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盘点历代皇帝群:开局秦皇骂李贽 11.本章接上一回,西方人真的不相信有夏朝历史吗?时间存续问题!

问题2:西方人真的不相信有夏朝历史吗?

公元前216年(秦朝)

秦始皇嬴政:这西方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比咱都要西边的人吗?

公元1420年(明朝)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西方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但是关于希望的一切我能掌握的清清楚楚,原因就是阿拉伯商人告诉我的。

公元732年(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说到阿拉伯商人经商这一面,阿拉伯人确实是比我们汉人厉害,但是我觉得这种差距是无法扭转的。

公元1420年(明朝)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确实如此,就算是再繁华的唐朝,也不会允许有人经商,因为重农抑商,乃是从先秦传下来的!国策。

公元前120年(汉朝)

汉武帝刘彻:确实如此,毕竟我们汉人是农耕文明是以种地为主,其次就是如果我们汉人一旦经商下海,我们该如何控制呢?

公元1420年(明朝)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确实如此,我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官方交流扬我国威,但是我就不允许民间下海以及让民间接收到西方传来的思想。

苏滋:其实真正影响到了东西方交流的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甚至是在18世记,西方更是出现了清朝风现象。

但是我们今天谈的不是这个话题,而是在讨论西方人真的不相信有夏朝历史吗?

首先我们要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1.夏朝诞生于什么时间?是4000年前就有吗?换句话说,夏朝是咋来的?夏朝之前都没有朝代,怎么到了夏朝就可以叫朝代了?

公元前200年(西汉)

汉高帝刘邦:我猜肯定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左右,反正年代相当久远就对了,至于具体时间,我也不太确定。

公元前120年(西汉)

汉武帝刘彻: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起壬子,终壬戌。”,我们可以得知夏朝有471年的历史。

苏滋:夏朝确实有471年历史,但是具体时间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这个是最为常见,也是史学界普遍公认的,这种说法出自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这个你们可能不知道,毕竟是我们的这个年代才出现的,你们不知道,就当做不知道。

公元50年(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我总觉得这种说法好像没什么毛病,正好对应了竹书记年的471年,估计是为了取整数,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们是怎么看到竹书记年这本书的。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其实咋说呢?竹书记年这本书在如今分成了古版和今版两个版本,至于何时发现,那得要追溯到西晋时期了。

公元280年(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什么?居然是我这时期!居然发生了这种的盗墓事件。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话说西晋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今河南汲县)有一个叫不(biāo)准的盗墓贼,盗挖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墓。这座大墓的主人,有的说是魏襄王,也有人说是魏安僖王,现代史学家多认为是魏国的一位史官。

公元1642年(清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我操,你也是爱新觉罗的家族啊!等一下,为啥年份后面不是大清!难道你是大清的末代皇帝吗?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说实话,我也不想啊!但是时代潮流是滚滚向前的,封建朝代必将灭亡,我现在已经是新中国的公民了。

公元1642年(清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我有一个疑问,我很奇怪,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怎么没有处决你?我记得每当改朝换代都要经历腥风血雨斩宗室的。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我这个人啊,年轻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复辟大清,以至于最后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最后,共产党打下了江山,还以为我会被他们判处死刑,但结果他们对我待遇特别好,我很感动。

公元1642年(清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所以你所谓的复辟大清的理想就这么破灭了?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生在新中国,在新中国当公民有什么不好的?新中国全体百姓都很幸福呢,而且我们的满族人以及宗室待遇都很好,总之一句话,时代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谁也无法阻挡。

公元1642年(清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算了,我也是懒得和你计较了。

公元1620年(后金)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汗):等一下,我的金去哪了?儿子,难道是被你改名了?

苏滋:老奴啊,你果然是一语道破啊!好了好了,你们要回归话题了。

公元1642年(清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说的也对,那个叫溥仪的,你和群主的年代相近,要不你跟我们讲讲?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不过好在后来,好在这个盗墓贼很快被当地官府抓获了,当地官府的书吏一看古墓里有那么多古书,敏锐感觉到其中的巨大价值,立即收拢起来,上交朝廷。晋武帝于是命令当时的著名学者荀勗(xù)、束皙、和峤等人去整理这些珍贵的古代文献。

公元280年(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如果让古墓里的竹简放出来不管,肯定会风化的,这样的话会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公元50年(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为什么竹书纪年会有古板和今版两个版本呢?

公元1960年(新中国)

爱新觉罗溥仪:其实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上面的记载,很多不符合传统的说法,尤其不符合儒家的正统史观,如《竹书纪年》说夏代的时间多于商代,舜武力逼迫尧让位给他,太甲杀伊尹,等等,因此受到一些正统儒家学者的抵制,传习的人不多。再加上唐末五代,战火频仍,导致这部记载很多珍贵史料的出土文献,到北宋的时候居然失传了。不过至明代嘉靖年间,一个两卷本的《竹书纪年》突然又横空出世,重返人间。但是人们发现,重新出世的《竹书纪年》,好像有些问题。比如,按晋代人记载,《竹书纪年》记载东周以后的史事时,最初是用的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又用的魏国纪年,但明代重出的《竹书纪年》,用的却都是周天子纪年。尤其重要的是,明代以后重出的《竹书纪年》,很多条目内容与晋唐以来书籍所征引的《竹书纪年》条目不同。到了清代以后,经过很多学者反复考证,多数人认为明代新出的两卷本《竹书纪年》不是西晋整理的《竹书纪年》原本,而是好事者辑录自古至明代的各种靠谱或不靠谱史书资料而编造的“伪书”。

苏滋:近现代很多历史大家,为寻求晋代《竹书纪年》的原貌,试着辑录自晋朝至宋代的古书中所摘引过的原本《竹书纪年》零散文句,像缝掇“百衲衣”一样,又辑成一本《竹书纪年》,通称《古本竹书纪年》。为了区别,于是现在人们就把明代出现的那个版本的伪《竹书纪年》称为《今本竹书纪年》。所以出于严谨的考虑,我们在学习、研究和考证古史时最好使用《古本竹书纪年》上的史料。不过《今本竹书纪年》虽证实是伪书,但也是元明文人辑录各种古文献加上年月凑成,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要强调的是,《今本竹书纪年》上的很多史事虽然取自很多古籍,但是不少条目前的年月,却是它擅自加上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它上面的很多年月太当真。

(摘录自唐封叶著《简说西周史》)

公元前120年(西汉)

汉武帝刘彻:我似乎已经明白了。

苏滋:第二种说法(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

这种说法是出自于《竹书纪年》。

只见天慕出现了一段文字: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尧命大禹治水的时间在公元前2071年,帝舜命大禹摄政的时间在公元前2029年,大禹登基成帝禹的时间在公元前1989年。从公元前1989年到夏桀31年(公元前1559年),正好是431年,就是始于壬子,终于壬戌。如果加上大禹摄政的40年,即从公元前2029年算起,到公元前1559年,就是471年。其实夏商周断代工程说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不过是遵从了《竹书纪年》“有王与无王,夏朝471年”的记载而已。他们的错误,就是根据二里岗文化的断代,将夏商分界线定在了前1600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盘点历代皇帝群:开局秦皇骂李贽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