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
长安城,东市。
一处临时搭建的大型高台上,聚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高台之上。
有着数十名属吏卒役。
为首一人,是万年县令——辛处俭。
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以东的区域是万年县,以西的区域是长安县。
辛处俭作为万年令,官阶为正五品上。
四周围观的百姓,都有些摸不清头脑。
好端端的。
万年令亲自到场,究竟所为何事?
辛处俭朗声道:“诸位,今日我等来此,有几件大事要宣布。
第一件事,即日起,凡大唐百姓,每户可分得30亩耕地,用于农作。
朝廷取消租庸调制度。
土地产出,全部归百姓所有,无需上交任何税收!”
这话一出。
百姓们都瞠目结舌,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大唐有租庸调制度。
每位成年男丁,可以分到100亩地。
其中,20亩是永业田,80亩是口分田。
“租”即田租,每年要交纳栗米2石,也就是106公斤,折212斤。
“庸”即力役,每年要提朝廷劳役20天,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
“调”即户调,男丁岁乡土所产而纳,通常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而现在……
万年令却扬言,朝廷取消租庸调了?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辛处俭继续说道:“诸位,你们没有听错,朝廷取消租庸调制度。
每户30亩农田,亩产一石也好,亩产十石也好。
全都归你们个人所有!”
听到这话。
百姓们都兴奋不已。
民以食为天!
粮食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饥民遍地。
贞观二年,大唐境内出现蝗灾,田地颗粒无收。
贞观三年,发大水,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近几年倒是风调雨顺。
但每年的租庸调,还是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朝廷取消租庸调。
对他们而言,真是百利而无一弊!
辛处俭继续说道:“诸位,第二件大事,就是所有大唐万年县百姓,都可以前往司户参军事处,凭借你们的户籍,领取一亩地的优质良种、一亩地的化肥、一亩地的农药。”
化肥?
农药?
在场众人,一脸茫然。
这化肥和农药,又是什么?
辛处俭缓缓解释道:“化肥是一种肥料,能让田地更加肥沃,比你们现在用的人畜粪尿、草木灰更好。
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病虫害,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的药剂。
一亩地想要高产。
化肥、农药、优质良种、足够的水源,缺一不可。
你们前往司户参军处领域。
会有胥吏,教你们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法。
由于数量有限。
目前万年县户籍百姓,只允许领取能够种植1亩地的良种、化肥、农药。”
辛处俭这番话,通俗易懂。
老百姓们很快理解。
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虽然只有1亩地的良种、化肥和农药,但这也很好啊!
明年良种收获后。
他们就能自己进行育种。
用不了几年时间。
他们所有的田地,都能种上优质良种。
……
高台之上。
辛处俭继续说道:“诸位,现在我说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所有万年县百姓,都要重新制作户籍!”
说完,他拿出一张小巧玲珑的‘身份证’,递给众人观看。
众人定睛看去。
只见这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证件上,印有辛处俭的头像照片。
旁边,还有辛处俭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住宅地址。
身份证最下方,还有一串辛处俭的编号。
背面印有“大唐居民身份证”这七个字。
字体下方,印着签证机关“大唐京畿道雍州万年县衙”,有效期限“贞观十一年一月至贞观二十一年一月”。
细看身份证的背面,还可以看到大明宫的图案。
辛处俭科普道:“这是朝廷制作的大唐第一代身份证,有证明身份之用。
从今往后,大唐各州百姓及大唐各都护府的居民,必须办理居民身份证。
身份证可以用来办理户籍、兵役登记、婚姻登记、入学登记等数十种功能。
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唐百姓人人都拥有一张身份证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谓的隐户!”
听到这话。
在场百姓念头急转。
隐户是指一些人,为了逃免租赋,躲避徭役,逃出本籍的人。
他们逃出本籍之后,可以不服徭役,姓名不列入户口册。
据他们所知。
很多隐户为了逃避赋税,躲进拥有免赋特权的寺庙或者道观。
另外,罪犯家属、奴婢、家仆等等,也不编入州县户籍。
人群里。
有一位书生问道:“辛明府,敢问若是没有身份证,是否也无法分得田地?”
“没错!”
辛处俭抚须点头:“租庸调制度取消后,所有百姓的田地重新归朝廷所有,再有朝廷重新分地,每户30亩永业田。
若是没有身份证,自然没资格拥有田地。
另外,大唐即将推广一系列新制,全都需要身份证。
这个时候,谁若是依旧成为隐户,那自然无法享有大唐百姓的种种好处!”
“原来如此!”
这位书生,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
接下来。
辛处俭宣布第四件大事。
他开口道:“或许有百姓会问,我家户籍只有一人,30亩地种不过来怎么办?
很简单,这类百姓,可以选择把土地租赁给朝廷。
朝廷会安排人手,帮你种地。
当然,朝廷帮忙种地的话,需要分得一半收获。
换言之。
哪怕你在家闲居一年,什么农活都不干,也不会饿死。
因为朝廷取消了租庸调制度!”
听到这话。
在场众人眼前一亮。
每年不种地,就可以分得粮食。
这也太爽了吧?!
辛处俭笑着道:“或许有人会说,朝廷帮忙种地,会滋生一批懒汉。
但是从长远来看。
家家户户都靠自己的勤劳和双手,娶妻生子,住大宅院。
而那些懒汉,却只能混个温饱,依旧会被人看不起。
另外,诸位可以选择,田地由朝廷帮忙种植。
而你们可以替朝廷做事,比如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等等,获得相应的报酬。”
闻言,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朝廷取消农税之后。
固然会让百姓松一口气。
但想要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同样需要打拼!
……
接下来。
辛处俭的声音,不断响起。
“第五件事,即日起,大唐实施《唐律·人权法》,所有百姓人人平等,取缔卖身契约。丫鬟、奴仆、家丁、奴隶等等,不再是主家的私人财产,而是雇佣关系。”
“第六件事,年满6岁的幼童,无论男女,都必须前往各县学校念书,学会知识后,可以跳级。笔墨纸砚等物品,均有朝廷承担!”
“第七件事,大唐婚姻制度改革,成婚年龄扩大至20岁!”
“第八件事,从今往后,长安城取消宵禁制度,百姓夜晚也可随意出行!”
“第九件事,大唐正在大兴土木,处处需要人手,帮朝廷做事,有丰厚的报酬!”
“第十件事,唐朝对百姓生儿育女有奖励,生的越多,奖励越多。”
“……”
随着辛处俭宣布一系列新制。
现场百姓都激动不已,欣喜若狂。
他们又蹦又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到了最后。
周围百姓都跪倒在地,发自内心的高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同一时间。
整个长安城得知新制的百姓,全都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他们没读过多少书。
但也明白,这些新制对百姓的种种好处。
喝水不忘挖井人!
所有百姓都意识到。
当朝天子李世民,是亘古罕见的圣君!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