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忠君为国,力保良臣,甚至置自己身家性命于不顾,面折廷争,在皇上面前极力为一些臣子辩护,使他们所受的诬枉得到澄清,从而使他们更加效忠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效应,使人感动。李泌的这种正直、无私、为国家、为君王的精神,这种心胸,这种美德,能不令人感动?
下面叙述的几件事例,正是说明李泌这方面的事迹的。
公元七八四年,德宗兴元元年十一月间,当时朝廷中人言藉藉,议论一个名叫韩滉的官员,他当时任浙江东、西观察使,说他乘着国家因朱泚之乱,德宗乘舆出至奉天避难的艰难时刻,聚兵筑石头城,阴有异志,这些话引起德宗的极大疑虑,因此他询之于李泌,关于韩滉此人的问题,究竟如何处理?李泌立即为之解释并明确答道:
“韩滉公忠清俭,自皇上车驾在奉天,滉贡献不绝。且他正在镇守江东十五州(十五州为润、升、常、湖、苏、杭、睦、越、明、台、温、衢、处、婺及宣州),盗贼不起,民安乐业,这都是他的功劳。他之所以筑修石头城的原因,是他看到中原地区因战争而疲弊,以为陛下将有如晋元帝因永嘉之乱后南渡的可能,为迎接陛下而有所准备,这是他为人臣的忠心而考虑的举动,怎么反而说他有罪呢?韩滉这个人,性情刚正严肃,不附权贵,因此招来许多谤毁、议论,希望陛下明察,臣敢保他没有什么坏心或异图。”
德宗又不放心地说:
“外面议论纷纷扬扬,对他的参奏如麻,难道卿不知道吗?”
李泌又解释说:
“臣早已知道这些情况。他的儿子韩皋受职为考功员外郎,吓得不敢归省父母双亲,正是因为谤议沸腾造成的。”
德宗说:
“他儿子都惧怕到这种情况,这说明他心虚,事或为真,卿奈何还要力保他呢?”
李泌再次解释并建议说:
“韩滉的心思,臣知道得很详细,希望皇上宣明他的功劳而没有异志,在中书省传达至众官员,使人人知道。”
德宗的疑虑性格使他再次不放心地对李泌说道:
“朕方欲任用卿为要职,而担保别人这件事,有很大的风险,不要轻易作出,希望你与众官员的意见,不要大相径庭,到头来,恐怕要连累你自己的。”
李泌对德宗这种深刻的对韩滉的怀疑及对自己的关心,真是思绪万千,又是感激、又是懊丧、又是焦急,因为他心中一方面一定要使德宗快快明白韩滉是一位正直的为国为民的好官,另一方面感激德宗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他知道一时还不能使德宗明白过来,但他也不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畏首畏尾、躲缩不前的。所以在回家后,立即拟订了一篇奏章,以家口保韩滉。另一天,德宗见了李泌的奏章后对李泌说道:
“卿竟然上奏章,以家口保韩滉,对此奏章,朕已留中不发,朕知卿与他有亲密关系,但卿难道不爱自身及家庭吗?”
德宗越说越离谱,但作为臣下的李泌只能委婉地陈说,他说:
“臣岂肯私于亲旧以负陛下,但韩滉确确实实没有异心,臣上奏章保他,是为朝廷、为国家,非为私心。”
德宗硬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他说:
“如何解释你是为朝廷呢?”
李泌答道:
“今天下干旱严重,蝗虫成灾,关中地区包括京城长安,米斗值千钱,仓库耗竭空虚,而韩滉管辖的十五州,丰稔得很,愿陛下早日下达臣所要求的章敕,以解朝廷众官之惑。并且面谕韩滉的儿子韩皋早日回去省亲。这样可使韩滉感激皇上,并且使他心中踏实而没有怀疑犹豫之心,速运粮食到关中地区来,臣这样考虑而上奏章保他,岂非为朝廷吗?”
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阐释,使德宗终于明白过来,德宗说道:
“好!很好!朕深深明白了。”
当时,德宗即按照李泌的奏章的内容,令韩皋回去省亲,并且面赐绯袍,对他说:
“你父亲近来受到许多诽谤他的言论,朕现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是流言蜚语,朕已完全不相信这些诽谤和中伤你父亲的话了。”
同时,德宗接着就粮食的紧急问题对韩皋说:
“关中地区目前粮食非常缺乏,你回去禀告你父,宜速速调运粮食到此地来。”
韩皋高兴地拜别德宗,回到润州省亲,告诉了他父亲这一切。他父亲韩滉高兴得流泪,当即自己亲至运河边发运白米百万斛(斛乃是量器,容量约为十斗)去京师。而且只准儿子留五日即还京。当他儿子韩皋拜别母亲时,母子相互依依,母亲无声地流着泪,自己则哭声闻于户外。他父亲听到后,将他唤出,严厉地责备他,还敲打了儿子几下,并且亲送儿子到江上,冒着江上的风涛而遣走了他。这种状况和举动,就是慈母和严父之间的差别吧!也是母子亲密关系和君王和臣子良好关系的自然流露,滉非不爱子,乃是为国、为民、爱皇上的表现。
这件事情一办,引起另一官员陈少游的反应,陈少游时镇淮南,他听到韩滉运白米百万斛至京,自己亦尽其力,贡米二十万斛给朝廷,德宗感叹地对李泌说:
“韩滉乃能感化陈少游贡献白米。”
李泌回应德宗的话,说道:
“岂唯少游,诸道将争相入贡呢!”
这件由李泌力保韩滉而引起连锁反应的事,对朝廷的贡献很大,使京师供应无缺,达到巨大的成效,不但解决了京城的粮荒,也感化了一批官员,德宗很是喜悦并更加信任李泌了。
事实证明,韩滉确为一名好官,史书说他,漕路无梗,完靖东南这样两大方面,滉功居多。初时,德宗因朱泚叛乱而逃到奉天时,将军李晟保卫德宗,方屯渭北,韩滉运米馈给于他,当运米船在码头发运时,他对僚吏说:
“天子蒙尘,臣下之耻也。”
当下韩滉乃自负一囊米至船上,将士争相效仿负米。同负,为防槽船遭劫,他于船上置十弩以相警捍,盗贼也就无法剽窃。
将李希烈陷汴州,滉遣王栖耀、李长容、柏良器等三将以劲卒万人,其中多为弓弩手,打退进攻宁陵的叛军。另外,韩滉还很节俭,居处陋薄,以庇风雨。也很孝顺,本来其居处之门,按其职位应可列戟,有战士威武守门,但以父时门第,保留原状,不忍修戢,故不请列戟仪式等等。
从此,德宗鉴于李泌的忠心、能力以及与皇家几代的亲密关系,已欲大用于他。
另一个保护好官的例子是关于李勉贬官之事,当时他是一名起于唐朝宗室的宰相,亦是一名好官,但失误了一件战事,他在讨伐叛军李希烈时,丧师失地。因此自己累次向朝廷请求自贬。故德宗将他免去都统和节度使两职,但保留他的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的职位,亦就是,仍任宰相之职。
李勉回到首都长安后,穿着素服待罪。他的事情亦有许多人议论,说是他失守大梁,不应该仍担任宰相高职。对于这种议论,李泌就向德宗进言道:
“李勉为官,公忠雅正,但用兵非其所长。至于大梁失守这一件事,将士弃妻子而跟从他的人,几乎达到二万人左右,足见他得到部队众心的拥护。而且刘洽是他的部下,当李勉到达睢阳时,刘洽将自己领导的所有睢阳部队全部移属李勉领导,终于重新平定了大梁,这也是李勉的功劳。”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恢复了李勉的所有职位。这件事也是李泌保护良臣的例子。李泌心地光明正直的品德,从这件事情上,亦可看出。他能深入分析事情的经过,观察官员的作为,人总有不足之处,要看到他的主要方面。
李泌对于好官,如后文中谈到的李晟和马燧,总是抱着善意,对他们曲加保护,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着想,这二人的事,在别的章节中再谈。
对另一名好官柳诨,他曾任宰相,李泌也在德宗面前说过:
“柳诨偏直无他。”
李泌的这种善良、正直博大的心胸,令人感动不已,想到李泌这种热情的心胸,也就格外地感动了。
对于坏官,李泌亦是深恶痛绝的。上面已经说到过的卢杞,已经因奸恶之极,遭朝廷众臣的痛恨,德宗虽已将他贬为新州司马,但对他仍怀有好感,遇赦后,升吉州长史。卢杞还对人言,吾必再入,意即再次回到德宗身边做宰相。不久,德宗真的又升他到好地方做官,升的是铙州刺史。起草这件事的诏书,由给事中袁高办理,袁高将这件事禀白宰相卢翰说:
“卢杞作相,致乘舆播迁,海内疮痍,奈何又升迁大郡作刺史,望相公执奏皇上。”
但宰相卢翰无能,不从袁高所请,想更命他人作诏书,但袁坚持不可,自己向皇上奏道:
“杞极恶穷凶,百姓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
但德宗不听袁高所奏,另外两名补阙官员陈京、赵需等上疏奏道:
“杞三年擅权,百事失叙,上天知道他的罪恶,华夏及少数民族统统弃之,如再加此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
过了些日子,袁高又在大明宫奏及此事,但德宗还是说道:
“卢杞的事,已经赦过,不再追究了。”
袁高说:
“赦他只是原谅他的罪,但他不可以再作地方官,不能再作刺史。”
陈京也奏道:
“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刀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将唾掌而起。”
哪知愚而不醒的德宗听了这句话,竟勃然大怒,左右辟易,谏官纷纷避去,陈京对赵需说:
“此国家大事,你不要走,我们当以死争之。”
这袁高和陈京两人,真正是铁骨铮铮的忠臣。上怒稍解,过后又问宰相李勉:
“给卢杞一个小州作刺史,可以不可以呢?”
李勉答道:
“陛下欲给他官做,就是给他大州也可以,但天下人失望怎么办呢?”
德宗后来总算给了他一个小官——澧州别驾。并且传话给袁:
“朕慢慢地思考了卿的奏言,实在是很确当的。”
又对李泌说:“朕已同意袁高的奏章,不任卢杞要职。”
李泌答道:
“这些日子,对于皇上对卢杞的处理,外边窃议,比陛下为汉朝失政的桓、灵两帝,今天听到陛下对我说的话,犹如德音,连尧、舜都不如陛下的圣德呢!”
当下,德宗听了李泌称誉的话,心中非常高兴。这说明李泌对于卢杞,亦是深恶痛绝的,不惜用过誉的话来称颂德宗,给他灌米汤。其实,德宗在史书上评价是属于昏庸之类的皇帝的,他对卢杞的任用,及因用他使国家遭到如此的伤害之后,仍然对他恋恋不舍,经许多大臣谏诤、说明,方才有所认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是由于在李泌为相以及许多忠君爱国的大臣辅佐之下,才改正了一些他作出的错误决定,得以维持唐朝的天下。
曲江对雨(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力保良臣(本文作者)
不顾身家与性命,力保忠良言诤诤。
父子母子心感动,百万斛米运进京。
千家万户得沾恩,其余臣下起回应。
爱人无私殷殷意,青史永远留美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