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祁同伟态度诚恳,刘建国的语气也柔和下来。
“不必如此,其中不乏可取之处,你带笔了吗?”
“带了带了。”祁同伟连忙从包中取出钢笔。
刘建国接过,开始在策论上勾画删减,直至删去了近半内容才停手。
“同伟,去除划掉的部分,重新整理一份给我,我会代为转交部长。
这次,你不必与他会面,这对大家都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最终却未能与部长谋面,反遭刘建国的一番训诫。
也并非全无所得。
刘建国的教诲,令祁同伟悟得诸多人情世故之理。
昔日在基层,凭籍出众的工作能力与深厚的人脉,他得以大展拳脚,甚至偶尔无视上级与领导的存在。
有人甘愿做甩手掌柜,坐享其成。
而今,身为省委常委,更高级别的领导皆非池中之物,无人再会对他网开一面。
与那些权高位重者相较,他的才智、学问与策略,或许已显捉襟见肘,唯一的依仗,便是那份超脱常人的洞察力。
换言之,筹谋事务尚可,无甚障碍,但若涉及人心算计,恐怕力有未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智高则折,自古皆然。
无数前人的血泪,铸成了这条铁律。
因此,往后需谨言慎行,摆正自身位置,绝不可轻率逾矩……
此外,言谈举止的时机同样关键,不合时宜,则宁可沉默不语,袖手旁观。
即便是向部长进言,亦非此刻所宜。
或需三载乃至九年的沉淀,方为良机。
毕竟,年仅三十岁的他,已担任省委常委半年有余,是国内最年轻的省委常委。
即便再待九年,亦不过四十未满岁,正值壮年。
届时,晋升正部应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部委首长,哪怕是省长,年龄上依旧占优,未来大有作为。
来日方长,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无需急于一时。
如今非昔日可比,若真能在不惑之年便跃升至国家级高层,那才真叫不可思议……
念及此,祁同伟决定步步为营,暂且放下国家宏观战略的筹谋,先专注于自身的事务。
目前在美国,尚有约两百亿美元的资金,计划撤回一半,创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除助力华为科技渡过难关外,还将重点投资半导体基础设备,力求相关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及高端产业链等方面早日实现技术飞跃……
剩余资金,则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由单一投资美股转向全球优质企业,国内亦包含其中。
只是这一次,资金将更为分散,不再谋求任何企业的控制权,仅作纯粹的财务投资。
全球金融危机刚过,各国股市均处历史低位。
此时出手抄底,定能收获丰厚回报,所得资金将继续用于国内科技发展……
……
清晨七时半,祁同伟如常在家用罢早餐,徒步前往前院的市委大楼上班。
行不多远,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女子擦肩而过,手中提着菜篮。
祁同伟认得她,李达康的表妹李杏枝,至于是近亲还是远亲,他并不清楚。
李杏枝原是某厂子弟幼儿园的教师,厂子倒闭后,幼儿园随之关闭,失业后的她成为了李达康家的保姆。
对这位李杏枝,祁同伟心中颇有微词。
并非因她未与自己寒暄,而是此人行事不甚妥当。
剧中,李杏枝常因退休金问题上访,渴望享有事业单位编制待遇。
表面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争议颇多。
国企大规模改革前,地方国企普通员工多为企业编制,仅有少数管理层享有事业编制。
她一个厂办幼儿园教师,何以觊觎事业编制?
即便幼儿园后来归政府管理,涉及退休人员编制调整,亦是千头万绪,非一日之功。
李杏枝屡次上访,众人皆知其与李达康的关系,若政策允许,相关部门怎会故意拖延不办?
尽管上访是公民权利。
但上访的目的,不正是求得领导重视,特事特办吗?
李杏枝本可直接与李达康沟通,但她深知李达康原则性强,不会为她开后门,故而屡屡跑去信访办无理取闹。
此举颇有用心不良之嫌。
还连累了孙连城受过。
当然,事归事,理归理。
光明区信访办的窗口确有问题,孙连城处理方式也确有不当,给了李达康整治的口实,也算不上冤枉……
思绪至此,祁同伟忽生一计。
现为2009年,较剧中时间线提前数年,但丁义珍已在光明区任职一段时间。
不知如今光明区信访办的窗口,又是何种光景。
不如亲自去巡视一番?
对,该去查看一下。
正好近日心中不快,借此机会教训丁义珍一番。
上午十时,祁同伟处理完手头工作,便偕同秘书驱车前往光明区。
一踏入信访办大门,他心中不禁暗叹一声。
与电视上演绎的一模一样。
几个信访窗口悉数封闭,仅留一小孔,犹如旧式车站售票窗口。
但车站窗口位于胸口高度,稍侧身即可交谈,谈不上不便。
而光明区信访办的小窗,却设于腰际,站立过高,蹲下又累,上访者难以久持。
若能置一小凳,倒是恰到好处……
不消说,这必是丁义珍的手笔。
祁同伟并未当即表明身份,也未去找丁义珍,而是出门致电孙连城,命其速来。
片刻之后,孙连城匆匆赶到,不明所以,快步至祁同伟面前,小心询问:
“祁书记,您怎会来光明区信访办?是有上访事件闹到市委了吗?”
“老孙,咱们之间不必拐弯抹角,你最近可曾来过这里?”祁同伟直截了问。
孙连城想了想,答道:“实话说,自从我当上区长后,有一阵子没来了,毕竟信访办有专人负责,没有大事不必向我报告。”
“如此甚好。”祁同伟点头,又道:“我们一同进去看看,看完后谈谈你的感想。”
起初,孙连城心中疑惑,祁同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及至入门,立时恍然大悟。
“祁书记,您是否觉得这些信访窗口有问题?”孙连城试探道。
“你觉得呢?”祁同伟目光微冷。
孙连城见状不妙,连忙回应:
“我向您保证,我任常务副区长时来过,那时并非如此。
肯定是近期改动,太过分了,怎能如此对待上访群众?
您放心,我即刻叫来信访办主任,让他马上整改,拆除这些设施。”
说到这里,孙连城压低声音,又道:
“祈书记,您信我,我真不知情,此事必是丁义珍授意。
他那人热衷与富商交往,脱离群众,时常刁难百姓,除了他,不会有别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