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陈公闻言,摇头苦笑:“吾虽知剑仙之名,却不知其居于乾东城。至于东君之师,神秘莫测,吾亦未曾干涉。剑仙纵为西楚之人,亦不会对东君不利,吾自有分寸。”
言及剑仙,洛陈公神色转柔,似有追忆:“吾与剑仙,昔日曾有交情,虽各为其主,却惺惺相惜。今虽时过境迁,情谊犹在。东君得此良师,亦是福分。”
成风闻言,稍感宽慰,却又忧虑道:“剑仙之事,虽可暂放,然朝廷与外敌之患,不可不防。父亲可有良策?”
洛陈公沉吟片刻,道:“吾已暗中布置,为东君安排影武者,护其周全。至于外患,则需你我父子同心,共谋对策。”
言罢,洛陈公起身,道:“吾儿既有此心,便随吾往军营一行,检视军备,以壮吾军声威。”
成风欣然应允,父子二人并肩而出,直奔军营而去。
至军营,但见军容整肃,士气高昂,洛陈公心中甚慰。
巡视一番后,父子二人于营中设宴,共庆佳节。
席间,觥筹交错,笑语连连,一派和谐景象。
而此时,于镇西侯府一偏僻院落中,西楚剑仙(老人)正独自练剑,剑光如龙,气势磅礴。
忽闻院中传来脚步声,老人收剑而立,笑道:“东君小子,你可还记得这套剑法?”
只见百里东君步入院中,面带疑惑之色,道:“师父,此剑法我从未见过,何以记得?”
老人笑道:“你虽未学,然你体内有剑意流淌,自然能悟。那日名剑山庄,你醉酒之后,剑法自成,便是此理。”
东君闻言,恍然大悟,感激道:“多谢师父指点迷津。”
老人点头,从旁取出一柄古朴长剑,递于东君:“此剑名为‘不换’,乃吾随身之物,今赠予你,望你善用之。”
东君双手接过长剑,只觉剑身沉重,剑意凛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
“师父,此剑如此珍贵,东君恐难以驾驭。”东君谦逊地说道。
老人哈哈一笑,道:“剑非人驭,乃人剑合一。你心中有剑,自然能驾驭此剑。不过,剑乃凶器,需谨慎使用,勿伤无辜。”
东君点头称是,心中暗自发誓,定不辜负师父厚望,以剑护国,以剑卫道。
老人又言:“你既得此剑,便需勤加练习,不可懈怠。但切记,剑法之道,在于心,而非形。形可学,心难悟。你需多观世间万物,体悟其中之道,方能剑术大成。”
东君受教,躬身谢道:“弟子谨遵师命,定当勤学不辍,以报师恩。”
老人满意地点点头,忽又想起一事,笑道:“对了,你下次来时,若能带上几坛须臾酒,那便是最好不过了。老夫久未沾酒,甚是想念那须臾之味。”
东君闻言,笑道:“师父放心,弟子定当为师父备上佳酿,以慰师父酒瘾。”
言罢,师徒二人相视而笑,气氛温馨而和谐。
老人又叮嘱了几句,便让东君离去,并嘱咐他未来一月内勿要再来,以免泄露行踪,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东君领命而去,心中却是对师父充满了感激与敬仰。
他知道,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位高人师父,实乃三生有幸。
他暗暗发誓,定要以师父为榜样,苦练剑法,成为一代剑侠,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安宁。
而另一边,百里洛陈与百里成风在军营中巡视完毕,返回府中。父子二人共进晚餐,席间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洛陈公对成风的成长与担当感到欣慰,同时也对东君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未来的路还需靠这些年轻人去走。
他希望自己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平道路,让他们能够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而百里成风与百里东君,也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昔日,有百里氏一族,居镇西侯府,声名显赫,门庭若市。
是夜,月华如练,星辉点点,百里东君,一介翩翩少年郎,手持寒光凛冽之剑,轻步迈出幽静小院,剑尖微颤,似欲斩尽世间不平事,实则心怀剑术之梦,欲寻师问道。
恰逢一市井小民,肩扛扁担,步履匆匆,与东君擦肩而过,惊呼:“哎呀,此乃何方神圣,剑光闪闪,莫不是要斩妖除魔乎?”
东君闻言,嘴角微扬,心中暗道:“吾乃求学剑术,非斩妖人也。”
屋顶之上,温壶酒老前辈,一壶清酒在手,笑观风云,见东君英姿,摇头晃脑曰:“此子不凡,剑意初显,却不知前路坎坷,剑道漫漫。”
言罢,轻抿一口,酒香四溢,似能醉人心扉。
镇西侯府内,灯火辉煌,晚宴已备,家人欢聚一堂,笑语盈盈。
温壶酒亦被邀入席,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东君步入厅堂,先至祖父百里洛陈前,执壶倾酒,恭敬道:“祖父安康,孙儿敬您一杯。”
洛陈笑纳,抚须赞曰:“吾孙长成,甚慰吾心。”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