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金华,被皇帝册封为金华卫指挥使的林青宇虽然算是衣锦还乡,可这年青人并不是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的人。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即便现在的林青宇也算得上一员小将,可这却填不满他那颗广阔的心。
征壮丁、拉队伍、强军工,没有钱怎么能行?
即便现在林青宇的金华卫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钢铁,可是钢铁也不能当饭吃!
光用钢铁也只是解决了制造武器的原材料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林青宇去解决。
招兵买马、购置粮草和后勤、给士兵发放饷银,还有生产制造各类武器装备......,哪哪都是一笔不小的开资。
兄长戚继光临别时给的那一车银子总共几万两,建个钢铁工厂就已消耗殆尽,再想干些别的大事,则要另谋银两。
于是乎,为了讨个搞钱的好办法,林青宇又翻出了那本系统奖励的超级神书《古今中外统兵要略》,这年青人寄希望于从这本书中寻找到生财之道。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林青宇的努力没有白费。
要知道这本书可是比那三本穿越者必备神书更加逆天的存在,这本书中涉猎广泛,说他是一本知识大百科全说可一点都不为过。
林青宇仔细翻看这本神书,寻找着其中可以为己所用的内容,希望凭借这本神书找到快速致富的好路子。
像什么论母猪的产后处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发电,秸秆的无公式化降解......等等,林青宇统统翻看个遍,他仔细推敲哪种模式可以用到金华,可以为自己赚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思来想去,终于一个仿佛很有操作性的想法,突然间闪进了林青宇的脑海之中:
“对,咱就要用金华这广袤的土地,搞一搞大农场种植经营,说不定就是一本万利。”
林青宇苦思冥想,终于发现可以利用这本《古今中外统兵要略》里的知识发展农业,搞大农场式农业种植产业。
这个想法倒是合情合理,因为金华土地资源丰富,而且还是高产的黑土地为主的土地类型,搞种植产业正合适。
尤其是金华当地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各类种植作物可以实现一年三熟的高效率。
“对,咱就来搞上一搞这农业种植产业!”
思路想到了,具体如何操作也是一项棘手之事。
这么好的土地资源,这么优越的气候条件,自己手里又有两千多身强体壮的士兵,关键是种点啥呢?
其实种什么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种啥作物来钱快。
毕竟林青宇搞农业种植业,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到底种什么赚钱,种什么靠谱,种什么来钱快..
林青宇不禁在脑海里反复思考着这些现实问题,突然他灵光一现,一个熟悉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之中:
“袁隆平,袁爷爷!”
要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是养活了后世华夏十数亿人口,这位国士他用有限的土地,填满了十几亿人端起来的饭碗,绝对是响当当的种植业大师。
而且明朝时期种植技术发展还不成熟,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水稻亩产也就勉强够一家人交租和果腹。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便要饿殍满地,易子而食,那种场面甚是骇人。
所以说能够利用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水稻产能绝对是一个好路子,不仅利己,而且利国利民。
“对,咱就学习这位国士,学习袁爷爷,咱也搞杂交水稻。”
《古今中外统兵要略》这本书的神奇就在于他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有涉猎,什么内容都能找到。
甚至于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杂交水稻,这本《古今中外统兵要略》里也有详细的记载。
杂交水稻的生产种植涉及到专业的农业技术和实验流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成功。
而这本《古今中外统兵要略》则是对杂交水稻有着详细的记载,按照书中记载按部就班就可轻松实现。
种植杂交水稻,第一步便是选种,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作为亲本。
然后便是去雄,也就是在水稻开花前,将雄蕊去除,以防止自花授粉。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授粉了。
农业从业者必须将去除雄蕊的水稻与另一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授粉,使其杂交。
经过以上三步,杂交水稻的杂交部分就算告一段落。
后面还要进行选育工序,也就是对杂交后的水稻进行选育,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通过种子繁殖或者无性繁殖的方式,将选育出的优良个体繁殖成大量的杂交水稻植株。
走到这一步,就意味着一种抗病能力强,生长快产量大的水稻新品种即将问世。
于是有了优良个体,还必须将个体植入试验田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测试杂交水稻的产量、品质等性状。
最后择优选择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将表现优异的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到实际种植中,到此杂交水稻便可大获成功。
林青宇苦思冥想,终于发现可以利用这本《古今中外统兵要略》中的知识发展农业,搞大农场式经营,搞杂交水稻。
如若操作得当,一亩地完全可以收获粮食上千斤,产量是大明朝普通水稻亩产量的三倍之多。
就凭这个亩产过千斤的骄人产量,放在大明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金华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好,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利用这里的万亩良田发展农业产业简直好到起飞。
说干就干,林青宇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金华卫的两千多名将士俯下身子种地去,誓要把杂交水稻搞出来。
按照书中所说,林青宇带领士兵按部就班,各道工序进展十分顺利,成果甚是讨喜。
经过为期三个半月的努力,第一批杂交水稻终于成熟,看着那绿油油的水稻田,林青宇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快,来人,称重,咱倒要看一看这万亩良田究竟能产出多上稻米......”
按照林青宇的吩咐,万亩良田收获的稻米被一一上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刻终于到了。
经过称重和反复测算,最后林青宇开启的这项杂交水稻种植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万亩良田总产稻米六千余吨,平均亩产也高达惊人的一千二百斤,这收成简直吓傻了金华当地的老百姓。
尤其是得到消息,当地农民纷纷前来讨种。
对于百姓伸来的双手,林青宇则是毫不吝啬的将自己培育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拱手送给金华的当地百姓,赢得了民心,大家竞相称赞:
“林大人爱民如子,这杂交水稻简直就是我们大家的救星!”
“林大人青天大老爷,以后我等草民再也不为吃喝发愁,谢大人恩典!”
“有林大人在,相亲们终于可以吃饱肚子,有口热饭!”
“林大人爱民如子,可敬可敬!”
林青宇的杂交水稻项目,不仅给自己的金华卫开源节流实现创收,而且让利于民,在金华当地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可以说为将来发展壮大夯实了群众基础。
尤其这一次壮举的大获全胜,给林青宇带来极大信心。
面对成功,这年青人并不满足既得利益,而是继杂交水稻种植之后,又搞起了水果蔬菜等等其他特色农业项目。
这些农业项目都如杂交水稻一样,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就,而且带动当地百姓实现增产增收。
林青宇经营的金华农业产业园可以说获得空前成功,想必这也是金华卫实现腾飞的起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