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冷眼看着道路两旁的景象,内心静如止水。
他上一次出现在应天府内,还是洪武十一年。
那时他领受朝廷旨意,随殿前指挥使杨仲和镇压南方吴勉作乱。
登台拜将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光。
眼下故地重游,眸子里却只剩下了冷漠。
当年其王妃失踪一案,其中隐约还有朝廷的身影。
在楚王妃失踪之前,不仅有弥勒祖师进入过楚王府。
还有一位朝廷传旨之人,曾进入过楚王府。
那人自称是奉皇帝旨意到楚王府传旨。
因此见到了楚王妃。
但当楚王妃失踪之后,那所谓传旨之人也随之消失不见。
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传达了什么旨意,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朱桢知晓此事之后,立马上奏朝廷。
可得到的答复却是,皇帝从未派遣过传旨之人到楚王府!
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为此朱桢查遍了朝廷大大小小所有官员。
可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一无所获。
这就不得不让朱桢心生怀疑。
他自小便展现出超凡天资。
十余年以来,更是近乎以无敌之姿崛起。
难保不会有人为了日后限制于他,作出掳走王妃的事情。
这也是朱桢和朝廷几乎决裂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人,认出了朱桢的身份。
同时也认出了跟随在朱桢身后,那一行身穿红色铠甲的卫队。
“那是......血吾卫!”
百姓当中,有人带着一阵颤音,惊呼出声。
血吾卫,是朱桢的亲兵。
跟随着朱桢经历大大小小所有的战争。
世有传言。
“三千血吾卫,可踏山河,可平大川”
亦是大明皇朝的一段传奇。
要想成为血吾卫,非历经刀山火海,生死黄泉不可。
可以说,每一名血吾卫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一身战力远超常人。
他们穿在身上的血红色铠甲,并非是颜色所染。
而是在经年累月的厮杀当中,被敌人的鲜血浸染所致!
楚王进京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在应天府当中蔓延开来。
...
华盖殿。
“诏令信国公汤和为帅,统率朝廷三十万兵马清剿吉安府乱党。”
“诏令永昌候蓝玉,江夏侯周德兴,定远侯王弼,东平侯韩政,宣宁侯曹泰,长兴侯耿炳文速速返京。”
“诏令直隶,山东,山西三省二十万兵马,沿长江一线重兵布防。”
“......”
华盖殿内,朱元璋口中正发布着一条条诏令。
原本万寿节将至,朝廷不宜大动干戈。
但彭玉琳一党霍乱天下,倘若任由其发展下去。
日后必将割据一方,成为朝廷大患。
为了以最快时间平定造反。
朱元璋不惜直接启用了大量淮西勋贵。
比起就藩时间不长的边塞七王们。
这些曾经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骄兵悍将们,作战风格无疑要更加狠辣。
满朝文武屏气凝神,不敢出一言以对。
浑身是血的杨尚平已经昏死了过去。
可在没有朱元璋的命令之前,谁也不敢召唤太医。
一系列诏命发布完之后,朱元璋眸子里流露出些许疲惫的神色。
杨尚平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
能够从吉安府一路骑马到京城,已然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
朱元璋并未追究其罪责。
太子朱标见势,连忙呼唤太医,将杨尚平抬了下去。
“还有三日便是万寿大节,还望父皇保重龙体。”
“期间所有政务,由儿臣代办即可。”
朱标恭敬开口道。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监国太子,朱元璋内心是相当满意的。
他有时候甚至巴不得朱标直接造反,取自己而代之。
可朱标仁慈宽厚的性情,注定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正当朱元璋打算就此离去,让朱标主政时,大殿之外忽然传出一声疾呼。
“启奏皇上,楚王殿下求见!”
一名传旨太监,急匆匆进入大殿,踉踉跄跄跪倒在地。
声音响彻大殿,朱元璋神情一凛!
满朝文武大臣,皆面露惊慌之色!
在场一众藩王,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任谁都没有料到。
半个时辰之前,湖光总督的奏报楚王离开封地的奏报才呈上来。
此刻楚王朱桢便已经到了皇宫禁苑!
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满朝文武大臣,听见楚王二字的一瞬间。
内心顿感一股莫名的巨大压力。
对于大明朝廷而言,楚王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这两个字代表了一段绝对的杀伐传奇!
往事历历在目。
大殿内清晰可见一阵沉重的呼吸声。
朱元璋重新坐回到龙椅上,瞳孔当中流露出极其复杂的目光。
“终于还是回来了么。”
朱元璋口中喃喃自语。
二虎,充妃的身体怎么样了?”
朱元璋神色忽然一变,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充妃胡氏,乃是朱桢生母。
这些年一直留在应天府皇宫里。
“回皇上,太医说充妃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时日无多。”
锦衣卫之首二虎应声回应道。
他就像是朱元璋的影子一般。
一直静默的站在朱元璋身后。
若非他此时出声,在场群臣几乎都快忘了大殿内的这位锦衣卫之首。
只不过二虎口中所言,却如同当头一棒。
本就沉默无言的大殿众人。
心情再度沉重了几分。
“标儿,让太医院所有太医速去为充妃医治。”
朱元璋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六弟马上进京,倘若充妃出事,怕是难以善了。”
太子朱标脸上流露出一阵苦笑之色。
对他而言。
朱桢是他的至亲手足。
楚王妃出事之前,一众皇子当中。
唯朱桢朱棣二人与朱标最为密切。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日后朱桢朱标二人,定能成长为朱标身旁的帝国双壁。
共同承担起护卫大明王朝的职责。
只不过事与愿违。
楚王妃失踪,楚王朱桢与朝廷几乎决裂。
此番充妃病危,更加为朱桢进京蒙上了一层阴影。
皇帝似乎是忘记了宣楚王进殿,大臣们也没有开口提醒。
所有人目光一直汇聚在殿门之外的长阶上。
不多时,华盖殿外,出现了大量锦衣卫的身影。
影影绰绰,将整座大殿包围得水泄不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