权重,竟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杨所修本为阉党瓜牙,为虎作伥。但自新皇登基以来,他便见风使舵,先是猛攻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到如今直接对准了魏忠贤的盟友牟志夔。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一个名叫王涌的山西举人。
在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的“引导”下,王涌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揭露了牟志夔的三大罪状:贪污受贿、私通外敌、欺君罔上。
每一条都是足以致命的重罪,尤其是私通外敌,更是让人义愤填膺。
令人惊讶的是,这封举报信竟然能够完好无损地出现在皇帝的御案上。
要知道,在魏忠贤当政时期,无数读书人的举报信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这一次,却如此顺利。这背后,自然有着皇帝的默许与推动。
朝堂之上,杨所修跪在正中,表面上大义凛然,实则内心忐忑不安。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牵涉数万人的大案即将浮出水面。而那些名单上的名字,每一个都足以让他心惊胆战。
而魏忠贤则在一旁瑟瑟发抖,因为他知道,牟志夔是他的盟友,在山西甚至为他修建了祠堂。
崇祯皇帝阅罢供词,勃然大怒:“如此无耻之徒!查!督察院立即立案彻查!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协同办理!朕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若办不好,便去菜市口领罪!”
皇帝的命令如同一道惊雷,震得满朝文武心惊胆战。
明朝的行政效率虽低,但在生死存亡之际却也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山西大案迅速推进,锦衣卫虽未直接插手,但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与决心。
第三天,牟志夔便被押解至京师。据说在被捕时,他还在与小妾探讨人体构造的奥秘,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瞬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审讯过程异常激烈而迅速。仅仅一天一夜的时间,便揭开了山西官场与商界交织的暗网。
八大富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们富可敌国却贪婪无度与官员勾结为奸。
然而这一次无论他们如何行贿都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京师传来消息皇帝亲自督办此案,谁敢徇私舞弊便是自寻死路。
案件的审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司难得地达成了一致意见。或许是因为他们都不愿与牟志夔等人扯上任何关系以免引火烧身。
天启七年年底最后一次上朝时,杨所修将厚厚的审案资料呈递给了皇帝并大声请求:
“陛下,臣以为此等卖国求荣之徒,当诛九族,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诛九族之刑历来罕见,如此重罚,恐有损圣德。
然而崇祯深知此刻天下并不太平,乱世需用重典,便神色淡然言简意赅地答道:
“准!”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刘宗周等大臣纷纷出列劝谏,认为诛九族过于残忍恐伤天子圣德。
然而崇祯却仰天大笑:
“社稷之安非赖朕一人之圣德,而系于百官之勤勉。今日之举乃是为国除奸,非为个人之私欲也!”
此言一出群臣皆默然。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超越时代的见识与决心。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帝王之术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清明、公正的朝堂。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这起震惊朝野的山西大案。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真相被揭露出来。
山西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富商的贪婪与狡诈以及他们之间的勾结与交易都一一浮出水面。而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官员与富商也将一个个被绳之以法,接受应有的惩罚。
最终这场大案以一场盛大的公审落下帷幕。牟志夔等罪大恶极之徒被处以极刑而他们的家族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场公审不仅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更让百姓看到了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与勇气。
而杨所修也在这场斗争中获得了皇帝的赏识与信任。至于魏忠贤,则在这场风暴中彻底失势,他的势力被一扫而空,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对于崇祯皇帝而言,这场大案只是他治国理政的一个缩影。他深知要打造一个强盛的帝国就必须铲除一切腐败与黑暗的力量。而他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去书写属于他的历史篇章。
崇祯乘胜追击:
“以后勿再言圣德,朕求的是实打实的赈灾粮食。此八人,抄家灭族,所得悉数运往陕西救急,家产尽归国库!”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